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宝坐在牢房里,盯着自己的鞋底看。不是因为他突然对布鞋感兴趣,而是因为那里面藏着一枚玉佩——一枚从杀手身上摸来的玉佩。
这事儿说来也巧,昨夜那人想给他灌药,结果被他识破,还顺手把人家的短刀给缴了。刀柄上一个“赵”字,让他心里咯噔一下。可更让他在意的是,那人身上的玉佩,不像是普通贼人会戴的东西。
玉佩不大,巴掌宽,边缘光滑,表面刻着一个奇怪的图案,像是七颗星星围成一圈,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圆点。张小宝虽然不懂星象,但也能看出这不是寻常装饰品。
“这玩意儿……有点意思。”他喃喃自语。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几个狱卒推门而入,首接就把那个杀手的尸体抬走了。动作干净利落,仿佛这种事情他们干过无数次。
张小宝装作昏睡,眼皮微眯,手指却在袖子里轻轻着玉佩的轮廓。等狱卒走远后,他迅速将玉佩滑入手心,趁着没人注意,在手臂内侧用指甲划下了那“七芒星”的形状。
“记住了。”他低声说道,然后迅速把玉佩塞进了鞋底。
刚藏好,就听见外面有人喊:“张小宝!有人来看你!”
张小宝一愣,心想:谁啊?自己在这大牢里可是个“名人”,但要说还有人愿意来看他,那就得是真朋友了。
他整理了下衣服,跟着狱卒走到会客区。隔着铁栏杆,果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阿顺。
阿顺是武馆里的伙计,年纪不大,但手脚勤快,平时跟张小宝关系不错。两人小时候还一起偷过隔壁王婆家的柿子,后来被追着满街跑,差点没命。
“你怎么来了?”张小宝问道,语气轻松,眼神却不放松。
阿顺笑了笑,挠挠头:“听说你出事了,我这不是来看看嘛。”
“哦?”张小宝挑眉,“那你带钱来了吗?我想换个铺位。”
阿顺一怔,随即苦笑道:“哪有那么容易……我今天来,其实是想告诉你一件事。”
张小宝眯起眼睛:“什么事?”
阿顺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那天晚上,我亲眼看到有人从武馆后院翻墙出去,手里抱着个包袱,走得特别急。”
张小宝心头一震:“你能认出是谁吗?”
阿顺摇头:“天太黑了,只看到是个穿紫衣的人,身形不高,走路还挺轻。”
“紫衣……”张小宝心中念头飞转,这和之前他在牢房里听到的“紫衣客”不谋而合。
“你还记得其他细节吗?”他继续追问。
阿顺想了想,忽然道:“对了,他手腕上好像有个纹身,像是一条蛇……盘在一起的那种。”
张小宝猛地想起昨晚那个杀手,也是手腕上有蛇形纹身!
“看来真是同一伙人。”他心中暗道。
两人又聊了几句,阿顺便起身告辞。临走前,他忽然回头看了眼张小宝,欲言又止。
“怎么了?”张小宝问。
阿顺犹豫了一下,低声说:“你小心点,最近城里不太平。”
说完,他就转身离开了。
张小宝望着他的背影,眉头皱了起来。他知道阿顺一向胆小怕事,这次能主动来报信,己经很不容易了。但他最后那句话,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最近城里不太平”?
这话听着像是提醒,更像是警告。
回到牢房后,张小宝靠在墙上,脑子里开始梳理线索。
首先,赵大人派杀手来灭口,说明他知道自己己经察觉到什么;
其次,阿顺带来的消息证实了有人潜入武馆,并且带走了一个包袱;
再结合那枚玉佩上的“七芒星”图案,张小宝隐隐觉得,这背后恐怕不只是单纯的陷害案。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臂,那上面是他用指甲划下的图案痕迹。七颗星,围绕中心一点,看起来像是某种标志。
“这是什么人的东西呢?”他喃喃自语。
正当他思索时,牢外忽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怎么回事?”他抬头望去。
只见一名狱卒抱着一堆杂物走了进来,边走边喊:“收缴违禁物品!所有囚犯交出私藏物件,否则一律严惩!”
张小宝心头一紧,立刻意识到——他们是冲着玉佩来的!
他不动声色地把脚缩回草席下面,假装正在打盹。可实际上,他己经悄悄把玉佩往脚趾缝里塞了塞。
“这玩意儿要是被搜出来,恐怕麻烦更大。”他心想。
果然,狱卒挨个搜查,到了他这里,故意多看了一眼:“你小子最近挺老实啊。”
“那是当然。”张小宝笑着应道,“我都准备改过自新了。”
狱卒哼了一声,伸手就要掀开他的草席。
张小宝装作迷糊地伸了个懒腰,顺势一脚踢翻了旁边的小水桶,水哗啦一声洒了一地。
“哎呀,抱歉抱歉!”他赶紧道歉,一边蹲下去擦水,一边把鞋子重新摆好。
狱卒骂了一句,没再多管,转身去检查下一个囚犯了。
等人都走光了,张小宝才缓缓松了口气。
“这玉佩,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他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喃喃道。
就在这时,他忽然发现,玉佩的背面似乎有一行极小的刻字,几乎看不见。他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光线,凑近一看,隐约辨认出几个字:
“七星聚义策”
他瞳孔一缩。
这五个字,他听过一次,是在小时候听师父讲梁山旧事时提到的。据说当年梁山好汉曾留下一份密卷,记录着他们的结义之誓与部分藏宝地点……
难道这块玉佩,和那份传说中的密卷有关?
他握紧玉佩,心中波涛汹涌。
“看来,这场戏还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