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正门前,两尊石狮子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威严。
贾母扶着鸳鸯的手,站在台阶上翘首以盼。
王夫人站在她身侧,手里攥着佛珠,指节都泛了白。
凤姐儿穿一件大红遍地金通袖袄,在阶下来回踱步,裙裾扫过青石板,发出沙沙的声响。
"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街角处,一顶青布小轿缓缓而来。
轿帘掀开,贾政弯腰走出。
他穿着一件半旧的靛蓝首裰,头发只用一根木簪束着,面容清瘦了许多,颧骨高高凸起,眼下两片青黑。
但那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见到家人,先整了整衣襟,这才稳步上前。
"儿子不孝,让母亲担忧了。"贾政跪在贾母面前,声音哽咽。
贾母一把将他搂住,老泪纵横:"我的儿啊!可算回来了!"
她颤抖的手抚过贾政的脸,"瘦了,瘦了这么多..."
王夫人站在一旁默默垂泪,手中的佛珠转得更快了。
凤姐儿忙上前搀扶:"老祖宗快别哭了,老爷平安回来是天大的喜事。这外头风大,咱们进屋说话。"
贾政起身,向王夫人深深一揖:"夫人辛苦了。"
王夫人用帕子掩着嘴,半晌才哽咽道:"回来就好..."
宝玉、贾琏、贾环等小辈依次上前行礼。
贾政一一扶起,目光在宝玉身上停留片刻。
见他穿着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仍是那副富贵闲人的打扮,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却到底没说什么。
众人簇拥着贾政进了荣禧堂。
早有丫鬟备好了热水、新衣。
贾政沐浴更衣后,换上一件宝蓝色云纹首裰,束了玉带,整个人精神了许多。
凤姐儿指挥着婆子们摆上接风宴。
八仙桌上摆满了贾政素日爱吃的菜:糟鹅掌、火腿炖肘子、酒酿清蒸鸭子、胭脂鹅脯...
中间一只青花大碗盛着热腾腾的莼菜羹,是贾母特意吩咐厨房做的,说是能去晦气。
贾母拉着贾政坐在自己身边,亲自给他夹了一筷子火腿:"快尝尝,这是庄子上新送来的,特意给你留的。"
贾政连忙接过,眼眶又红了:"儿子不孝,让母亲这般挂念。"
贾母拍拍他的手:"说什么傻话。如今你平安回来,元春在宫里也得了体面,咱们家总算熬过这一劫了。"
提到元春,贾政神色一肃:"儿子在狱中多亏了娘娘照应。那牢头说,皇上特意派人嘱咐过,不许为难我。"
他压低声音,"听说周贵妃的父亲就没这么好运了..."
王夫人手中的筷子一顿:"周家真的倒了?"
贾政点点头:"抄家下狱,听说牵扯出不少贪腐案子。"
他环视一圈,见都是自家人,才继续道,"这次我能平安出来,全赖娘娘在皇上面前周旋。"
凤姐儿眼珠一转,笑道:"这可真是老天开眼!那周贵妃往日仗着家世,在宫里没少给咱们娘娘气受。如今可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凤丫头!"贾母轻斥一声,"祸从口出。"
凤姐儿吐了吐舌头,忙给贾政斟酒:"老爷受苦了,多喝两杯压压惊。"
正说着,外头传薛姨妈和宝钗来了。
贾母忙命请进来。
薛姨妈穿着一件绛紫色绣金线牡丹的对襟袄,宝钗则是一身蜜合色绣折枝梅的衣裙,发间只簪了一支点翠簪子,素雅大方。
"听说姨老爷回来了,我们特来道喜。"薛姨妈笑着行礼。
宝钗跟在母亲身后,向贾政福了福:"恭喜姨父沉冤得雪。"
贾政连忙还礼:"多谢姨太太和宝姑娘挂念。"
宝钗抬眼打量贾政,见他虽然清瘦,但精神尚好,言谈举止仍是一派儒雅,心中暗忖:"看来宫中对贾家确实另眼相待。元春姐姐在皇上心中的分量不轻..."
她目光微闪,垂下眼帘,掩去眼中的思量。
众人重新落座。
宝钗坐在贾母身侧,不时为老人家布菜添茶,举止娴雅。
宝玉时不时偷眼瞧她,见她今日装扮虽素净,却更显肌肤如雪,唇若涂朱,不由看得痴了。
黛玉看在眼里,轻哼一声,把手中的帕子绞成了麻花。
宴席过半,贾政说起狱中见闻:"...那牢饭粗粝难以下咽,幸而每日都有人送食盒来,说是宫里赏的。我原以为是娘娘安排的,后来才知是皇上特意吩咐的。"
薛姨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艳羡:"皇上对贾家真是恩重如山。"
宝钗低头抿了一口茶,心中暗想:"皇上对元春姐姐如此上心,想必是个重情之人..."
她不由想起那日在听雨轩,李斌握着她手教琴的情景,耳根微微发热。
宴席散后,薛姨妈带着宝钗告辞回梨香院。
一进门,薛姨妈就拉着女儿的手叹道:"你姨父这次能平安回来,全靠元春在宫里得宠。若是你也能..."
宝钗轻轻抽回手:"母亲慎言。选秀之事还未有定数,况且哥哥他..."
提到薛蟠,她的声音低了下去。
薛姨妈脸色一僵,随即强笑道:"蟠儿那事己经过去了。再说皇上日理万机,哪会记得这些小事?"
宝钗走到窗前,望着院中那株开得正盛的海棠,轻声道:"天子耳目众多,没有什么能瞒得过。"
薛姨妈急得首搓手:"那可如何是好?你为这事准备了这么久,若是因为蟠儿..."
"太太、姑娘!"莺儿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打断了薛姨妈的话。
小丫鬟满脸喜色地跑进来,"李公子让我回来传话!"
宝钗眼睛一亮,随即又恢复平静:"进来说话。"
莺儿关好门,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囊:"公子说,请姑娘安心准备选秀,过去的事不必挂怀。"
宝钗接过锦囊,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枚羊脂白玉雕成的海棠花佩,花蕊处一点嫣红,栩栩如生。
她的指尖轻轻抚过花瓣,心跳忽然加快了几分。
"公子还说什么了?"她强自镇定地问。
莺儿凑近些,压低声音:"公子说,薛大爷是薛大爷,不会牵扯到您,让姑娘不必担忧。还说...还说姑娘琴艺超群,选秀时定能脱颖而出。"
薛姨妈喜得一把抓住莺儿的手:"当真?皇上真是这么说的?"
莺儿点头:"千真万确。我在听雨轩伺候这几日,公子时常问起姑娘的事呢。"
宝钗将玉佩紧紧攥在手心,胸口涌起一股热流。
她转身对母亲道:"既如此,我们更该谨慎行事。选秀在即,不能再出任何差错。"
薛姨妈连连点头:"对对对,我这就去准备打点用的银子。听说内务府的吴总管最是关键..."
宝钗摇摇头:"不必了。既然皇上己经表态,我们按规矩来就是。太过张扬反而不好。"
她顿了顿,"倒是该好好谢谢莺儿。这丫头机灵,在李公子身边伺候得不错。"
莺儿脸一红:"姑娘过奖了。奴婢只是按姑娘教的,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不提。"
宝钗微微一笑,从妆奁中取出一对珍珠耳坠赏给她:"好丫头,日后还要你多费心。"
夜深了,梨香院的灯还亮着。
宝钗坐在梳妆台前,将海棠玉佩贴在胸口。
镜中的少女眉目如画,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
"李公子..."她轻声念着这个称呼,嘴角微微上扬。
窗外,一阵风吹过,海棠花瓣纷纷扬扬落下,如同下了一场粉色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