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落不太想欺负人,拿出四渡赤水这种战争史上数得着的神操作。
那简直是二向箔它妈给二向箔开门——
二向箔(降维打击)到家了。
麦克莱恩上校眼中精光一闪,“是吗?方便仔细说说吗?”
这倒是也没什么不方便的。
这是这个青年学生的第一次指挥作战。
手里只有他带队操练的一百多个学生兵,平日里操练用的武器是木枪。
北洋军阀的溃兵败退,路经第一师范时。
这位年仅二十四岁的青年,联络长沙当地警局,借用警察局的枪支和一些军警,利用地势之利,以百余人包围三千溃兵。
鞭炮铁桶假冒走火的枪支,吓破了这支溃军的胆。
四面山头人声鼎沸,“缴枪没事。”
响彻山林。
吓破了溃军的胆。
青年的新手村第一战,成功保护学校乃至整个长沙城不被溃兵袭扰。
“初入江湖牛刀小试,对他而言,这一战在他的军事指挥史上,实在算不了什么。”
“一百来人降了三千溃兵,保护百姓、城池,不知上校觉得这是否称得上经典战役?”
【这能称得上经典战役吗?】
【这还不算?要不你让各个军事院校的学生,不驾驶机甲,就拿枪去跟星际海盗打仗,咱也不一百打三千了,三千打三千,看最后谁能赢。】
【可有机甲为什么不用,傻吗?】
【人家是没有,没听说吗?学生兵只有木枪,带着这么一支称不上队伍的队伍不战而胜,这人真乃神人耶。】
【上校怎么不说话?是在思考她话里的漏洞吗?】
麦克莱恩上校沉默着,沉默了好一会儿。
戚大帅打仗靠脑子。
这句话侮辱性极强,好像他没脑子似的。
这才有了方才的请教。
来自美丽星的上校素来会隐藏自已的真实想法。
可谁知道,苏落竟然真的讲了这么个故事。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个军事家是她虚构的。
那这个战役本身呢?
她讲得滴水不漏,压根找不出半点漏洞。
戚大帅还有这个青年学生这两人是否真的存在,麦克莱恩不知道。
但讲故事的苏落,脑子的确好使。
或者说,她背后的人,不要太聪明。
若真是背后有高人,那这个高人想要做什么?
上校持续沉默。
倒是一旁的邵纲笑了起来,“我有个问题要请教三号嘉宾,不知三号嘉宾能否回答。”
苏落笑了下,“邵纲老师请说。”
她态度十分友好,仿佛之前跟邵纲对呛的是其他人。
邵纲脸上带着几分笑容,让本就圆胖的脸变得越发圆润,“伟大的军事学家,连个名字都没有,这一切都是你胡诌的吧?”
他就像一条安静的蛇,一直躲藏在那里,等待着苏落露出破绽。
而在抓到机会时,一击毙命。
“不好意思,和谐大神使然,不方便说。”
毕竟有些破网站,连那两个字都会屏蔽呢。
邵纲:“什么?”
什么和谐大神,压根不懂。
苏落却压根没解释的意思,她站起身来,挺直了腰背,“他最初的梦想,不过是当一个小学老师罢了。但国家危亡之秋,华夏儿女又岂能坐视不理?”
“梦想是做老师,实际上,他是华夏十四亿国民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非要称呼的话,就叫他屠龙者吧。”
“至于他的真实姓名……”苏落笑着看向林嘉喆,“导演,能否借我纸笔一用?”
林嘉喆当即安排工作人员送上纸笔。
“今天说的这个生涯首战,不过是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不值一提的小事罢了,我把他的名字写在纸上,待时机合适再公布便是。只是这段时间劳烦科隆纳教授保存,可好?”
被点名的罗马星建筑学家有些意外。
但想了想,似乎他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邵纲有些不耐烦,“什么屠龙者,三号嘉宾你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又在卖什么关子?”
“没什么,只是觉得……”苏落收起钢笔,“杀鸡焉用牛刀罢了。”
想知道他的大名?
你还不配。
折叠好的纸条放入信封之中,被工作人员送到了科隆纳教授手上。
“麻烦您了。”
科隆纳教授扯了扯嘴角,“您客气了苏落小姐,很愿意为您效劳。”
对比邵纲的糟糕态度,科隆纳教授显得绅士很多。
这显得他很不会做人。
邵纲脸色十分糟糕。
林嘉喆瞥了眼星网的直播间。
网友们都在猜测这个青年学生到底叫什么。
显然,对信封里的答案十分感兴趣。
但科隆纳教授是大名鼎鼎的建筑学家。
他建造的建筑物,能将一切虫族隔绝在外。
只要他愿意,没人能闯进去找到这个信封。
林嘉喆也十分放心,毕竟这位罗马星的建筑学家,倒不会言而无信。
“不知道其他评委老师可还有要提问的?如果没有的话,那我们现在就进入现场观众提问环节。”
评委有优先权,但也不能一直问个不停。
娜塔莎笑着看向陆彦渝,“陆教授难道没有问题?”
“有一个。”陆彦渝小声的问,“戚将军晚年定然十分圆满,对吗?”
他想,这位将军有着如此辉煌战绩,人生肯定要比辛弃疾圆满得多。
苏落闻言缓缓摇头,“戚大帅与戚家军的暮年,你绝对不想听。”
英雄的故事应该配上鲜花、美人。
在最精彩处结束,留给世人永远的辉煌印象和无尽想象。
比如说猴哥,哪怕是最后成佛十分圆满,可多少人更爱那个敢跟玉帝老儿叫板、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比如说霍去病,战功赫赫时英年辞世留给世人多少幻想。
但陆彦渝是历史学家,执着于历史真相是他的使命。
华夏最年轻的历史学家起身,朝着苏落拱手一礼,“还请苏落小姐指点。”
苏落轻叹一声,“戚大帅晚年穷苦而死,至于戚家军……”
“明日校场发饷,不必着甲。”
“明万历二十三年,三千三百余名戚家军,被骗到校场绞杀。”
————————————
“明日校场发饷,不必着甲”来源于网络
“已未,防海兵以要挟双粮鼓噪,蓟镇督抚道臣擒其倡乱者正法,余党尽驱南还,奏闻兵部覆请,报可。”出自《明神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