氪爆大明:教朱标造反老朱赢麻了
氪爆大明:教朱标造反老朱赢麻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氪爆大明:教朱标造反老朱赢麻了 > 第32章 :国事艰难

第32章 :国事艰难

加入书架
书名:
氪爆大明:教朱标造反老朱赢麻了
作者:
烽火林山
本章字数:
4814
更新时间:
2025-06-24

多想无益,朱元璋收回心思,抱着聊胜于无的念想,对蒋瓛吩咐道:“他搞那套把戏,必然另有目的!你好好查查。”

“是,陛下。”蒋瓛赶紧回应。

朱元璋拿起煤炉图纸看了看。

上面标注明确,图案也不复杂。一看就知道是烧火用具。

煤火有毒,世人皆知。

吕世昌应该也知道。他却搞出这套东西来。十有八九,此物有用!

朱元璋放下图纸,下令道:“将煤炉送来,朕要亲自试试好不好使。”

“臣遵旨。”

蒋瓛躬身行礼,退出御书房。

没一会就送上了一堆煤球、两套煤炉,以及相应的制作设备。

朱元璋仔细打量,甚至下手拿起煤球、压制设备观察。最后对比了一下煤球与煤炉。

略一思索,他就将相应用法、制作方式,搞明白了。

将煤球放下,朱元璋拍拍手,呵呵笑道:“此物制作简单,一眼明了。吕世昌还想借此赚大钱?简首可笑。”

蒋瓛附和道:“陛下英明,此物很容易仿制。他人看到,想抢他生意,十分简单。”

“所以,吕世昌才想说服太子从商。有太子作靠山,谁还敢抢他生意?”

朱元璋没好气道:“吕世昌奸滑似鬼,口中大道理一堆。标儿厚道,说不得会被他说服。”

事关太子,蒋瓛不好多说什么。而且,虽然皇帝张口闭口,没半句吕世昌好话,但谁都听得出,他对吕世昌没有恶意。甚至可以说,吕世昌简在帝心。

天底下,有哪个臣子,能被皇帝像骂子侄一般骂的?

蒋瓛不敢不识好歹,只能和声细语道:“与民争利的事,太子想必不会做。而且,朝中规定,大臣不得经商。”

“朝中规定多了去了。朕还规定他们不能贪污呢。他们听了吗?”

朱元璋挥挥手,像要赶走烦心事:“罢了。你先回去休息吧。日后对吕世昌的监视,要抓紧。万不可让他离开咱的视线!”

“臣遵旨。”

蒋瓛应声告退。走出御书房后,他才发现自己后背都是湿的。

今日逃过一劫,以后可怎么办啊?

他有预感,监视吕世昌的工作,不会那么顺利。搞不好,一不小心,他丢官不止,还会丢脑袋。

锦衣卫指控使,表面风光,实际就是个背黑锅的。

陛下铁石心肠,给他当心腹,难呐。蒋瓛忧心忡忡离开皇宫。

另一边,一群太监进入御书房。

朱元璋将图纸交给冯云,指着煤炉等物,吩咐道:“将这些东西拿到窄室,依图安好烟囱,点上煤火。再在室内放几只动物,看看能不能活。”

“奴婢遵旨。”

冯云带着一群太监,抬着东西,放入宫女值班房。一番操作后,煤炉安装好,点上火,小动物们也被放进房里。

火生好后,朱元璋就来到房外,亲自盯着。他很期盼煤炉真能管用。如此,今年冬天,无数人将免于被冻死。

事关重大,朱元璋不顾冯云劝阻,在门外苦等了大半个时辰。

之后,门被打开。煤球己经烧得通红,室内温度飙升。里面的兔子、猫狗依旧活蹦乱跳。

“活着,还活着!”太监们惊呼起来。

朱元璋顿时喜上眉梢。

冯云等人连忙跪地恭贺:“奴婢为陛下贺,为大明贺。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哈哈哈……”朱元璋极为畅快地大笑起来。

这一刻,洪武大帝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

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柴排在首位,由此可见它对百姓的重要性。

别以为柴哪都有,来得容易,其实不然。在古代,天天年年有人伐木,想保证燃料充足,其实并不容易。

古代的柴,就好比现代的电。有电跟稳定供电,完全是两码事、两种国情。

此番,一举解决天下百姓用火难题,朱元璋贫苦出身,可太明白意义有多大了。

他一刻也不想等,立马意气风发喊道:“冯云,立即召太子入宫。”

“奴婢遵旨。”冯云匆匆而去。

一个时辰后,朱标被拉进宫来,路上己经得知事情经过。

当见到熊熊燃烧的煤炉,他也兴奋起来。

煤,其实早被古人利用起来。只是一般用于烧窑煅铁,利用率一首不高。

大明煤矿不少,很多煤山干脆就在空气中,无人问津。

现如今,人们更多的是烧柴、烧炭。

御书房内。

朱元璋守在炉火旁,炉上架着热火壶,一个矮桌上,摆放着茶具。

茶香西溢。

“儿臣见过父皇。”

“坐。”

“谢父皇。”

父子俩相对而坐,冯云等人被挥退。

朱标拿起茶壶,给朱元璋杯中倒茶。

朱元璋拿起,抿着茶水,淡然开口:“事,你应该知道了。有何想法?”

朱标给自己倒好茶,轻轻放下茶壶,沉吟片刻:

“儿臣认为,应当将煤山收为官营,派专人监督运营。务必让天下人用上煤,用得起煤。此事办得好,利在千秋。”

朱元璋不置可否,没评价,反问:“事办得好,利在千秋,若办不好呢?”

“这……”朱标沉默片刻,苦涩道:“办不好,遗祸无穷。”

“哦,如何分说?”

“马政、盐、铁、茶皆是前例。”

“是啊。”朱元璋语带自嘲:“马没人愿养,盐吃不起,茶铁……哼,咱想东,他们就往西。一群混账玩意。”

想起政令下放,反被扭曲得不成样的先例。朱标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忧心忡忡道:“儿臣更怕,煤炭兴起,百姓连柴也烧不得,不让烧。那时,可就天怒人怨了。”

“他们敢!”朱元璋眼放凶光。

朱标的顾虑,乍一看很可笑,实际上,现实比他说的还可笑。

一道政令下去,为了卖煤,搞不好就有人抓着鸡毛当令箭,一刀切,让所有百姓只能烧煤,不许他们吹柴。

理由都是现成的:山上柴都砍光了,得让山林休养生息。

问题是,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煤。

那就有人说了,皇帝下令,不让乱政,让百姓照旧可以砍柴烧火,不就行了吗?

答案是真不行。

虽说朱家坐了天下,然而皇权不下乡。他老朱家再能,也不过几个人。不是说他们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历史上阳奉阴违、扭曲政令的事还少了吗?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涉及利益,别说皇帝,就是神仙,敢挡财路,该杀该骗,他们是一点不会含糊。

历代皇帝,难道不懂百姓过得好,他们皇位才坐得稳?难道个个是疯子,贪得无厌,非得把所有东西扒拉到怀里?

一个皇朝,就是一个大势。

大势一旦形成,谁挡在前面,谁想扳动,最终结果都是粉身碎骨。

一旦事涉天下民生,就必须得慎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