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鲁班木头造的机巧鸟,不吃不喝,连飞三天三夜不落,甚至传言能载人飞行……
作为21世纪的文明青年,自然是不相信这些传说。毕竟人类真正造出来可以载人飞行的第一架飞机,也是近几百年的事。
在古代想要造出这种天顶星黑科技,无异于痴人说梦。
虽然造出机巧鸟是不可能了,但是要造出一个风筝那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吗?这个时代貌似还没有发明风筝。
赵楼提出需要一张大一点的纸,几根干燥的竹杆,一根百米左右的细绳,一罐墨胶,一把刀,这些东西正好黄家就有,黄承彦立即命人去取。
东西取来后,赵楼先开始劈竹子,只是没有之前没有做过,只是大概知道怎么做。动起手来难免显得笨手笨脚,自己刚说出去大话,不好意思让人帮忙。
黄月英看出了赵楼的窘境,问明了裁切要求,接过手来,麻溜的劈开竹竿,按照赵楼的要求,逐渐削到2毫米粗细。
然后裁出一根60厘米做纵向支撑,一根50厘米做横向支撑,两根棍子中间裁出缺口,用来互相卡紧,然后在十字交叉处绑上棉线固定。西个边也相应加上竹棍组成一个菱形骨架。
黄月英操作行云流水,看的赵楼佩服不己。赵楼拿起骨架,只见每根竹棍粗细均匀,接缝紧密牢固,抬手试了下重心,也是西平八稳。
满意的点了点头拱手致谢后,一顿马屁输出,倒是逗得黄月英发出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赵楼看了看取来的纸,虽然粗糙,好在不是很厚,要不然太重飞不起来,岂不是成了笑话。
赵楼将纸张蒙在骨架上,边缘裁剪留下足够粘贴的余量,然后用墨胶固定一边,待胶水干燥后,铺平拉紧纸张,依次固定其余西个边。又将剩余的纸裁出约20厘米的窄条,粘在风筝尾部。
这楼满意的看了看手里的风筝,基本完工,就缺绘制图形了。
赵楼提出要求后,司马徽师公哈哈一笑,让人取来笔墨原料,不出片刻一个栩栩如生的朱雀出现在风筝上。
赵楼没想到司马徽老先生还有这等本事,也是暗自佩服不己。
绑上丝线后,将多余的丝线缠在一根棍子上。想了想,又让黄月英帮忙制作了一个竹哨,绑在风筝上。
一群人来到院中空地,赵楼站在中间试了试风向,一手举风筝,一手拉着线,一阵快速助跑,顺着风缓缓抛飞了手里的风筝。
只见一只风筝在风中随着赵楼的手上动作,缓缓升高,竹哨也发出阵阵鸣响,再加上尾端点缀的羽毛,活生生一只朱雀出现在众人头顶。
院内众人昂头观看,都是目瞪口呆,久久不能言语。正当赵楼享受放风筝的快乐时,风筝的纸突然间破碎,一头栽在了地上。
赵楼颇为可惜的叹气道:“可惜纸的强度不够,如果纸再坚固一点,就能飞的更久了”
诸葛亮过来拉着赵楼的手说:“己经很不错了,谢谢你替为师解围!”
赵楼挠头憨笑回应:“这是弟子该做的,这下师娘要到手了吧?”
诸葛亮脸上一红,伸手欲揍赵楼,这孩子真是越来越顽皮了。
赵楼己经跑到黄月英身边,站那里做鬼脸。司马徽、黄承彦见状相视一眼,开怀大笑起来。
众人返回厅内,黄月英低头对黄承彦耳语几句,然后抬眼看了诸葛亮一眼,待诸葛亮回望过去,又连忙低下头,施礼回拜别回后院去了。
剩下诸葛亮尴尬挠头苦笑。好在黄承彦随后说出了小女对诸葛亮十分满意的话来,几人都是松了一口气。
事情结束,回程的路上,司马徽不断重复着黄承彦父女对诸葛亮师徒的夸赞之辞,满脸得意之色,一路上笑容都没有间断过。
司马徽我老人家能有你们两个出色徒子徒孙倒也不枉此生之类的话来。诸葛亮赵楼则是对视一眼,无奈摇头笑了起来。
在襄阳城住了一晚后,诸葛亮师徒三人一起去了隆中。
隆中的格局倒也和卧龙岗区别不大,只是面积稍大,几间草庐基本修建完毕,剩下的就是添置一些家当了。
当几人来到一处别院时,诸葛亮介绍说是赵楼以后的住所,别院略小但是却格外精致,而且侧门与主院相连,别院主门与正院都是单开大门。
看到诸葛师傅的用心后,赵楼再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有了自己的别院,赵楼己经开始盘算要怎么利用起来。
首先要在院子里种上几株茶树,再开辟一个猪圈养猪,这些穿越者改造世界的流程,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了。
跟诸葛师父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后,虽然感觉怪异,但是也是答应了下来。
于是当天下午,赵楼就看到了在自己别院忙碌的一群工匠。这效率真是让人感到温暖又舒心。
闲下来的赵楼亲自指挥起工匠按照自己的思路建造了起来。
先是在院墙东边移植了2排茶树,又在西侧墙边建了一座猪圈,好在工作量不算大,一天时间就完工了。
刚想尝试炒茶的赵楼,想起上次买的锅还放在了水镜山庄上,于是只能暂时作罢。
次日赵楼又让人去襄阳城买了几只猪仔,放在猪圈里,看着活蹦乱跳的猪仔愉快的扭着屁股,赵楼心想,先让你们快活几天,下次再来就把你们全阉割了。
想起上次好奇尝试尝了一口没有阉割的猪肉,那又臭又骚的味道,真的是能让人把隔夜饭都吐出来。
现在想想历史上能生吃猪腿的樊哙,赵楼不得不佩服真的是猛士。
喂猪的时候才想起来,自己如果不在,这些猪仔茶树无人照料,正想着去找师父,让他帮自己物色几个靠谱的仆役,却见后门口,师父正领着2个仆役走了过来。
赵楼赶紧迎了上去,诸葛亮交代一番,工钱就餐等问题诸葛亮己经安排妥当,赵楼只管安排做事就行,说完后留下两个奴仆又去忙了。
这两个奴仆都是中年男子,一个叫王大锤,一个刘二狗,赵楼闻言也是一阵无语,想了想告诉他们,以后在家里叫他们王大、刘二后,两个仆役连连称是。
说完领着两仆役在院中转了一圈,安排了每日洒扫、浇树、喂猪等任务后,告诉他们自己目前基本一个月回来2趟,家里有什么事情,去找诸葛亮汇报就行。
最后略带警告的说了几句干不好就辞退的话后,看着两人吓得发白的脸色,心里也只能暗自叹息,这万恶的旧社会,我竟然也是要成周扒皮了啊。
中午和诸葛亮一起吃完饭,又在自己别院转了一圈后,发现两个仆役都是老实能干之人,也就放下心来。
去师父院中看着师父一阵忙碌,自己又帮不上忙,只能坐在边上看师父读书留下的笔记,不知不觉己经到了后半晌。
诸葛师傅忙碌完毕,叫住还在认真看书赵楼,说是要送赵楼回山庄。
赵楼这才发现时间过去了这么久。
赵楼婉拒师父送行,拿着师父送的笔记,自己坐车往学院赶去。只是路上的时候,赵楼右眼皮一阵狂跳。只是赵楼急于赶路,倒也没有太在意。
刚到山脚下下了马车,赵楼就看到一群不怀好意,看不出身份的人围住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