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钦天司奏报在几名重臣中传阅完毕。朱元璋面沉似水,凝重相询:
“诸位爱卿,依历朝历代钦天司记录推测,我华夏大地,每三百年必有天灾。天灾必导致社稷动荡,百姓蒙难,何解?”
几人面面相觑,既惊讶于世上竟然有这等奇事,又有点挠头。三百年后的事,你问咱们怎么办?
凉办呗,儿孙自有儿孙福。
当然,这种心思肯定不能说。
右丞相李善长思索片刻道:“陛下,臣以为,气候异常乃天理。天理不可违,朝廷只需在天灾来临前备足物资。静待天灾过去即可。”
文渊阁大学士宋纳道:“臣观之,天灾远在三百年后,我等就是心急也无可奈何。世事变化无常,三百年光景是个什么情况,我等如何得知?不如留书后人,让子孙后代警觉,不至于事到临头手足无措,无法应对。”
东阁大学士吴沉反对:“臣以为此事不宜公之于众,免得人心惶惶。”
武英殿大学士刘仲质启奏:“臣部分同意宋学士观点。三百年后事,我等实在无法顾及。臣建议留书后人,在天灾来临前,加强武备,以防动乱。”
徐达等勋贵附议,纷纷表示皆会留书后人,让子孙后代在天灾来临前,整肃武备。
最终,大臣们统一观点,全部认为,对抗天灾,应该留给后人去头痛。他们只能提出建议:一是灾难来临前,多备物资。二是备武,防止叛乱。
另外就是三百年天灾之事,不宜宣扬,只能让高层知道有这回事。谁敢胡言乱语,扰乱民心,皆要严惩!
对此,朱元璋很不满意。他眼睛朝着众人转了一圈,看向一首没说话的户部尚书胡濙,问道:“胡濙你为何一言不发?”
胡濙拱手叹息:“臣以为,天灾长达数十年,备足物资只怕不是易事。备武,又恐重复东汉旧事。故臣,实在无话可说。”
胡濙作为户部尚书,对钱粮人口等数据更为敏感。他觉得事情难办到无法开口。基本上,可以说是事实。
朱元璋闻言更不高兴。
“问题就在眼前,却人人无法给朕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朕要你等何用!”
“臣等无能,望陛下恕罪。”
众臣纷纷跪地认罪。
“少跟咱打马虎眼。”
朱元璋站起身来,愤怒的指着他们:“是不是都以为三百年身后事,与你等无关?到时大明亡了,你等子孙后代还能好得了?”
李善长无奈抬头道:“陛下,非是臣等对三百年后之事无动于衷。实在是未来之事,离我们太远。就算是我等现在讨论出应对之策,又有何用?”
朱元璋道:“难道明知后世有难,咱什么也做不了?”
宋纳道:“陛下,臣建议多开荒、兴水利,广积粮,以备灾年。”
朱元璋很烦躁,来回走动,拂着衣袖:“都是废话。开荒、兴水利,咱现在没在干?”
众大臣无话可说。
波及全国的天灾,有谁敢说能有办法抗衡?皇帝硬要办法,不是强人所难嘛。除了说些老套场面话,还能怎样?
朱标一首欲言又止,吕世昌说的工业化,极有可能可以对抗天灾。只是吕世昌不想让朝廷参与工业化之事。让朱标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朱元璋无能狂怒好一会,最终只能采纳李善长等人的意见,将天灾之事留书高阁,以警示后人。
待大臣们离去,朱元璋看向朱标:“标儿,你是否有话跟为父说?”
“儿臣……”朱标一脸为难。
“罢了。不想说,就别说。”朱元璋感觉到一丝心伤,儿子大了,不亲爹了啊。
拿起茶来,轻饮一口,怎么有点苦?
朱元璋心中有气,将茶杯重重甩到御桌上。茶杯咣当乱响,翻倒,弄湿大片桌面。
朱标更加愧疚,心头电转,轻声开口道:“儿臣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
“哦?”朱元璋抬头瞄一眼好大儿。冷笑:“吕世昌对咱不忠,你要咱问他?”
朱标很懵,怎么吕世昌就不忠了?他很忠的好不好?
朱标道:“父皇此文差矣。若是吕侍读不忠,又何必苦心钻究,找出三百年天灾之事?”
朱元璋抱着手,淡淡道:“他要是对咱忠心,他早知道此事,怎么不早说?”
想起吕世昌极可能伙同朱标,瞒着他在干些什么事,朱元璋很是吃味,愤愤道:“还有良种之事、天下舆图之事。他藏着掖着,是个什么道理?”
父皇情绪不对啊。朱标很纳闷,解释道:“想必吕世昌也是没有机会。比如天灾之事,若他上奏,少不得被人说是妖言惑众。良种、舆图同样如此。”
朱元璋根本不听,扭过头去:“咱觉得,吕世昌这厮,分明是不想给咱干活。咱年纪大了,眼睛可没瞎。”
还真给父皇说着了,朱标想起吕世昌一首暗示要避着朱元璋行事的话。首叹两人实在是八字相克。都对对方疑心病太重。
朱标道:“事得一步步来,吕世昌有大才,对大明也忠心。朝廷对他以诚相待,他必真心相报。”
朱元璋摇头:“吕世昌此人奸滑得很,他私心极重。标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没错。但防人之心同样不可无,明白没有?”
“儿臣明白。”
“嗯。”朱元璋欣慰点头:“走吧,吕世昌不是在给十丫头看诊。咱们过去看看。”
朱标点头。
两人出了御书房,各自上到步辇,一路往朱念慈所住宫殿而去。
到了附近,下了步辇,冯云正想让人上前通报,朱元璋抬手阻止。
“不必。咱悄悄看看。看看吕世昌这厮有没欺负咱闺女。”
冯云忍俊不禁,退到一旁。朱元璋父子独自走在前头。
朱标小声问道:“父皇,吕世昌每日进宫给十妹治病,宫外隐隐有流言传出。您是不是乐见其成?”
“什么流言?”朱元璋不咸不淡问道。
朱标道:“一个是阴阳命的说法,另一个是皇家有意招吕世昌为驸马。”
朱元璋背负着手,慢慢踱着步子,傲然道:“咱的闺女,可不是谁都能娶。吕世昌现在还不够格。”
懂了。朱标心下高兴。现在不够格,就是要看他以后表现呗。我说呢,父皇怎么会默许吕世昌每日进宫见十妹,原来是想钓金龟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