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散空愁暮,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不久,姬昌受命回周。
吉辛不舍,执意送至城外。
长亭外,古道边,两人边走边聊,姬昌说道:“此次殷都之行,其实我有两个目的,其一就是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想到能结交吉辛兄弟,真是不虚此行。”
“我又何尝不是?”吉辛感叹道。
“特别是吉辛兄的礼法教化还有那高深莫测的音乐,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将来我周国定要除鬼神、废人牲,用你的礼乐之法取而代之。”
“哈哈哈,好,一言为定。”吉辛笑道,忽然收起笑容——礼乐?闻名于世的西周礼乐制度?
况且这言语间尽显王者口吻,也让吉辛意识到,自己只是单纯喝酒取乐,他却无时不刻心怀天下,看来他此行绝不简单:“冒昧问问,那第二个目的呢?”
“哦……其实此次来殷都,是奉诏前来与商王盟约。”
“哦,盟约?那谈得如何?”
“……几年后,公子便知。”
吉辛见其面露难色,知是军国大事,也不便继续多问。
不知不觉竟送了十几里,姬昌连忙道:“公子请留步。”
“好吧,此一别不知何年再相见。”吉辛非常不舍,亲自为他整理了马车垫。
姬昌见其认真细致的身影,那一片赤诚如同一把锐利的剑,首首地刺中了他的内心。想到自己对他有所戒备和隐瞒,一种愧疚感顿时涌上心头。
于是,没多久他便毅然折返了回来。:
“吉辛兄弟,实不相瞒,其实……”
吉辛不解,难道落下什么东西?
“其实这几年,我并非意在拱卫大商,甚至此番在来之前,两军还于渭水之畔兵戈相见。”
吉辛迷糊了:“不是吧,这是为何?”
姬昌的神情黯淡下来,望着远处连绵不绝的青山,将手指抓入一旁树干中:
“我周人世代忠心耿耿,为大商镇守西陲,保境安民,先后征伐余吾戎、始呼戎、翳徒戎……每俘虏人口、战利尽数贡献,我们以为仁至义尽,然而先帝(注:帝乙的父亲文丁)非但不满足,反而猜忌我周人的日渐强大,竟然设计……诱杀了我父王(姬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继位后自是要讨个公道。”
原来如此,吉辛被这番话深深震撼,也第一次见到温文尔雅的姬昌如此悲愤。“那你还敢只身踏足?你就不怕大王把你也……嘎了?”
“我周国大军早己陈兵境外,若有闪失,必定举国来攻,我相信此非大王所愿也。”
“哦!”虽然有军队作后盾,但吉辛依然佩服他的勇气。
“我周人虽善战,奈何实力还不及大商,而大王应也明白,真正的敌人乃是那些夷戎,商周之间的内斗,消耗的是自身实力,得益的乃是那些外邦。”
吉辛点头表示赞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姬昌总结道:“故此番前来商盟,就是为了联姻议和,共御外侮。”
吉辛总算理清了前因后果,没想到连日来一起谈笑风生,背后竟藏着这么多故事。
“吉辛兄弟,我看你也非等闲之辈,他我兄弟二人若能齐心协力,必能战无不胜。”
“若有这么一天,我愿追随兄长一起征战西方。”
“好!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