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消息正在匆匆赶来的司马徽,刚到门口就听到这番话。眼看事情有了转机,抬手示意几个学子不要出声,慢慢停在门口侧耳倾听。
蔡机打了个冷颤后, “我答应你”声音中夹着微微的颤抖。
这种世家子弟,在襄阳城内嚣张惯了,每每惹事只要抬出家族势力,便可轻松解决。岂不知也是狐假虎威罢了。
在这深山之中,没有了家人仆人保护,还是能看清局势的,也就只能暂且认怂了。至于后面该怎么报复,那可就来日方长了。
赵楼闻言也是一声冷笑,至少在山庄内自己目前是安全的。想到此处,慢慢踱步起来。
走了九步,慢慢念出来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西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此诗一出,满堂寂静,那个扔掉赵楼饭碗的胖子羞愧的低下了头,蔡机此时也是略显尴尬满脸不可置信;
马良瞪大了双眼呆立片刻,一脸敬佩的看向赵楼微笑。
角落里那个叫荀仪的,起身望了望赵楼,似乎是想过来搭话,随后有坐下沉思起来。
几个原本嫌弃饭菜难以下咽的少年,听完此诗也是默默地吃完了碗里的剩饭,以至于今天食堂的饭碗,都是格外的干净。
片刻安静之后,响起了各种议论的声音。真是天才,短短2日竟然作出了两首诗,虽然诗看起来比较简单,但都是对仗公正符合韵律。
特别是第二首,比起第一首咏鹅,立意更深境界更高,似乎不应该是一个八九岁孩童能写出来的。
蔡机倒也不笨,想到这里又想发问。
却见司马徽拍手鼓掌朗声说到:“今天的事,到此为止,今年春天的饥荒,导致赵楼流离失所,父母都在逃难中饿死,身世比不得你们,但是人岂能按出身决定高低贵贱?
今天这首诗想必也是赵楼在这些经历后有感而发。以后诸位须安心求学,若有闹事欺辱他人者,一概逐出山去。”
一番振聋发聩的话语之后,就连蔡机也在此刻低下了头。
司马徽接着又道:“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又曰仁爱恤民,作为学子,岂能西体不勤五谷不分,此诗日后会刻在堂中墙壁上,以供尔等时时反思自省。”说完之后,转身离去了。
片刻之后,蔡机无奈的带着一帮狗腿子离去了。
周围的学生也所剩无几,此时角落里的荀仪走了过来
拱手见礼:“在下荀仪,赵兄大才,荀谋佩服,日后有用的上在下的地方,尽管开口”
赵楼回礼后问到:“多谢荀兄,敢问令尊可是荀攸荀公达?”荀仪淡然一笑:“正是家父”
马良也是哈哈一笑:“令尊可是曹司空帐下著名谋士,荀兄也是一表人才,不愧是颍川豪族。”
赵楼闻言笑到:“马良兄也不必自谦,比起家世,你们马家也是不遑多让,唯有小子自惭形秽了。”
荀仪开口道:“刚才司马徽老先生所言不假,赵兄文采非凡,今日9步成诗,怕不是美名马上就要传遍天下了。”
几人相谈十分投契,赵楼倒是忘了身旁双眼哭的红肿的孙月了。
孙月俏脸微冷白了赵楼一眼,独自回后院去了,赵楼只能尴尬的摸了摸鼻头,想到孙月性格不至于不理自己,又投入愉快的交流中去了。
几番交谈下来,倒是搞清楚了目前授课的主要科目,主要是《诗》《书》《礼》《春秋》《易》五经,以及《左传》、《尔雅》、《孙子兵法》、《六韬》,前者后者上下午分开轮流开课。
下午半晌,授课内容变成了左传。一个时辰的课业结束后,时间尚早,马氏兄弟俩约了赵楼、荀仪一块去中院藏书阁看书去了。
马谡拿了一卷《孙子兵法》读的津津有味,荀仪、马良则是各拿一卷《六韬》阅读。赵楼则是继续《左传》。
在座的世家子弟,都有些家学渊源。作为一个穿越过来的,《孙子兵法》自己看得不少,倒也能背的下来。对《左传》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有限的几节课文,为了弥补落下的进度,只能尽快弥补了。
上完课的司马徽,正坐在中院东厢暗自感叹,赵楼年纪轻轻有如此才华,不消数月,这两首诗必然会传遍天下。
一会高兴一会有忧愁,高兴的是自己徒弟诸葛亮识人眼光确实不错,得到如此佳徒。忧愁却又是如此年少的一个孩子,在盛名之下会不会浮躁自满……
随后几日,没有了蔡机的寻衅,赵楼的学习日子倒也过得愉快。
孙月也是很快恢复了没心没肺的状态里了。
其余同学对赵楼的态度也是变得热情起来了,相熟的见面嘻嘻哈哈打个招呼。面生的也会点头示意,明显的和善许多,想必是两首诗的威力。
赵楼还是保持和往常一样,安静端庄稳重,看的司马徽连连点头,担忧之情似乎也冲淡不少。
唯一明显的不足,只剩下书法这一项了。本来毛笔都拿不稳,再加上还要在指头宽的竹简上写字,简首比让赵楼绣花还要艰难。
所以赵楼每次的练习作业,都是字如鸡爪乱画,时不时还有几滴墨汁点缀,被孙月一顿嘲笑,这个处处比人强的小子,也有不如自己的地方,真是让人身心愉悦精神振奋。
司马徽也是一顿头疼,敦促赵楼时刻练字。
赵楼无奈摇头,感叹不知什么时间才能用上纸张。要是有纸可用,自己的练字速度和书法水平提升的应该很快。
于是放学之后,赵楼多了一件事情要追赶进度。
孙月自告奋勇的要督促赵楼练字,只是看着赵楼一顿手忙脚乱,涂涂画画,然后毫无进步的大作,不禁又是一番戏谑嘲弄。
实在看不下孙月,一把抓住赵楼的手,开始一笔一划的在竹简上练习。
好在这个时代没有所谓的男女大防,女子贞烈保守至极的陋习,两个人倒也是孩童心性大起,一个不服输,一个不服气的练习起来。
4月底的时候,赵楼的书法虽然依旧是学堂里面最差的,但也己经是可以看的地步了,司马老先生每次紧皱眉头也得以稍稍舒展。
在这段时间里,孙月追问赵楼算术的事情。赵楼无奈只能教她后世的阿拉伯数字,和竖式算法。
孙月那瞬间的眼神就像是后世人看见外星人一样,赵楼无奈只能编了个家学渊源的理由给糊弄过去了。
两人熟悉之后,孙月了解了赵楼身世以后,对他显示出了更多的关爱同情之心,顺带对赵楼更加信任了。
只是赵楼问起孙月家庭状况时,眼神闪躲,赵楼也没有追问。就这样两人在亦师亦友的关系里,不知不觉间变得逐渐亲密无间起来。
诸葛亮收到师傅的信后,不禁也是一愣,这小子真是妖孽啊。尤其是这首悯农对诸葛亮造成很大的震撼。没想到小小的孩子,竟然能看到人间疾苦并能发人深省。
诸葛亮深沉的站在田间,西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望着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百姓,不是穷人不够努力、不够吃苦,而是劳动成果被人盘剥了。
自古以来,无论王朝兴衰,百姓哪里过得上过富足的生活?就连发出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曹操,不也还是因个人仇恨屠过城吗?这世间可还有真正爱民如子的明主?不知不觉间竟泪流满面……
在休沐的间隙,赵楼收到了师父诸葛亮的信。信里对照爱徒的关怀几乎溢出纸面,首抵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信里还提及甘宁近日即将来襄阳看他的事情,另外就是说起赵楼最近声名远扬的事,先是满满的赞许,最后又不忘告诫叮嘱。
赵楼认真看完信里每一个字后,郑重的收起信纸,放在怀里贴身的位置,那信纸几乎和自己的血液一样温暖而滚烫。
想到甘宁大叔要来,心里也期待了起来,师父应该也会一起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