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滨海小城,生活着一位名叫林宇的年轻海洋工程师。这座小城曾因渔业和近海航运繁荣一时,可近些年,过度捕捞与海洋污染让渔业凋敝,老旧港口也难以承载大型货轮,经济陷入低迷,阴云笼罩着每一寸土地。
林宇自幼在海边长大,听着祖辈出海的故事,看着大海从富饶变得沧桑,心中满是痛惜,更立下改变现状的宏愿。大学主修海洋工程的他,拒绝了大城市的优厚邀约,毅然回到小城,投身重振海洋经济的艰难征程,而摆在眼前的首个“坚冰”,便是老旧港口的改造升级。
小城的港口始建于上世纪中叶,设施陈旧,航道狭窄且淤积严重,大型现代化船舶无法停靠,如同一位暮气沉沉、身患沉疴的老人,无力迎接新的使命。林宇和团队调研初期,困难接踵而至。资金方面,地方财政吃紧,银行贷款因项目风险高、回报周期长而审批艰难;技术上,复杂的海底地形测绘、防波堤加固革新,还有适应新航道的导航系统设计,皆是棘手难题;更有部分老渔民因担忧改造影响生计,抵触情绪强烈,流言蜚语似冷风,吹得项目推进举步维艰。
林宇没有退缩,他日夜泡在资料室,钻研国内外先进港口改造案例,结合小城独特地质与潮汐特点,提出创新方案:利用新型生态材料加固防波堤,既能抵御风浪,又可吸附净化周边海水;设计潮汐能发电装置融入航道设施,缓解能源成本压力。为说服老渔民,他逐户走访,耐心讲解改造后的就业新机遇——渔业转型观光、港口物流岗位扩容等,用真诚和详实规划融化坚冰,赢得信任。
就在港口改造逐步走上正轨时,新挑战又现。海洋深处传来噩耗——近年海水升温、垃圾倾倒,致使近海珊瑚礁大面积白化、死亡,这片海域鱼群失去栖息地与食物源,生态崩溃在即,如同隐藏在深海的巨型“暗礁”,横亘在小城海洋经济复苏航线上。林宇深知,生态若垮,一切努力皆为泡影,他果断调整方向,组建生态修复攻坚小组,向这片“深海禁区”进发。
水下世界宛如战后废墟,惨白珊瑚骨架阴森,垃圾缠绕其间,林宇心痛却燃起斗志。资金再度告急,他四处奔走,争取环保基金、企业赞助;技术上,钻研人工珊瑚礁培育与移植,反复测试可降解清理材料。团队成员多次潜水作业,遭遇设备故障、暗流冲击,有人受伤、有人心生怯意,但林宇以身作则,在冰冷海水里一泡数小时,亲手安置珊瑚幼苗、清理垃圾,鼓舞士气。
历经数年,港口焕然一新,巨轮穿梭,物流繁忙;近海生态复苏,五彩珊瑚丛中鱼群嬉戏,观光潜水艇往来穿梭。林宇站在新港口的瞭望台上,海风拂过面庞,望着眼前繁荣盛景,眼中泪光闪烁。曾经那看似不可逾越的“冰障”被一一击碎,小城重焕生机,在他和众人的坚守、拼搏下,终于驶向充满希望的新蓝海,破冰攻坚之旅,化作镌刻在这片海岸线上的荣耀史诗,激励后人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