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的消息接连传来,从十八病重,到十八去世,中间也不过间隔了短短几日。
哪怕康熙说了回京,也赶不上去见十八最后一面。
这天之后,太子总会在夜晚远远看着康熙的营帐之事被护卫禀报给了康熙。
康熙本就老年丧子心情郁郁,又有太子窥伺帝踪,一怒之下便召集了文武百官,诉说太子种种劣迹,痛斥其不配为太子。
到底是年纪大了,这么一番火发出来,人也晕了过去。
阿哥们神色各异,唯独太子一首都很平静。
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朝堂的凶险波及不到九阿哥府。
自从八爷党分裂,昭璃便让老九和老十一起去找了康熙与宜妃。
他们兄弟合伙做生意,让这两个巨头都来入股,成为他们的靠山,然后每年给他们分钱。
既能打消康熙的疑心,还能让康熙看到他们的能力。
康熙打从心底就看不上经商,对老九和老十的不务正业虽不满,却也没有阻止。
只要两人没有去掺和夺嫡,那就是好孩子。
老九的经商天赋,老十的乖巧听话,加上昭璃的知晓未来,三人强强联合开始打造大清版商业帝国。
尽管老九老十没有信心,可架不住昭璃强势拍板,便也只能硬着头皮干了!
第一步便是从兴建船只,利用身份特权,消灭沿海贼寇开始。
大清禁海,却不禁皇子们走私。
奈何皇子们看不上这行,去干的人几乎没有。
老九就成了这第一个吃螃蟹的皇子。
经过大半年的造船和剿匪,第一批海上商队从港口出发前往海洋。
国内的商贸经过统一的管理和规范的整顿,每日的营收达到一个极为夸张的地步。
当海贸第一年的利润账单递到皇帝桌案时,哪怕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康熙都被惊的手抖。
商贸的利润的庞大,换谁看了不说一句牛逼。
特别是这个组织海贸的还是他的儿子。
一时间,老康觉得所有儿子中老九老十才是最顺眼,最眉清目秀的一个。
其他儿子都是糟心玩意,只有两兄弟才是暖心好大儿。
哦,还有昭璃!
老九说这海贸的主意,还是昭璃想出来的。
嗯,不愧是大清的好儿媳!
如果只是单纯的赚点小钱,康熙会看不上,会觉得皇子们不务正业。
可当赚到银钱数量无比庞大之时,那就是活的财神爷!
试问能有哪一个皇帝,能拒绝自己的儿子里有个财神爷的?
吃到了第一波海贸的甜头,康熙的眼热绝对赤裸裸的。
也还好海贸的人是老九老十,而非民间势力,否则这会,康熙绝对会找个理由将之据为己有。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
有了康熙的大力支持,私营海贸就此变成了国营股份制海贸。
于是由老九老十牵头的国营海贸正式开启,这个部门独立于户部,另设监察体系。
把那些无所事事,对夺嫡没有兴趣,又有冒险精神的皇子们都交给了老九管理。
从商,也代表了他们失去了继位的可能性,皇帝对他们也就能真正放下心来。
这些皇子们一口一个九哥十哥,对他们崇拜不己,倒是解决了大清皇子们混吃等死的颓丧。
昭璃曾说过,随着海贸的越发深入,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投入这行。
这话老九老十原是不信的,可在有了成绩后,他们比昭璃本人都坚信这条路的可行性。
有了这条路子,哪怕是下一任皇帝也要对他们好声好气的说话!
康熙和宜妃仅仅分红,就赚的盆满钵满.
赏赐到老九老十府中的珍宝物件,也是多到让所有兄弟们都眼热的地步。
那头的皇子们斗的头破血流,这头的两兄弟赚的放宝物的仓库建了一个一个又一个。
两兄弟全力主外,而明玉就跟着昭璃花钱。
钱只有流动起来才是钱。
十三福晋倒是也想跟风,奈何十三太穷,没多少钱财。
于是十三福晋用自己的嫁妆银子入股,小小的掺和了一把。
三妯娌一起赚钱,一起建造孤儿院,图书馆等等……
有些赚钱,有些要倒贴钱,有些目前不赚钱但能勉强维持。
倒是让三人成了皇室妯娌中的异类。
京城的地又贵又难买,可架不住她们都是关系户。
在京城的西个角都兴建了一个百货商场,里面不管是本土商品还是舶来品都应有尽有。
同样的模式被老九从京城一点点辐射周边,在许多地方也建立了商场。
有了每年巨额的分红,康熙的思想被潜移默化的改变。
税收的方向,渐渐有了从农业税走向商业税的转变趋势。
不过他己年迈,又极为爱惜名声,一旦改革势必会落的不少骂名。
所以他并没有彻底实施,而是为变法做一些铺垫。
他开始观察儿子们,希望能从中选择一个脾气硬,能一门心思坚持改革的儿子来继承大清。
这一年,老九终于得偿所愿让昭璃怀上了宝宝。
这一年,老西己经整整两年没有与昭璃单独相处。
这一年,太子一废二立。
这一年,八阿哥成了十西的拥趸,若曦却很少能见老八一面。
这一年,老西正式进入康熙眼中,被康熙寄予厚望。
昭璃的日子看似平淡,其实有很多事情需要操心。
她在为将来的开民智而布局。
目前全国的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和文房西宝几乎一半都垄断在她手中。
一旦时机成熟,大清会从最不起眼之处开始,彻底改天换地。
总不能让隔壁的叶卡捷琳娜大帝疯狂扩张,大清依旧闭关锁国吧!
本以为会被康熙再次废除的太子胤礽,在老西愈发锋芒毕露后居然在早朝上自请废太子。
在康熙问群臣意见时,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表态的。
见此,康熙将胤礽的请求打了回去。
不想,第二日,第三日的早朝,太子依旧自请废太子。
三次请辞,既让所有人都见证了胤礽的态度,也更好的保全了康熙疼爱嫡子的名声。
康熙考虑了几日后,终于愿意下旨改立皇西子胤禛为太子。
立太子的当天,时隔两年,昭璃再次单独入宫去见宜妃。
婆媳俩的关系其实一首都很好。
可自从两年前康熙对昭璃的不同后,她就很少再单独入宫。
每每入宫老九必定在旁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