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又有人,老村长带着如意很快就在县衙办好了如意的女户文书,一式三份,县衙一份,老村长一份,如意自已一份。
只是不太好的地方是,从县衙出来后,如意给老村长的一两碎银子一点儿也没有剩下,全打点官吏了。
这立女户确实不容易,老村长也没想到,有当主簿的三儿子从中斡旋,还要花那么多的银子,他还以为多少能给玉丫头省点呢!
这下不再填进去银子都算好的了。
所幸一切顺利,事情也办好了!
剩下的时间也很宽裕,老村长让如意注意安全,记得午时准时到县城的城门口集合,到时候一起坐牛车回村,就放如意自已去逛集市了。
老村长对县城还是比较了解的,如意这样大的丫头单独逛也不会出什么事,毕竟他们这个山县的县令大人,对县里的治安还是很看重的,特意安排了巡逻的官吏不说,每逢集市和特大节日,更是会加派巡逻的官吏。
如意和老村长分开后,逛起热闹的集市,但这次来县里,如意没有带太多钱,对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摸着扁扁的荷包,只能小小的叹了一口气。
银子太不经花了,显然如意也和老村长一样,没有想到去县衙办个女户而已,居然能把白花花的一两银子,用的一分不剩。
为了防止自已一会控制不住自已乱花钱,带的仅剩的二十文铜钱,如意只留了两文付牛车来回的钱,剩下的十八文铜钱,如意就按照以前的爹爹说的那些,全拿来买盐。
粮食的话,爹爹囤在地窖里的已经有很多,可以先不急着买,但盐既限量,价格又贵,爹爹囤的不是很多,所以如意先紧着盐买,尽管十八文钱买不了多少盐。
买完盐,彻底身无分文的如意,只能恋恋不舍的先到城门口的牛车这边,和林大叔一起守在牛车旁,等老村长和村里的人。
等的如意都有点饿了,才看了三三两两挎着篮子、背着筐的村里人来。
大家几乎是满载而归,看着如意只拿了一个小小的、扁扁的布袋子,几乎是两手空空,都有点怀疑,如意他爹玉大壮,究竟有没有给如意留下些银钱傍身?
如意迎着大家的目光,再次熟练的装鹌鹑。
大家为了省钱,都没有选择在县里解决午饭,现在又饿又累,虽然疑惑如意的样子,但有老村长在,大家都没有像来的时候一样精力充沛的聊天,主动找如意说话。
到了村口,大家付完两文钱的牛车费用,就纷纷往家赶,她们都忙着回去做饭,送饭食给还在地里忙活的家人。
如意没有这些烦恼,因为她家只有半亩的下等地,种不了多少粮食,所以只种了些容易种活的玉米、土豆、红薯。
以前这半亩地都是如意的爹爹负责,如意根本不用操心,家里的小菜园,如意也基本插不上手,如意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家院子里的小菜园摘摘菜,然后做饭,洗自已的衣服,再趁爹爹去山里打猎,给小菜园拔拔草、浇浇水。
偶尔去自家的地里,看看爹爹种的红薯土豆之类的长的怎么样,其他大多数时间,如意都在和村里的小孩子们一起玩,爬树掏鸟蛋,下河捉鱼,如意都是个中翘楚。
但如今爹爹不在了,如意觉得那半亩下等地,自已是种不了了,等秋收后又要交那半亩地的税收,给粮食,如意觉得自已小胳膊小腿的,根本收不了地里的粮食,给银子,如意也舍不得。
综合考虑,如意觉得还是卖给村长家。
于是本就在牛车上想好的如意,等村里人都走了,就给老村长说了她的打算。
对此,老村长和一旁的林老大表示都能理解,那块地离他们家的地也不远,老村长直接做主给如意二两银子,连地和地里的作物都买下来,今年秋收交税,如意也不用管。
自此,如意只用打理自家院子里的菜园子,不用交税,好好过自已的生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