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向东带儿子从家里出来,就己过8点10分,距离儿子入园时限只有5分钟,路上开车他显得有些慌张。
车子出了小区,宽阔的大路上并没有多少车辆,或许大部分家长己经送孩子上学了。牛向东下意识地踩下油门,车子迅速的奔跑起来。
初冬的清晨,路边大部分树的叶子己经所剩无几,一轮鲜红太阳,跟随奔跑车子,在树枝上跳着舞蹈。
一个路口黄灯亮闪起,牛向东还是习惯性的刹车等候。因为,他内心清楚,这个时候即使侥幸闯过黄灯,车行至对面左右非机动车交叉通行也会迟滞他前行的速度,如果再赶上闯红灯电动车,就会比较危险。
果然,牛向东车前的一辆无棚电瓶车,突然无任何征兆的来了个越线停车,“吱--”,刹车声在安静的路口显得格外清晰,不偏不倚,三轮车正好停在斑马线上。
牛向东暗自庆幸刚才没有加速,他仔细一看,那是一辆非常精致的电动三轮车,精致到只能容下两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车身漆皮虽有些磨损,但被擦拭得锃亮,车轮边缘不系着褪色的红面条,透着几分岁月的痕迹。
牛向东皱了皱眉头,正要按响喇叭,却见车上的老太太,好像在老伴的示意下,缓缓地下了车。老太太身形佝偻,背弯得像张弓,灰白的头发被晨风吹得有些凌乱。
她顺着老头手指的方向紧走了两步,然后弯下腰去捡什么。
牛向东仔细一看,应该是硬币,在朝阳下闪过一丝银白色的光辉。
老太太连续捡了两三枚,又向前跨了两步,因为前面不远的地方还有……
噢,也许今天是好日子,有结婚的路过此地,故意撒的,讨个吉利,当地有这习俗。
儿子问牛向东说,“爸爸,那个老奶奶在捡什么?”
牛向东回答说:“奶奶在捡撒落在地上的钱。”
看着这老太太弯腰努力捡硬币的样子,牛向东突然想起,前几年某媒体上讨论的关于“当下年轻人硬币掉地上都没人捡”的话题。说有很多人,在硬币上踩来踩去都懒的去捡,那时的币上还有国徽,因此曾引起一番爱国主义的讨论。
如今,硬币上己没有国徽了,面值估计也是1角的。而那些喜欢使用微信、支付宝消费的年轻人,更不会去在意那被丢弃在路口的硬币。也只有对劳动成果非常珍惜的老人才会注意,并小心地去捡起。
老人似乎知道是在路口,当最后一枚硬币捡起的时候,明显有些紧张,往回走时绿灯己经亮起。虽然她加快了步伐,由于年龄关系,上车依然耽误了几秒钟……
此时后面己经响起催促的车笛声,牛向东却依然坚持静静地等待老人上车,才缓缓起步。他不忍心鸣笛,担心车笛会惊扰对老人的敬意。
老太太在车上坐稳后,还不忘回头对牛向东歉意的一笑。
三轮车缓缓启动,牛向东默默地跟在后面。
其实,牛向东心里并未觉的有何不妥。礼让行人原本早己写进交通法规,何况老太太是在挽救人民币。即便有那么一点儿影响他人通行,也应该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敬。
牛向东依旧谨慎地跟随在电动车身后,尽管儿子入园的最后时限马上结束,但他仍不敢轻易超车,首到将老人安全护送过路口他才开始加速。
当与电动车平行的瞬间,牛向东仔细地看了一眼那两位老人,老人看上去头发花白,脸色偏黑,皱纹很多且略显深邃,上穿老款深色外套,典型的劳动人民的代表,精神很好。旁边的老太太,面没看太清,穿着虽然朴素但很整洁。
牛向东忽然想起自己的母亲,她操劳了一辈子,本打算接来享享福,但她却声称在城里住不惯,说自己年纪大了做不了什么,担心给孩子们添麻烦。平时给的钱也舍不得花,攒着准备给这个给那个。还说现在生活压力大,虽说孩子们都有楼有车的,可每月还要还不少贷款。
想想也是,牛向东自己小的时候听母亲说,父亲与别人合作人工孵鸡的生意,忙了大半年,还亏了一千多,担心的晚上总睡不着觉。 想到这里,牛向东对捡硬币的老人似乎更加理解和同情。
他微笑地看了看旁边的儿子说,“你知道刚才老奶奶为什么要下车捡硬币吗?”
儿子点头回答:“老师说路上捡东西要交给警察叔叔。”
牛向东肯定道,老师说的对。但他心里清楚,可怜天下父母心!也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艰辛,才能懂得对世间万物的珍惜,哪怕是一枚小小的硬币!
牛向东转念一想,路口停车下来捡东西多危险,犹如火中取栗,安全意识太淡薄了。还有那种骑电动车不戴头盔,有非机动车道不走,非要在机动车道上骑,还在车缝里窜来窜去,偶尔还闯个红灯,经常把正常行驶的机动车,逼的险象环生。
唉,或许老人和违章的电动车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教育和管理上的缺失。牛向东不自觉的联想到自的工作,个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管理上缺陷,是产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极大威胁到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
叹息之间,牛向东带儿子来到幼儿园,放下孩子便匆匆赶去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