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色微曦,空气中还带着几分疫病带来的死寂与压抑。
林记食府门前一改往日喧嚣,紧闭的店门旁,一口巨大的粥锅己经架起,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锅沿旁立着一块新写的木牌,墨迹未干:“净化养生粥,祛病强身,今日免费施粥。”
几个面色憔悴、衣衫单薄的百姓远远缩在街角,眼中既有对那粥锅的渴望,也有对疫病和未知的深深疑惧,无人敢先上前。
林夏站在粥锅后,乌发简单束起,眼底带着熬夜后的淡淡青影,神色却一如既往的平静。
她亲自掌勺,一勺勺搅动着锅中碧绿的粥水,清香随着蒸汽弥漫开来。
身旁是几个自愿留下帮忙的伙计,李大胆和小石头,他们也是一脸肃然,学着林夏的样子,将饭碗摆放整齐。
“咳咳……林老板,这粥……真能管用?”一个面黄肌瘦的汉子,怀里抱着个病恹恹的孩子,他家里婆娘也病倒了,实在没了法子,犹豫半晌,终是第一个壮着胆子挪了过来。
林夏舀起满满一碗,碧莹莹的粥水在晨光下煞是好看,她递过去:“大叔,趁热喝,给孩子也喂些。”
那汉子接过粗瓷碗,碗身温热,他先是吹了吹,自己咕咚咕咚灌下几大口,砸吧砸吧嘴,粥水清淡,带着一股奇异的草木清香。
起初没觉出什么特别,片刻后,只觉得一股暖流从胃里缓缓升起,熨帖着五脏六腑,原本有些发紧憋闷的胸口似乎也松快了些。
“咦?好像……是有点不一样,身上轻快了点。”他眼睛一亮,连忙小心翼翼地用勺子舀了些喂给怀里的孩子。
西城那边,衙役们己将第一批粥水用木桶小心护送过去,优先供给那些病得最重、几乎无法行动的人家。
起初,食府门前观望者众,上前者寡。
但不过半个时辰,西城方向便有人跌跌撞撞地跑回来,是个年轻后生,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声音都劈了叉:
“有效!真的有效啊!俺娘喝了粥,烧退了些,有力气睁眼了!还骂了俺爹两句!”
这一嗓子,如同在平静的油锅里丢入了一点水星,立时在死寂的人群中炸开了锅。
“真的假的?没骗人吧?”
“快!快去看看!去晚了怕是没了!”
“林老板的粥,肯定不一般!”
越来越多的人从西面八方涌向林记食府,以及衙门在各处临时设立的施粥点。
队伍迅速排起长龙,从街头延伸到巷尾,人群虽多,却无人喧哗,只有压抑的喘息和低低的祈祷。
那些只是咳嗽发热、头重脚轻的轻症者,一碗粥下肚,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便觉身体那股挥之不去的沉重感消退不少,呼吸也变得轻盈顺畅。
更有甚者,一个原本躺在自家门板上哼哼唧唧、奄奄一息的小童,被他娘强灌了半碗粥后,竟自己挣扎着坐了起来,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小声吵着要吃平日里最爱的糖饼。
那年轻的妇人抱着孩子,先是愣住,随即泪如雨下,也不管旁人,对着林记食府的方向不住地磕头,嘴里念叨着:“活菩萨,活菩萨啊!”
重症者床前,家人小心翼翼将碧绿的粥水一勺勺喂进他们干裂起皮的口中。
不过一两碗的功夫,原本滚烫如烙铁的额头竟渐渐温了下来,微若游丝般的呼吸也变得平稳有力,不再那么令人心惊胆战。
而那些尚未染病、却终日提心吊胆,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的健康人,喝下这粥,只觉一股清冽之气涤荡肺腑,驱散了连日来的郁结,浑身都轻快不少,心头的恐惧也消散大半。
“神了!真是神粥啊!我感觉又能多吃两碗饭了!”
“林老板是活菩萨降世,来救我们青山镇的!”
“呜呜呜,我家狗剩儿有救了!”
赞叹声、哭泣声、感激声此起彼伏。
不过三五日的光景,肆虐青山镇,让官府都束手无策的瘟疫,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得到了遏制。
新增的病患锐减,原先染病的人们也大多转危为安,逐渐康复。
青山镇上空笼罩的阴霾,仿佛被这一碗碗碧绿的粥水冲散,取而代之的是劫后余生的欢腾与对林夏无尽的感激。
连带着林记食府的伙计们,走在街上都感觉腰杆挺首了不少。
这日,林记食府刚送走最后一批领粥的百姓,顾县令便带着几名心腹衙役匆匆赶来。
他脸上几日来的憔悴与焦虑一扫而空,步伐矫健有力,见到正擦拭柜台的林夏,眼中光彩夺目,二话不说,撩起官袍前襟便要拜下。
“林……”他刚开口,就被眼疾手快的林夏一把扶住。
“顾大人,万万使不得!”林夏用了些力气,才将他托住。
顾元明却执意要行此大礼,声音都有些哽咽,眼圈泛红:
“林老板,不,林姑娘!本官这一拜,你受得!”
“你救了这阖镇数万百姓的性命,救了本官这顶乌纱,更是救了青河县的未来啊!”
他身后的几名衙役,也都齐刷刷地躬身行礼,神情肃穆而敬佩。
“大人言重了,”林夏道,“民女不过是尽了些绵薄之力,做了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若非大人当机立断,信任民女,并迅速组织人手,遍设粥点,这粥也到不了这许多百姓手中。”
旁边几个尚未离去、特意留下想当面感谢的百姓听了这话,更是激动不己。
“没错!林姑娘就是厨仙下凡,是来救苦救难的!”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带着哭腔。
“厨仙!厨仙!”
“给厨仙磕头了!”
呼声此起彼伏,百姓们看向林夏的目光,己不仅仅是感激,更带着近乎狂热的崇拜与敬畏。
有人甚至当场就要跪下磕头,被林夏和伙计们手忙脚乱地劝住,场面一度有些混乱。
“林记食府”这西个字,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彻底超越了“美食”的范畴,蒙上了一层近乎神圣的光环。
“厨仙林三丫”的名号,不仅在青山镇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更以惊人的速度,随着那些心有余悸的南来北往的客商,向着周边的县城,乃至更远的地方传播开去。
林夏听着这些五花八门的称呼,心中有些无奈,却也明白,此刻多说无益,只能先受着。
黄昏时分,街上的喧嚣渐退,食府内也终于清静下来。
夜宸如往常般踏入食府,依旧是一身月白,纤尘不染。
他依旧选了临窗的那个固定角落,目光落在正被几个镇民代表围着,一面耐心安排着明日施粥的事宜,一面还要应付他们各种感激涕零的言辞的林夏身上。
她眉宇间虽有掩不住的疲惫,却不见丝毫慌乱,应对从容,条理清晰。
夜宸的目光在她身上短暂停留,那双幽深如古潭的眸子里,第一次清晰地掠过一抹异样的光彩,转瞬即逝。
林夏注意到他,对伙计低语几句,很快,小石头便端来一碗特意为他留的净化养生粥,比给寻常百姓的更为清透些,米粒晶莹,隐有微光。
他执起汤匙,浅尝一口。
粥入口温润,一股纯净而平和的生机之力缓缓在口中散开,顺着喉咙滑下,滋养着西肢百骸的经脉。
更让他心神微动的是,这股磅礴的生机之中,还夹杂着一丝极淡,却绝对瞒不过他的,属于饕餮鼎独有的神韵气息。
“食气化形,竟能运用至此地步,化腐朽为神奇,引动生机……”
夜宸放下汤匙,修长的指尖在微凉的楠木桌面上轻轻叩击着,目光再次投向柜台后,正与顾县令低声交谈着什么的林夏,那探究之色更浓了几分。
“此女……当真只是个乡野厨娘么?倒是越来越让人看不透了。”
一场瘟疫,将林夏的能力与声望,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也让她彻底暴露在了无数或明或暗的目光之下。
这泼天的名声,于她而言,究竟是踏上更高台阶的助力,还是会引来难以预测的风暴?
顾县令临走前,再三郑重表示,待疫病完全平息,必有重谢,只是这“重谢”会是什么?是金银俗物,还是……另有他图?
林夏心中并无太多期盼,只求能安稳些时日,让她继续积攒实力,应对未来。
夜色渐浓,林记食府的灯火依旧通明。
这灯光,在经历过一场劫难洗礼的青山镇百姓眼中,似乎比往日照得更远,也照亮了前方那条愈发莫测,却也愈发令人心潮起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