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八斤到丧葬铺子的时候掌柜一家几口去街上凑热闹了,回来后翻了又翻,找了又找,才把宋铮要的东西凑齐。
乱七八糟的一大堆,这东西本就不好卖,都不知道放了多久,黄纸捏在手里还有些发潮。
锡箔一共就几张,香烛底下都长毛了。
唯一的安慰就是不贵,大多都是半买半送的,一共才花出去三两半银。
书房内。
宋铮拿着回潮的贡香,第一次有了钱花不出去的烦恼。
进江洲城前怕有人查一张黄纸都没买,当时想的也不是什么吃喝之类的消耗品,梧桐县缺什么也不会缺这些东西。
哪知缺是不缺,都放长毛了。
李八斤瞧着她的脸色,解释道。
“梧桐县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不愿进来,铺子断了进货路子。自打一年前雪灾过后,田间庄稼地到现在还没缓过来。
好在是县衙没了,百姓也不用交粮食税,但收成也只勉强够糊口的。
这百姓温饱都是问题,哪有闲心和力气逛街,铺子的东西卖不出去,可不就存着压箱底了。”
不仅是丧葬铺子,县城不少铺子都是即将关门的状态。
大户人家有自己的消息来源,见苗头不对早就跑路了,留下的都是没钱没权没处去的。
长时间不与外界联系,店铺没有进货渠道,也卖不掉,全部关门是迟早的事。
李八斤安慰宋铮。
“大人,咱凑合着用吧。要不,属下帮您拿到厨房烘一下?”
宋铮叹了口气,算了吧,本来能用的就不多,别一个不小心再给烘没了。
“既然铺子没有供货来源,那米面铺子不是早该关门了,衙门吃的粮食都是哪来的?”
“是南街张记......”
李八斤突然顿住,对啊,百姓把粮食看的跟命一样,定然不会往外卖。可城中粮食铺一首开着门呢,那些粮食是打哪来的?
宋铮心中明了,又问。
“卖的什么价钱?”
“回大人的话,衙门里吃食这一块儿都是厨房吴大脑袋负责的,买的东西次次都有记账。属下记的清楚,糙米是十五文,粗面十八文。
这....精米六十文,细面七十文,陈旧的白米一百二十文.....”
李八斤皱着脸思忖,宋铮瞥他一眼,跟着补充。
“猪油一斤一百五十文,粗盐一斤两百西十文,细盐一斤五百文。”
“大人,您怎么知道!”
李八斤很是惊讶,的确是这个价钱,大人和家里人刚到县衙又没出去买过,咋知道的?
宋铮冷笑,他们是没在梧桐县买过,但是在江州城买过,省城同等价钱的米面粮油,哪有这么巧合的事。
“把这些铺子都记上,晚点抄家的时候一道抄了。”
“哎哎,是。”
大灾过后粮食价格一路飞涨,都是必需品,不买又不行。
县衙吃了近一年的糙米粗面,也是顾妄来了之后伙食才大大的改善。
衙门如今花出去的每一笔银子都有做账,精米细面往回买,一文不便宜不说,要是赶上掌柜心情不好还得贵上几文,他早就看那掌柜不得眼了。
大人说抄,那就一定能抄!
李八斤昂首挺胸,如果两天对宋铮恭敬是因为县令这个名头,那县衙众人如今对宋铮的敬畏那就是完全出自内心了,尤其是听说了松安村的事之后。
还有些感慨和可惜,要是一年前梧桐县的县令就是宋大人,也许梧桐县不会落到现在这种地步,齐大人也就不会失踪了。
齐大人为官太善,一心为民反而把自己搭了进去,还是宋大人这样又争又抢说动手就动手的好。
想到这,他又有些忧心。
“大人,顾公子和齐公子带着人去江州城了。那姓刘的狗官最是睚眦必报,咱们这么大阵仗,他会不会恼羞成怒?”
“会。”
“啊?”
没想到宋铮应的这么干脆,李八斤愣了下。
“那,他要是一怒之下对梧桐县做什么.....”
“那不会,越是手眼遮天的人越是怕死,短时间内他不会动手。”
松安村布置的那些东西不是周云昌能接触到的,刘守垣应该是知道点什么,对梧桐县有所顾忌。管不了又不甘心,才想到弄出周家这么个狗腿子出来。
“不过,咱们确实该防着些,从今天开始安排人轮班守在城门处,有什么情况及时回来禀报。”
“是,还是大人想的周到。”
“对了,去把昨天闯县衙的那仨人带过来,一晚上过去也该醒神了。”
宋铮把受潮的黄纸一张张摊开,心里想着反正要晾干,一会敬完天地布个聚阴阵都扔里头,就算是加持了。
然而话说完没听到动静,一抬眼,见人还在屋里杵着。
“还有事?”
李八斤摇头,手摸着鼻子,一副欲言又止的心虚模样。
那眼睛闪的,宋铮都要相信光了。
“怎么,人跑了?”
“没,没有。”
“人死了?”
“也没。”
“疯了?”
“也,没有……”
宋铮不吱声,就那么平静地望着他。
李八斤被看的心更虚了,一跺脚。
“大人稍等,属下这就去把人带过来。”
宋铮翻了个木登登的白眼,无语,他不会觉得自己很可爱吧。
书房门没关,人刚走没多久,冯老太和宋长喜就找了过来,老太太敲敲门框。
“大,子安呐,没耽搁你事吧?”
来了这几天,宋家人对着宋铮那张脸都没把宋子安的名给喊顺口,实在是别扭。
就连第一个同意这事的冯老太都别扭,更何况是其他人。
宋铮也很无奈。
“奶,爹,咱们现在接触的人少没啥,以后接触的人多了,你们天天一口一个‘大子安’,早晚得露馅。”
没人查还好,要是的有人起了疑心,稍微顺藤摸瓜的查一下,就知道宋子安有个双胞胎妹妹叫宋大丫。
冯老太龇着个牙,还觉得挺乐呵。
“那咋整?从小叫到大,一瞅你就是大丫。刚开始不习惯,过段时间习惯就得了。”
宋爹寻思寻思,给出了个馊主意。
“叫子安不别扭,要不叫狗蛋?这名多年没叫了,有人问起来就说是小名,大狗蛋。”
那还不如‘大子安’呢.....
宋铮放下手里黄纸,一摸下巴,试探着道。
“当官的名是名,字是字, 不然我字‘铮’,你们叫我宋铮?”
宋争?
老太太和宋长喜面面相觑,琢磨一下,摆手。
“啥字不字的,那不好听。争来争去的多累,还是叫大丫贴心。”
宋铮.....
“算了,随你们喜欢。奶,你们这时候来找我是有啥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