大地春秋录
大地春秋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地春秋录 > 第18章 灰熊追念其父,石山检阅新军

第18章 灰熊追念其父,石山检阅新军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地春秋录
作者:
遗梦星河
本章字数:
8542
更新时间:
2024-11-25

五域城,深宫内。油灯光芒幽暗,众人面色青黑。太子灰熊悠悠醒来,巫医慌忙上前查看。

确认灰熊无事以后,忙令侍者通知群臣。群臣随即涌入寝殿,备说各自担心事情。

灰熊听完百官担心话语,嘴角不觉露出嘲笑弧度。随即变换脸色,带着哀伤说道:“父亲正当壮年突然崩殂,实令举国官民哀痛不已。想他生前提倡孝道,要求子女赡养父母,抑制凡人邪恶想法,不准因其年长力衰,无法带来钱财利益,就被各种打骂羞辱,并且纳入官吏考核,以此看其是否称职。辖区内孝子贤孙越多,官吏所得奖赏愈厚,辖区内不良少年越多,官吏所得惩罚愈重。希望国内形成尊老爱幼风俗,使得各个家庭俱皆和谐美满。重孝之事取得圆满成功,此为父亲在任政绩之一。

通过限制压抑人口生育数量,缓解国内粮食极度紧缺压力。禁止私自狩猎伐木采矿捕鱼,帮助自然调节万物众生数量。同时植树种草,放养飞禽走兽,采用退耕办法,还湖还林还草。雇佣国内无业流浪人员,增加日常百货生产数量,采用修桥铺路挖渠办法,兴修水利增加粮布供应。最后安稳渡过危机,成功缓解人地矛盾。带领太初古国走出危难,此为父亲在任政绩之二。

伏龙受到暴雨袭击,整个城区都被淹毁,城主莫明束手无策,水里人畜绝望之时。父亲果断调动全国资源,不计代价救援灾区臣民。然后耗费巨量人力财物,支持伏龙灾后重建工作。等到灾情过去以后,不畏权贵辞职威胁。果断下令罢免莫明所有职务,拒绝接受庸官懒政害民行为。帮助受灾返贫臣民致富,此为父亲在任政绩之三。

让图文司整理科条律令,组织官吏编纂太初法典,设置场景制作各种规定,约束全国臣民言语行为。根据职务划分等级,确定尊卑有别秩序。按照宗族人数,以及财产地位,选拔当地贤良,授予官位职事。保护私有财产,规范司法秩序。布下天罗地网,捕捉违法犯罪。更使权贵无法肆意妄为,并让豪富不敢欺压穷苦。使用秩序锁链禁锢全国,此为父亲在任政绩之四。

父亲在任期间,所有决策政绩,足以夸耀千古,以为后世法则。等我百年殡天以后,也要埋葬绝灵谷地,坟墓卑于历代太公,以此长伴父亲左右。”

新大宰执铜柱说道:“上任太公勤政爱民,此事国内人所共知。而您作为嫡子,又有如此孝心。他若能在地下有知,必然感到无比欣慰。”

“嗯。”灰熊点头。

灰熊苏醒过来以后,便在次日宣布登基,正式坐上太公之位,接受群臣民众朝贺。此时国家无事,官民俱皆富足,灰熊梳理政务,多是在建工程,以及农桑之事,只消按部就班,遵从先人计划,无需创新举动,就能坐享其成,收获巨大声誉。

灰熊对此非常满意,本人也属懒散性格,就想实行无为而治,国事托付文武百官,自已躺在后宫享乐,并用暗哨监控朝野。

太阳低头扫视人间一眼,看见灰熊正在树下乘凉,于是露出自已不屑表情,随后翻了个身继续午睡。

正是天气极端炎热时节,蝉鸣透过树叶响彻花园,周围侍者因为缺乏监管,多数都在靠墙打着瞌睡。灰熊躲在后宫花园,从冰块里拿起苹果,使用铜刀切成几瓣,分发周围美女消暑。

此时忽有密探带来情报,诉说东南屯木主城异常,石山正在招兵买马积粮,灰熊听后顿时警觉起来。

五域城事暂且不表,镜头转回屯木主城,太公葬礼结束以后,就是灰熊登基仪式,石山作为宗室成员,所有活动都要到场。好不容易获得允许,可以返回屯木主城,立刻就去盘点库存,同时使人观察灰熊。灰熊若有能力坐稳太公之位,石山就会继续臣服,灰熊若无能力坐稳太公之位,石山就会起兵夺国。

演武场上,晴空万里。

石山高坐看台主座,富鲲蔽叔侍立左右,下面武士列成方阵,带着希翼迎接检阅。

石山仔细打量着眼前武士方阵,只见前三排武士全都背弓负箭,第四排武士则用大盾挡在身前,五六排武士共同持有七米长枪,他们组成矩形方阵站在最前边。后方武士簇拥战车排列整齐,身上按照需要配备长短兵器,他们存在是为保护车上三人,因此组成许多小型作战方阵。

车夫负责驾驭牛马驴等牲畜,两名甲士分别持有弓箭长戈,专司乘车格斗射杀两件事情。石山目光越过武士阵列,看见远处有很多稻草人,那里就是此次演武场地。如此阵容,堪称豪华。

看见军容严整,石山非常满意,扭头看向蔽叔,对其缓缓说道:“你管军营许久,也该有些成果,可将详细情况,慢慢讲给我听。”

“是。”蔽叔恭敬道:“经过多年辛苦积累,我们已有八百战士。其中前排盾兵有五十人,前排长枪兵则有一百人,前排弓箭兵一百五十人。各种战车五十辆,配有车夫五十人,驾车学徒五十人,乘车甲士一百人,随车徒兵三百人。随军工匠五十人,随军巫医五十人。

另有辎重大车三百辆,车夫及学徒共六百人,随行工匠一百人,随行巫医一百人,在册可用民夫三千人,剩下老弱妇幼一万二。军马两百匹,黄牛三百头,黑驴两百头。

城外马厩有十个,每厩有马二十匹,养马者共四十人,治马兽医共十人,各种房屋六十间,每厩面积两千平。城外牛厩十五个,每厩有牛二十头,养牛者共六十人,治牛兽医二十人,各种房屋八十间,每厩一千五百平。城外驴厩有十个,每厩有驴二十头,养驴者共四十人,治驴兽医共十人,各种房屋六十间,每厩一千五百平。各地还设有草料场,储存牲畜冬季口粮,数量总共有五十个,配备有两百人打理。

在城中武器库内,存放有各种物品。计有硬弓三百张,禽鸟羽箭六千支。长枪一百杆,大盾两百面。轻便小藤盾六百面,轻便小长枪六百杆,轻便长短石斧八百把。守城石块若干个,草绳木桶若干个,车辆零件若干个,弓箭零件若干个,盛水皮囊若干个,缀片木甲若干套,各种草药若干份,生活用品若干份,食物调料若干份,陶罐器皿若干份,锅碗瓢盆若干份,床铺被褥若干套,衣服鞋袜若干套,地图案几若干套,大小帐篷若干顶,人畜粪便若干吨。”

“嗯。”石山非常满意,又问蔽叔说道:“蔽叔管理军营,成果十分丰硕,但是临敌作战,应该如何指挥?”

蔽叔答道:“士卒若无编制,则难以遥控指挥,兵器若无战辅,则易败而且无功。如今城主麾下,共有五大强兵。分别为弓箭兵,大盾兵,长枪兵,战车兵,徒步兵。除去巫医工匠,以及驾车学徒,可以作战人员,尚有七百左右。

我用什伍制度,将其全部编组。五人为伍,设一伍长,伍长麾下,有武士四人,十人为什,设一什长,什长麾下,有武士九人,五十人为屯,设一屯长,屯长麾下,有四位什长。

而我依照此法,编练前排武士。得到弓箭兵屯长三人,大盾兵屯长一人,长枪兵屯长一人。又建立有五色旗,作为战场指挥信号。黄旗作为盾兵旗,上绣有大盾一面,青旗作为弓兵旗,上绣有弓箭一副,红旗作为枪兵旗,上绣有长枪一柄。旗型共分三种,令旗高有五米五,跟随统帅移动,大旗高有四米五,由屯长来把持,中旗高有三米五,由什长来把持,小旗高有两米五,由伍长来把持。

青色令旗指向前方,则弓箭兵开始轮流抛射,卷旗后指,则弓箭兵退到后排列队,前指然后竖旗,则弓箭兵列队前排,后指然后竖旗,则弓箭兵列队后排。黄色令旗指向前方,则大盾兵进到一排蹲伏,竖旗,则列队不允许移动。红色令旗指向前方,则长枪兵到二三排,阻刺来犯敌军,竖旗,则列队大盾兵后排。

屯长把持大旗,要看统帅令旗指挥而动,什长把持中旗,要看屯长大旗指挥而动,伍长把持小旗,要看什长中旗指挥而动。

长枪兵与大盾兵,只允许顶在前排,不设置后撤旗语,有敢擅自后撤者,则由后排弓箭兵,督战并斩杀逃兵。弓箭手居于后排,腰间配督战刀剑,见青色令旗前指,则抛射压制敌军。

战车一乘,设御者一人,负责驾驭二马。乘车甲士,共有两名。设车左一人,手持弓箭负责射杀,设车右一人,手持长戈负责格斗。有徒兵六人,追随战车奔跑,设甲士一人,把持带队旗帜,负责进攻方向,设战兵一人,各背两把石斧,负责保护旗手,设盾兵二人,持小藤盾骨棒,负责格挡攻击,设枪兵一人,持轻便小长枪,负责捅刺来敌。

战车五乘,作为一组,设一组长,五组为编,设一编长。依照此法,得两编长。一编在左,称为左编,一编在右,称为右编。编长车后,配备大旗,组长车后,配备中旗,普通车后,配备小旗。徒兵跟随甲士队旗冲杀,甲士跟随战车小旗冲杀,战车跟随组长中旗冲杀,组长跟随编长大旗冲杀,编长跟随令旗指向移动。

白色令旗前指,则右编包抄敌军左翼,黑色令旗前指,则左编包抄敌军右翼,黑白令旗前指,则左右包抄敌军两翼。敌军防守松散,则由战车开路,徒兵随后掩杀,敌军防守严密,则由车左放箭,牵制骚扰两翼。

白色令旗左指,则右编向左冲杀,右指,则右编调头向右冲杀,卷旗后指,则右编返回军中,竖旗,则右编列队不动。黑色令旗右指,则左编向右冲杀,左指,则左编调头向左冲杀,卷旗后指,则左编返回军中,竖旗,则左编列队不动。

左编之人,皆穿黑色甲衣,右编之人,皆穿白色甲衣。甲衣背绣数字,首数从一到五,指向各组代号,次数从一到五,指向各车代号,两数先左后右,徒兵见到数字,就知应该跟谁。

弓箭手,皆穿青色甲衣。甲衣背后,绣有数字。首数从一到三,指向各屯代号,次数从一到五,指向各什代号,次数从一到五,指向各自位置。大盾兵,皆穿黄色甲衣,长枪兵,皆穿红色甲衣。所有甲衣背后,都要绣有数字。首数从一到五,指向各什代号,次数从一到五,指向各自位置。数皆先左后右,甲兵见到数字,就知自已位置。军中所有士卒,只需记一句话。只看一杆旗,只跟一个人。

军中旗分五色,统帅令旗五杆。每杆令旗配置五人把持,负责听从统帅指挥调度。统帅令旗皆在高台,负责观察战场形势,高台处在军阵最后,四面皆有民夫把守。东西南北各有六十,使三十人携弓带箭,列为三排守在最前,十人持有大盾居后,又二十人持有长枪,编制衣服有如前阵,声音大者处在高台,向下呼喊进行指挥。台上应有盾兵四十,负责格挡冷箭偷袭。

统帅如果死在高台,则杀周围盾兵四十,五杆令旗被敌砍倒,则杀周围所有民夫,大旗如果被敌砍倒,则杀屯长及其亲兵,中旗如果被敌砍倒,则杀什长及其亲兵,小旗如果被敌砍倒,则杀伍长及其亲兵。战车之旗被人砍倒,则杀左右御者三人,队旗如果被人砍倒,则杀甲士徒兵六人。

旗被砍倒,官长战死,弃兵卸甲,投靠敌军,则屠其家,妻子父母,尽皆斩首。不弃甲兵,拒绝投降,奋力作战,斩获首级一颗,可免自身死罪。所部战死一人,却无斩首之功,官长应当受罚,同伍皆处杖刑。如果斩首一颗,则可功过相抵,士卒不赏不罚。所部斩首之数,不及战死之数,则按不及之数,给予士卒惩罚,所部斩首之数,超过战死之数,则按多出之数,分别论功行赏。擎旗未倒,官长不死,同伍皆在,而有斩首之功,则应按照规定,给予士卒奖赏。自身没有斩获,敢夺他人首功者,死罪不可赦免。大战结束之后,陈列首级三日,并书功劳归属,又使士卒察看,确认无误以后,即可给予奖赏。”蔽叔如此说道。

“做的不错。”石山非常满意,看向富鲲说道:“蔽叔整理军事,考虑非常周密,你管民生许久,现在有何政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