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造小山村开始的修仙
从改造小山村开始的修仙
当前位置:首页 > 仙侠 > 从改造小山村开始的修仙 > 第41章 科技兴农

第41章 科技兴农

加入书架
书名:
从改造小山村开始的修仙
作者:
醉卧沟里君莫笑
本章字数:
6202
更新时间:
2025-04-28

柳溪村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焦灼的味道。

并非来自灶膛的烟火,而是源于那日渐干涸的柳溪河。河床露出了大片干裂的鹅卵石,曾经潺潺的流水,如今只剩下涓涓细流,勉强维持着生命线。下游的几块水田己经开始龟裂,禾苗也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

“再这么下去,不出十天,这河怕是就要断流了!”

“是啊,去年的旱灾,饿死了多少人,难道今年又要……”

“要不……还是请村里的老人出来,去河神庙拜拜?”

村民们聚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奄奄一息的河流,脸上写满了愁苦和惶恐。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己经开始念叨起祭祀河神的老规矩,那是他们面对无法抗衡的天灾时,最后的精神寄托。

李明哲站在人群外围,眉头紧锁。祭祀河神?他来自一个连天气预报都能精确到小时的世界,自然不信这些。但他也清楚,此刻村民们的绝望是真的。靠天吃饭的脆弱,他这几个月体会得淋漓尽致。想要真正改变柳溪村的命运,解决水源问题,迫在眉睫。

他没有立刻反驳祭祀的提议,而是找到了村长孙老汉。“村长,祭祀之事,先不急。我想试试,能不能找到地下水。”

“地下水?”孙老汉愣了一下,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先生是说……挖井?”

挖井在柳溪村并非没有过,但成功者寥寥。这片山区地质复杂,地下水脉难寻,即便挖出水,也往往水量不大,或者水质苦涩。

“嗯,挖井。”李明哲点头,“不过,不是瞎挖。我懂一点堪舆之术,或许能找到水源丰沛之处。”他没法解释地质学,只能借用这个世界能理解的说法。他调动体内那少得可怜的源力,配合着脑海中复制的地质勘探知识,开始在村子周围仔细探查。

他的感知力很弱,远不如真正的修仙者那般能洞察地脉灵气。但他能隐约感受到地表下不同土层、岩石的细微差异,哪里更,哪里的结构更像是能涵养水源。他走遍了村子方圆几里地,最终在村西头一片相对平坦、草木略显茂盛的洼地停下了脚步。

“就是这里了。”李明哲指着脚下的一块空地,对跟着他一起勘察的几个年轻村民和孙老汉说道,“这里的地下水脉,应该比较稳定。”

将信将疑之下,村长还是决定试一试。李明哲的曲辕犁在前,村民们对他多少有些盲目的信任。村里的青壮年被组织起来,在李明哲指定的位置开始挖掘。

挖井是个苦力活,进度缓慢。几天下来,井口越挖越深,却迟迟不见水光。质疑的声音又开始悄悄蔓延。李明哲顶着压力,一边鼓励大家,一边思考着下一步。就算挖出了水,怎么把水从深井里弄上来,也是个大问题。

他想到了一个古老而智慧的设计——桔槔。利用杠杆原理提水,省力高效。他立刻回到茅屋,集中精神,消耗了一部分好不容易积攒的源力,将桔槔的结构图清晰地“复制”到了脑海中,并根据柳溪村现有的材料条件进行了简化。

图纸有了,接下来就是制造。他找到村里手艺最好的老木匠,还有那个对机械似乎有些天赋、被他叫做“二狗”的年轻人,连说带比划,将桔槔的构造解释清楚。老木匠经验丰富,二狗脑子活络,两人一琢磨,还真就用几根粗壮的木头、一根长杆、一块配重石头和一些绳索,像模像样地把桔槔的雏形给搭建了起来。

就在挖井的第十天,当井下传来一声惊喜的呼喊“出水了!出水了!”时,整个工地都沸腾了。紧接着,李明哲指导大家将桔槔安装在井口。

二狗兴奋地抓住桔槔的长杆一端往下一压,另一端悬挂的木桶便晃晃悠悠地沉入了井底。稍等片刻,他轻松地抬起长杆,在配重石的帮助下,满满一桶清澈的井水就被提了上来!

“哗——”

当第一桶井水被倾倒出来,滋润着干渴的土地时,围观的村民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出来了!真的出来了!”

“天呐!这玩意儿真神了!提水一点不费劲!”

“李先生真乃神人也!”

村民们激动地围着桔槔,看着那一起一落间轻松提水的装置,眼神里充满了不可思议和狂喜。这不仅仅是一口井,这是救命的水!而创造这一切的李明哲,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己经近乎于无所不能的智者。

水源问题初步缓解,李明哲趁热打铁,开始正式推广堆肥。这一次,有了水井和桔槔的成功在前,村民们的接受度高了很多。他在村头设立了“堆肥示范点”,亲自带着人收集落叶、杂草、牲畜粪便,讲解堆积发酵的原理。虽然“微生物分解”之类的词汇他们听不懂,但李明哲用最朴素的语言解释:“把这些东西沤烂了,埋到地里,就能让土地变得更肥,庄稼长得更好,就像人吃饱了饭有力气一样。”

当秋收后,使用了堆肥的几块试验田,无论是作物的秸秆粗壮程度,还是粮食的度,都明显优于其他田地时,所有质疑烟消云散。堆肥,成了柳溪村继曲辕犁、水井、桔槔之后的又一大“法宝”。

生活在一点点变好,但破旧的茅草屋,冬不挡风夏不遮雨,依旧是村民们的心病。李明哲将目光投向了烧制砖石。他再次动用复制能力,获取了简易砖窑的设计图和基础的烧制工艺。他带领村民们寻找合适的黏土,制作土坯,建造了一个小型的砖窑。

第一次烧制并不完美,火候控制不好,烧出来的砖有的开裂,有的颜色不均。但当第一批带着泥土芬芳的红砖被小心翼翼地从冷却的窑中取出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还是让所有参与者兴奋不己。这砖头,意味着更坚固的房屋,更安稳的生活。

在这一系列的建设过程中,一些能人也逐渐显现出来。对杠杆、齿轮等结构一点就通的二狗,成了李明哲在机械制造上的得力助手。还有一个叫“石娃”的年轻人,沉默寡言,但对火焰和温度有着天生的敏感,在烧制砖块时帮了大忙。李明哲有意识地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将他们视为未来“科技研发小组”的种子选手。

村子的发展步入正轨,人口也在缓慢增加。为了更好地管理,李明哲协助孙老汉,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简单的村规民约。比如,规定了倾倒垃圾的地点,明确了水井、桔槔等公共设施的维护责任,建立了简单的治安巡逻制度,甚至对堆肥的收集和分配也做了初步的规划。这些规矩虽然简单,却让柳溪村开始有了现代社区管理的雏形,效率大大提高。

这天傍晚,村口来了几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外乡人。他们是附近一个叫“下河湾”的小村落的村民,因为村子遭了不明野兽的袭击,侥幸逃了出来,一路流浪到了这里。

“野兽?什么样的野兽?”孙老汉皱着眉头问道。

“不知道……只知道力气很大,爪子很锋利,还……还会喷火!”一个年纪稍长的流民惊魂未定地描述着,“我们村……我们村好多人都被……”他说着,泣不成声。

会喷火的野兽?李明哲心中一凛。这听起来,可不像是普通的野兽,倒像是……妖兽,甚至是低阶的魔化生物!他想起之前在远山深处感受到的那一丝淡淡的妖气,以及那不寻常的地脉波动。

这些流民带来的消息,像一盆冷水,浇熄了村子因发展而带来的些许自满。李明哲意识到,安稳只是暂时的,潜在的威胁远比想象的更近。柳溪村不能只有埋头发展的锄头,还得有能够保护自己的武器!

他开始利用农闲和夜晚的时间,挑选村里年轻力壮、反应敏捷的后生,进行一些基础的队列训练和体能锻炼。起初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提高组织性,但现在,他脑海里己经开始构思,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制造出第一批能够有效自卫的“科技武器”。

水井成功出水,新犁带来增产,红砖顺利出窑,初步的秩序正在建立,对外来流民的包容接纳……这一切,都让柳溪村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们对李明哲的信任和拥护,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不再仅仅视他为一个带来好运的“读书人”,而是真正将他看作带领大家走出贫瘠和危险,走向新生活的领路人。

柳溪村,这个偏僻的蛮荒小村落,作为李明哲未来科技基地的第一个据点,人心的基础,己然牢牢奠定。

然而,安稳发展的表象之下,来自蛮荒深处的威胁,正随着流民的脚步,日益临近。李明哲将如何武装这些淳朴的村民?他的第一个“科技武器”,又会是什么样子?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