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蜀汉皇宫内,气氛凝重而庄严。
诸葛亮身着丞相官服,面容严肃,正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地图上标注着蜀汉与曹魏的边界以及战略要地。
刘禅坐在皇位上,略带忧虑地看着诸葛亮,说道:“丞相,此次北伐,真的能成功吗?”
诸葛亮转过身,目光坚定地回答道:“陛下,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臣等必当竭尽全力。”
朝堂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
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丞相,如今蜀汉国力尚未完全恢复,此时北伐,是否过于冒险?”
诸葛亮拱手道:“吾等若不主动出击,待曹魏愈发强大,将更无胜算。”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但战争劳民伤财,恐百姓不堪重负。”
诸葛亮慷慨陈词:“诸位,吾等身负先帝重托,怎能贪图安逸?唯有北伐,方能实现先帝遗愿。”
最终,刘禅点头同意北伐,诸葛亮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
军营中,士兵们在紧张地训练,喊杀声震天。
姜维来到诸葛亮面前,拱手道:“丞相,士兵们士气高昂,已做好出征准备。”
诸葛亮满意地点点头:“伯约,此次北伐,责任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
粮草官匆匆赶来,面露难色:“丞相,粮草筹集遇到些困难,恐无法满足大军长期作战所需。”
诸葛亮沉思片刻:“想尽一切办法,务必保证粮草供应。”
在民间,百姓们也纷纷为北伐出力,有的送来粮食,有的送来衣物。
一位老者拉着士兵的手说:“孩子们,一定要把失去的土地夺回来。”
出征前夕,诸葛亮在家中与妻子黄月英告别。
黄月英眼中含泪:“丞相,此去多加小心。”
诸葛亮轻轻握住她的手:“夫人放心,吾定当不辱使命。”
终于,大军集结完毕,成都城外,旌旗飘扬。
诸葛亮骑在马上,对着将士们高声说道:“将士们,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就在今日!”
士兵们齐声高呼:“北伐!北伐!”
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一路上,士兵们士气高昂,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山路崎岖,车辆难以通行,士兵们不得不肩扛手提,搬运粮草和兵器。
一名士兵累得瘫倒在地,抱怨道:“这路也太难走了。”
将领呵斥道:“休要多言,为了北伐大业,这点苦算什么!”
此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
诸葛亮看着恶劣的天气,心中忧虑:“如此下去,行军速度必然受阻。”
但他依然鼓励士兵们:“大家坚持住,雨过天晴,我们便能加快步伐。”
曹魏方面,探子早已将蜀汉北伐的消息报告给了司马懿。
司马懿在营帐中与将领们商议对策。
司马懿说道:“诸葛亮此人,不可小觑。我们要加强各处关隘的防守,绝不能让他们轻易通过。”
将领们纷纷领命而去。
蜀汉大军艰难前行,终于来到了一座关隘前。
守将站在城楼上,大声喊道:“尔等休想从此通过!”
姜维请战:“丞相,让我率军攻城。”
诸葛亮摇头道:“不可莽撞,先观察敌军部署。”
经过一番观察,诸葛亮发现敌军防守严密,强攻必然损失惨重。
他沉思片刻,说道:“我们绕路而行,寻找敌军薄弱之处突破。”
于是,大军改变路线,继续前进。
然而,新的路线更加艰险,粮食也开始短缺。
士兵们只能吃野菜充饥。
一名士兵饿得面黄肌瘦,说道:“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将领们也开始担心军心不稳。
诸葛亮深知情况危急,他召集将领们开会。
诸葛亮说道:“诸位,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定能克服。”
就在这时,后方传来消息,有部分大臣在朝中再次提出反对北伐,要求召回大军。
诸葛亮听闻,坚定地说道:“吾意已决,北伐之事,不容更改。”
在诸葛亮的鼓舞下,大军继续艰难前行,向着北伐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