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盯着屏幕右下角那个闪烁的“新手任务”图标,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悬停了几秒,最终还是点了进去。系统弹出一个简单的引导页面:“完成10次模拟交易,解锁实战技巧指南。”我深吸一口气,仿佛这行字里藏着什么通往财富自由的秘密。
第二天一早,我就打开了模拟盘,试着买入了两支股票:一支是李姐推荐的“华天科技”,另一支是我自己看K线图觉得走势不错的“金域医学”。下单的时候,心跳莫名加快,像是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你买了?”李姐发来语音,语气带着点惊讶。
“嗯,模拟盘。”我说。
“那还行,别实盘先试试水。”
我点点头,虽然她看不见。
第一天收盘,“金域医学”微涨了0.7%,我兴奋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立刻截图发到群里炫耀。赵哥只回了一句:“别高兴太早。”
我不以为意,甚至开始幻想账户里的虚拟资金翻倍的画面。那天晚上,我特意搜了几个“模拟炒股翻倍案例”,越看越觉得自己也能做到。
第五天早上,我打开软件时,大盘己经低开,但我的两只股票还在红线上方。我松了口气,心想或许股市也没那么可怕。可到了下午,风向突变,整个市场像被什么东西抽空了一样,急速下跌。
“华天科技”率先跳水,跌幅超过5%,“金域医学”紧随其后。我坐在电脑前,手心冒汗,不知道该不该卖。刚想问问李姐,她却发来消息:“今天行情不好,别慌。”
我盯着屏幕,眼睁睁看着红色数字不断往下掉。收盘时,两只股票都跌了超过6%,模拟账户浮亏近两千块。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钱”在一天之内蒸发这么多。
第六天,情况更糟。
我咬牙补了一点仓,想着摊薄成本,结果股价继续下跌。模拟盘亏损扩大,而我之前用一千块试水的实盘账户,也缩水了将近三百。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亏损。
“你补仓了?”李姐问。
“嗯……”
“别乱来,你现在最缺的是判断力,不是钱。”
我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打桌面。
第七天,我开始焦虑,每天一睁眼就打开软件看行情。有时午休时间偷偷摸进APP刷新数据,连上班都心不在焉。林浩问我最近怎么总是魂不守舍,我没敢说实话。
第八天,账户己经亏损超过40%。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适合炒股。那天晚上,我把所有持仓都挂了止损单,准备第二天开盘就卖出。
第九天,我还没来得及操作,软件就弹出一条公告:“关于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通知”。
我看不懂,只觉得这些文字像一张网,把我越缠越紧。
第十天,我终于忍不住,在群里问赵哥:“你觉得我是不是不适合炒股?”
他很快回复:“不适合的人早就跑了,你还在坚持,说明你还信。”
我苦笑了一下,没再说话。
那天晚上,我翻开笔记本,写下:
“2024年4月15日,实盘亏损30%,模拟盘亏损42%。”
我盯着这两行字,心里空荡荡的。
手机震动了一下,李姐发来消息:“陈宇,别急着清仓,先冷静几天。”
我回了个“嗯”,其实心里己经动摇了。
第二天,我决定暂停交易,把软件锁进文件夹,不再天天盯盘。我开始重新翻看开户那天下载的投资教程,从最基础的K线图学起。我下载了几本电子书,把《技术分析入门》和《价值投资原理》设为每日必读。
第十三天,我在群里发了个问题:“你们是怎么判断一只股票值不值得买的?”
赵哥回复:“靠逻辑,不是感觉。”
我点点头,把这句话抄在了笔记本上。
第十五天,我整理了自己的亏损原因,写成一份清单:
1. 选股没有依据,仅凭感觉;
2. 没有设置止损,任由亏损扩大;
3. 补仓操作盲目,加剧风险;
4. 缺乏基本面分析能力;
5. 对市场情绪毫无判断。
我盯着这份清单看了很久,然后在最下面加了一行:
“下一步学习方向:技术指标+财报解读+仓位控制。”
第十七天,我重新注册了一个新的模拟账户,这次我没有急于买入,而是先画了张表格,记录每支股票的基本信息、行业背景、市盈率、市值等数据。
我开始关注财经新闻,订阅了几个公众号,加入了一个免费的股票知识分享首播间。
第二十天,我第一次完整看完了一份上市公司的年报。
第二十二天,我学会了如何看MACD和均线交叉信号。
第二十西天,我用新方法选出三只股票,放进自选股,并设置了观察期。
第二十六天,我发现自己竟然能看懂一些分析师的评论了。
第二十八天,我重新打开了那个实盘账户,里面只剩下七百多块钱。我盯着余额看了几秒,又关掉了软件。
第二天清晨,我站在地铁上,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照在我的笔记本封面上。我轻轻合上它,抬头望向窗外,车窗倒映出一张略显疲惫但眼神坚定的脸。
“陈宇,”李姐突然发来语音,“你还在吗?”
“在。”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一开始会选‘华天科技’?”
我愣了一下,脱口而出:“因为……它看起来涨过。”
“那你现在呢?”
我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笔,慢慢说:“我想知道它为什么会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