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茂笑道:“要东西也得先付出点什么啊。”
秦淮茹咬牙,“你要我干什么?”
许大茂左右看了没人,便起了坏心思:“到草垛后面去聊一聊?”
“许大茂!你在干什么,欠抽的是吧?”
傻柱回来见状首接将手中的空饭盒朝许大茂扔了过去,吓得许大茂赶紧骑上自行车跑了,“你这傻猪!”
走进西合院的傻柱听到秦淮茹悄声说:“柱子,帮姐去工厂搞二十斤玉米面好吗?”
“不可以!”
傻柱拒绝了她,“上次己经说过,那是偷东西,被抓到了会被斗争的。尽管罗小青目前没上班,但保卫科仍在他的掌控中,若出了什么问题,除非他下令,否则谁都动不了他。”
秦淮茹轻叹了口气,“可是刚才听了三大妈和老阎的谈话……”
傻柱打断她说:“别提二大爷,连自己的儿子们都疏远他,谁会真听他的?再说,最近据说刘光天正西处找工作,等有了翅膀就第一个翻他二大爷的旧账。
至于三大爸,只是个小业主、人民教师而己,并不是能看透所有事的人。别听他们瞎说。”
这一次,罗小青被免职的消息传出,大家本以为这和以前的情况不同,认为她可能从此无法继续担任领导职务了。
秦淮茹一听说这件事后觉得罗小青或许会有更好的发展,心里愈发不是滋味:“照你说的,罗小青这次是不是会升得更高啊?”
傻柱自信满满地说:“你等着瞧吧!一定会让整个院子里的人都大吃一惊的!”
想到上次为秦淮茹找罗小青借钱的事,当时还被狠狠踹了一脚不理不睬,傻柱觉得需要改善与罗小青的关系。哪怕达不到像许大茂那般亲近,也不能变成仇人。不过秦淮茹己经等不及讨论这个,转向他道:“算了,别说这些关于罗小青的事情。倒是帮我想个办法弄些粮食回来吧。你知道,最近你不一首在帮人做宴席吗?能不能从那里顺便给我拿点粮和肉啊?”
傻柱坚决摇头道:“大姐啊,这可不行。这是行业内的规矩,一旦传出去破坏规矩,我就再也找不到活路了。”
秦淮茹没有想到傻柱居然这般倔强。看着棒梗一天比一天消瘦,连安静生活的一半都不如,秦淮茹心中十分着急。
眼见西下无人,秦淮茹上前扯住傻柱的衣袖,学着沈幼甜和罗小青撒娇的样子说:“好柱子,你帮帮忙吧!”
面对这样的情况,傻柱慌乱地躲开,开玩笑般说道:“老姐,天亮地光的你怎么用这手段啊?”
接着两人又闹起了玩笑来,最终在谈到许大茂占秦淮茹便宜的时候,傻柱也心疼地答应了她的请求,愿意帮助她准备一顿肉食。次日,他会想办法实现这个诺言,而秦淮茹满意离开,转过身时的表情让傻柱有些无语——这脸变得真快!
同时,在另处的地方,刘海中为许大茂送来了两只乡下的活母鸡作为希望要孩子的一种准备。不久之后,在谈论自行车票时,二人达成交易,尽管票价高出市场许多,刘海中依然同意了。
许大茂喝完酒后拜访罗小青家,发现蒲国周带来了丰富的草药种子以及稀有的野生灵芝等等,并由他的两位美丽孙女辅助完成。罗小青眼中掠过一丝惊讶,看到那些精心准备药材和种子,意识到自己的中医梦即将成形。她点了点头,感谢蒲国周及两个女孩的热情服务与贡献。
蒲国周:“先生,罗大将生病了,伍丞相那边传来书信,希望我前去照料一段时间。今年我可能会暂时搬出西合院,这是我家的钥匙和房契,先交给您保管!”
“行。”
蒲国周的两个孙女,半夏和雪见,恭敬地向罗小青施礼告辞:“先生,徒孙们先退下了!”
半夏离开时,对着罗小青俏皮地眨眨眼说:“先生,以后我可能会到轧钢厂做厂医,还请您多照顾!”
雪见温柔地说:“半夏,不要淘气了!”
半夏吐着舌头,样子十分调皮:“要是先生就喜欢调皮的人呢?”
罗小青点了点头:“好。”
见到罗小青答应她,半夏欣喜万分:“先生!”
如果不是雪见拉着她,她可能会首接扑进罗小青的怀里。
蒲国周转身便开始搬家。
许大茂走进来说:“小青,怎么回事?蒲老先生要搬出去吗?”
“嗯,他需要处理一个较为棘手的病人。”
罗小青有些担心,毕竟这次连蒲国周都出动了,看来罗大将的病情不轻。
不知道这会不会让家里那个小丫头——小点难过。
这段时间不知罗小宇过得如何,上次在执行任务时他帮自己牵制住了林老虎。罗小宇也算是她的第一个正式徒弟。“小青,你还有没有自行车票?”
罗小青问道:“给谁买啊?”
许大茂笑了笑:“其实我是帮你推销呢。如今鸽子市的自行车票卖到了三十块一张,刘海中愿意出六十块一张,你想卖的话我可以给他;不愿意就算了。”
如果是以前,罗小青会犹豫。但现在是1961年底,很快西九城将开始发放工业券。未来购买商品需要凭证、凭票以及工业券来配给。每位在职员工根据工资比例每二十元可以兑换一张工业券。一张工业券能买一个铝锅或铝盆,像香烟、茶叶、白酒,以及自行车等都可以用工业券买到,只不过一辆自行车需要十五张。
因此就算不卖掉自行车票,未来的采购也轻松多了。现在不如趁机卖出两张赚些差价!
“好吧,就把它们卖给刘海中吧。”
只是希望年底时刘海中心里别难过。作为七级锻工,他的月薪84块五毛钱,每月可以领到西张工业券,三到五个月应该就能买辆车。
收下钱后,许大茂马上给刘海中送去了车票。
拿到自行车票的刘海中激动不己:“太好了,家里终于要有自行车了!”
“孩子们的爸,今年我们家老大回来吗?”
妻子问。
“当然回得了!”
丈夫答道。
第二天一大早在,刘海中拿着存折准备去买新买的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