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这座充满诗意与浪漫的江南水乡,不仅以其秀美的园林、温婉的评弹闻名于世,更有着令人难以忘怀的美食文化。苏州糕团,作为苏州传统美食的杰出代表,镶嵌在苏州饮食文化的皇冠之上。它以软糯的口感、丰富的口味和精美的造型,承载着苏州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成为苏州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外地游客领略江南风情的一扇窗口。
二、食材与配料
主要食材
- 糯米:糯米是苏州糕团的主要原料,其质地软糯、黏性强,赋予糕团独特的口感。苏州当地多选用太湖流域产的优质糯米,这种糯米颗粒、色泽洁白、香气浓郁。在制作糕团时,糯米需提前浸泡,使其充分吸收水分,以便后续蒸煮时能够熟透,且口感更加软糯。浸泡时间一般根据季节和气温有所调整,夏季约 3 - 4 小时,冬季则需 6 - 8 小时。
- 粳米粉:粳米粉的加入可以调节糕团的质地,使其不过于软糯,增加一定的韧性和嚼劲。选用当地优质粳米磨成的粉,其颗粒细腻,与糯米粉搭配使用,能使糕团口感更加丰富。粳米粉与糯米粉的比例会根据不同糕团品种而有所变化,如制作定胜糕时,糯米粉与粳米粉的比例通常为 7:3,这样制作出的定胜糕既有糯米的软糯,又有粳米的嚼劲,口感恰到好处。
配料
- 豆沙馅:豆沙馅是苏州糕团中常见的馅料之一,通常由红豆制成。选用优质红豆,经过浸泡、煮烂、去皮、炒制等多道工序,制成细腻、香甜的豆沙馅。豆沙馅的甜度适中,口感绵密,与软糯的糕体搭配相得益彰。在炒制豆沙馅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猪油,使豆沙馅更加油润、香甜。
- 芝麻馅:芝麻馅以芝麻为主要原料,将芝麻炒熟后研磨成粉,加入适量的糖和猪油拌匀制成。芝麻馅具有浓郁的芝麻香气,口感香甜,咬上一口,满嘴留香。芝麻的香气与糕团的软糯相互映衬,为糕团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 桂花:桂花是苏州糕团中常用的点缀和增香食材。苏州盛产桂花,每到金秋时节,满城飘香。新鲜的桂花经过腌制处理后,可长期保存并用于糕团制作。在糕团制作过程中,撒上少许桂花,既能为糕团增添亮丽的色彩,又能赋予其独特的桂花香气,使糕团的味道更加清新、雅致。
- 糖:糖是增加糕团甜味的重要调料,常用的有白砂糖和绵白糖。根据不同糕团的口味需求,糖的用量会有所调整。白砂糖甜度较高,能使糕团口感更加清爽;绵白糖质地细腻,更容易融化,使糕团的甜味更加柔和。此外,在一些传统糕团制作中,还会使用麦芽糖,麦芽糖具有独特的香甜味道,能为糕团增添浓郁的传统风味。
- 猪油:猪油在苏州糕团制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增加糕团的香气和滋润度,使糕团口感更加软糯、油润。选用新鲜的猪板油,熬制成猪油后备用。在制作豆沙馅、芝麻馅等馅料时加入适量猪油,能使馅料更加细腻、香甜;在制作糕团时,在米粉中加入少许猪油,可使糕团更加柔软、有光泽。
三、前期准备
食材处理
- 糯米处理:将优质糯米淘洗干净,去除杂质和瘪粒。然后将糯米放入清水中浸泡,浸泡时间根据季节和气温进行调整,确保糯米充分吸收水分。浸泡好的糯米沥干水分,备用。
- 粳米粉准备:选用优质粳米,磨成细腻的粳米粉。如果是购买现成的粳米粉,需过筛去除粗颗粒,保证粉的细腻度。将粳米粉与适量的糯米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放置一旁备用。
- 馅料制作
- 豆沙馅制作:将红豆浸泡过夜,使其充分吸水膨胀。然后将红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红豆软烂。煮烂的红豆用筛网或搅拌机去皮,得到细腻的红豆沙。将红豆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糖和猪油,小火翻炒,不断搅拌,使糖和猪油充分融入红豆沙中,首至红豆沙变得浓稠、不粘手,豆沙馅制作完成。
- 芝麻馅制作:将芝麻洗净,沥干水分,放入锅中炒熟,炒至芝麻发出香味,颜色微微变黄。将炒熟的芝麻用擀面杖或搅拌机研磨成粉,加入适量的糖和猪油,搅拌均匀,制成芝麻馅。
工具准备
- 蒸笼:蒸笼是蒸制糕团的主要工具,选择竹制蒸笼为佳,竹制蒸笼透气性好,能使糕团在蒸制过程中受热均匀,且带有竹子的清香。在使用前,将蒸笼清洗干净,并用湿布擦拭蒸笼内壁,防止糕团粘在蒸笼上。
- 糕模:糕模是制作各种形状糕团的模具,苏州糕团的糕模种类繁多,有圆形、方形、梅花形、如意形等,上面还刻有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在使用糕模前,需在模具内壁涂抹一层薄薄的食用油,以便糕团成型后容易脱模。
- 其他工具:准备好搅拌盆、铲子、勺子、刀等工具,用于混合食材、搅拌馅料、切割糕团等操作。
西、制作工艺与烹饪方式
蒸制
- 调制米粉:将混合好的糯米粉和粳米粉放入搅拌盆中,加入适量的糖和温水,边加边搅拌,使米粉均匀,形成松散的絮状。然后用手将絮状米粉揉搓成均匀的面团,面团的软硬度要适中,既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如果面团太干,糕团口感会过硬;如果面团太湿,糕团在蒸制过程中容易塌陷。
- 成型:将揉好的面团分成若干小块,根据需要制作的糕团形状,选择合适的糕模。将小块面团放入糕模中,用手轻轻按压,使其填满糕模的每一个角落,并将表面抹平。然后将糕模倒扣在案板上,轻轻敲击糕模,使糕团脱模,成型的糕团放置在蒸笼中,注意糕团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以免蒸制过程中相互粘连。
- 蒸制:在蒸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将放置好糕团的蒸笼放入蒸锅中,盖上锅盖,用旺火蒸制。蒸制时间根据糕团的大小和厚度而定,一般小型糕团蒸 10 - 15 分钟,大型糕团蒸 20 - 30 分钟。在蒸制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火候和时间,避免蒸制过度或不足。蒸好后,打开锅盖,取出蒸笼,让糕团稍微冷却一下,即可食用。
煮制(以青团为例)
- 准备食材:制作青团除了糯米粉和粳米粉外,还需要新鲜的艾草或艾草汁。将新鲜艾草洗净,去除杂质和黄叶。
- 煮艾草: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放入艾草,加入少许小苏打,煮 2 - 3 分钟,使艾草变软。然后将艾草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片刻,去除艾草的苦味。浸泡好的艾草捞出,沥干水分,用搅拌机或榨汁机打成艾草泥或艾草汁。
- 调制米粉:将糯米粉和粳米粉按照一定比例放入搅拌盆中,加入适量的糖和艾草泥(汁),再加入适量温水,边加边搅拌,使米粉均匀,形成绿色的面团。将面团揉匀,使其质地细腻、光滑。
- 包馅成型:将揉好的面团分成若干小块,取一小块面团搓圆后,用手指在中间按压出一个小窝,放入适量的豆沙馅或其他馅料。然后将面团慢慢收口,搓成圆形,青团就成型了。
- 煮制: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放入成型的青团,用小火煮 5 - 8 分钟,期间轻轻推动青团,防止粘锅。煮至青团浮起,且颜色变得更加翠绿,说明青团己经煮熟。将煮熟的青团捞出,沥干水分,可根据个人喜好在表面刷上一层熟油,使青团更加油亮、有光泽。
五、独特技巧
米粉调制技巧:在调制糯米粉和粳米粉时,水的用量非常关键。水太少,面团太干,难以成型,且糕团口感过硬;水太多,面团太湿,糕团在蒸制过程中容易塌陷。一般来说,先加入大部分水,搅拌成絮状后,再根据面团的实际情况适量添加剩余的水。此外,加入适量的猪油可以使面团更加柔软、有光泽,同时增加糕团的香气。
蒸制技巧:蒸制糕团时,要保证蒸笼的透气性良好,使糕团受热均匀。在蒸制前,要将蒸笼内壁擦拭干净,并涂抹一层薄薄的食用油,防止糕团粘在蒸笼上。蒸制过程中,要用旺火蒸制,这样可以使糕团迅速受热膨胀,内部结构更加疏松,口感更加软糯。同时,要注意蒸制时间,避免蒸制过度或不足。蒸制过度,糕团会变得过于软烂,失去形状;蒸制不足,糕团内部可能不熟,口感生硬。
馅料制作技巧:制作豆沙馅时,红豆要浸泡充分,煮烂后要彻底去皮,这样才能保证豆沙馅的细腻口感。在炒制豆沙馅时,要小火慢炒,不断搅拌,防止豆沙馅粘锅烧焦。加入适量的猪油可以使豆沙馅更加油润、香甜。制作芝麻馅时,芝麻要炒熟后再研磨成粉,这样芝麻的香气才能充分释放出来。加入糖和猪油时,要根据个人口味适量调整,使芝麻馅的甜度和油润度适中。
成型技巧:使用糕模制作糕团时,要将面团轻轻按压,使其填满糕模的每一个角落,但不要用力过猛,以免破坏糕模上的图案和花纹。在脱模时,要将糕模倒扣在案板上,轻轻敲击糕模,使糕团自然脱落。如果糕团难以脱模,可以在糕模内壁涂抹一层薄薄的食用油,或者在面团表面撒上少许干粉,这样可以使糕团更容易脱模。
六、外观与口感
外观呈现:苏州糕团的外观造型丰富多样,色彩鲜艳。糕团的形状有圆形、方形、梅花形、如意形等,每一种形状都寓意着不同的美好祝福。糕团的颜色也十分丰富,除了米白色的原味糕团外,还有绿色的青团、黄色的定胜糕、红色的玫瑰糕等。这些颜色大多来自于天然食材,如青团的绿色来自于艾草,定胜糕的黄色来自于南瓜或栀子,玫瑰糕的红色来自于玫瑰花瓣,既健康又美观。糕团表面还常常点缀着桂花、红枣、核桃等食材,增添了一份自然的美感。
口感体验
- 味觉:苏州糕团的口味丰富多样,甜而不腻。以豆沙馅糕团为例,咬上一口,首先感受到的是软糯的糕体,接着细腻香甜的豆沙馅在口中散开,豆沙的甜味与糕体的米香相互交融,口感醇厚。芝麻馅糕团则散发着浓郁的芝麻香气,甜味适中,每一口都能品尝到芝麻的香脆。加入桂花的糕团,在品尝软糯糕体和香甜馅料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桂花独特的清香,使味觉体验更加清新、雅致。
- 触感:苏州糕团的口感软糯、细腻,富有弹性。当牙齿轻轻咬下糕团时,能感受到糕团的柔软和黏性,仿佛在口中轻轻舞动。粳米粉的加入使糕团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嚼劲,与糯米粉的软糯相互搭配,形成了独特的口感层次。无论是趁热食用还是放凉后食用,糕团都能保持其软糯的口感,但趁热食用时,糕团更加柔软,馅料也更加香甜。
七、名称由来
苏州糕团的名称通常与其形状、原料、制作工艺或寓意有关。例如,定胜糕因其形状两头大、中间细,犹如古代的定胜将军印而得名。传说南宋时期,岳飞出征前,百姓为了鼓舞士气,制作了这种糕点送给将士们,寓意着旗开得胜,从此定胜糕就成为了苏州地区象征胜利和吉祥的传统糕点。又如青团,因其颜色翠绿,形似团子而得名。青团最初是清明节的传统食品,人们用艾草汁与糯米粉制作青团,用来祭祀祖先,后来逐渐成为苏州地区一年西季都受欢迎的特色小吃。
八、所属菜系与地域特色
所属菜系:苏州糕团属于苏菜中的苏帮菜。苏帮菜以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口味清淡、追求本味而著称。苏州糕团作为苏帮菜中的特色点心,充分体现了苏帮菜的精致与细腻。它在制作过程中注重食材的选择和搭配,讲究制作工艺和造型,口味上追求软糯、香甜、清新的口感,与苏帮菜的整体风格相契合。
地域特色
- 食材与地域物产: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气候,物产丰富。这里盛产优质的糯米、粳米、红豆、芝麻等食材,为苏州糕团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同时,苏州的西季分明,不同季节都有新鲜的时令食材可供选用,如春季的艾草、夏季的荷叶、秋季的桂花、冬季的红枣等,这些时令食材不仅为糕团增添了丰富的口味和色彩,也体现了苏州地域饮食文化与自然季节的紧密联系。
- 文化与民俗: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苏州糕团在当地的文化和民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苏州人都会制作各种糕团,如春节的年糕、元宵节的汤圆、清明节的青团、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重阳糕等,这些糕团不仅是美食,更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此外,苏州糕团还常常作为礼品赠送亲朋好友,体现了苏州人热情好客、注重礼仪的传统美德。
九、美食文化内涵
历史传承:苏州糕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品种。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苏州糕团承载了苏州地区的文化记忆和传统习俗,一代又一代的苏州人将这门手艺传承下来,使其成为苏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苏州糕团不仅在苏州本地广受欢迎,还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成为中华美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艺术与审美:苏州糕团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艺术。从糕团的造型设计到色彩搭配,都体现了苏州人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糕模上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如龙凤呈祥、花开富贵、年年有余等,不仅寓意着吉祥如意,也展示了苏州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糕团的色彩运用也十分讲究,多采用天然食材的颜色,如绿色的艾草、黄色的南瓜、红色的玫瑰等,既健康又美观,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情感纽带:苏州糕团对于苏州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无论是家庭聚会、节日庆典还是走亲访友,苏州糕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承载着苏州人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朋友的关爱,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在外地工作或生活的苏州人,每当想起家乡的味道,苏州糕团总是第一个浮现在脑海中,它是家乡的味道,也是童年的回忆,让人难以忘怀。
苏州糕团以其独特的食材、精湛的制作工艺、丰富的口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江南美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苏州人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佳肴,更是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无论是在苏州的街头巷尾,还是在高档餐厅的餐桌上,苏州糕团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品尝,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和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