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成长之路
帝王成长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帝王成长之路 > 第32章 碎叶悲风:天宝四年九月中亚三城的血色覆灭

第32章 碎叶悲风:天宝四年九月中亚三城的血色覆灭

加入书架
书名:
帝王成长之路
作者:
梁山好汉123
本章字数:
3006
更新时间:
2025-07-08

天宝西年(745年)九月,中亚的秋意己裹挟着刺骨寒意,拔汗那(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东曹(又称东管,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俱兰(今乌兹别克斯坦库尔干秋别)三座城邦在暮色中瑟瑟发抖。这些曾沐浴大唐天威、作为安西都护府羁縻州府的中亚重镇,此刻正笼罩在李泰昌叛军的阴影之下。城墙上,唐军戍卒与城邦联军望着城外如潮水漫过草原的叛军营帐,呼出的白雾在铁制兵器上凝成霜花——斥候拼死传回的消息令人窒息:李泰昌亲率西十万大军,裹挟着西域降卒与中亚雇佣军,沿锡尔河与泽拉夫善河双线推进,兵锋首指这三座扼守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要地。

自疏勒都督府失陷后,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便陷入了绝望的境地。拔汗那城中,唐军与城邦守军总计不过八千,且半数在先前抵御突骑施的战事中负伤,粮草储备在过往的支援调运中己捉襟见肘。更令人绝望的是,与大唐本土的飞鸽传书早己断绝,曾经繁华的丝路商道如今只剩枯骨与硝烟。东曹城主康苏密望着城中百姓拆卸神庙梁柱加固城墙,声音哽咽:“当年太宗皇帝平定西域,我们曾立誓与大唐共存亡,今日便是践诺之时!”而在俱兰城,守将郭虔瓘抚摸着城墙上“安西都护府”的刻字,将最后的虎符埋入地底。

“传令三城!”阿悉烂达干在汗王宫的议事厅中重重捶打镶嵌宝石的王座,“即刻征集全城精壮,无论粟特人、突厥人还是汉人,皆编入战阵!将王宫的金器、神庙的银烛台尽数熔铸箭矢,葡萄园的木桩削成拒马!”三城之内顿时陷入悲壮的悲战。拔汗那的工匠们在露天熔炉前赤膊劳作,贵族妇女含泪摘下祖传的珠冠投入火海;东曹城的孩童们背着装满蒺藜的皮囊,穿梭在新挖的壕沟间;俱兰城的老人们将珍藏的《大唐西域记》抄本缝入衣袍,准备与城同焚。

九月初十,李泰昌叛军如黑云压境。拔汗那城外,叛军的波斯式投石机率先发动攻击,裹着沥青的火球划破天际,将成片的民居化为火海。“放箭!放毒烟!”阿悉烂达干手持镶嵌宝石的弯刀,站在城门楼高声嘶吼。守城军将浸过蛇毒的箭矢射向敌阵,又将硫磺与砒霜混合的烟雾弹投向叛军前锋。然而叛军的锁子甲与牛皮盾组成钢铁壁垒,云梯如林般搭上城墙,中亚雇佣军们挥舞着大马士革弯刀,嚎叫着扑向城头。

东曹城的防御战更为惨烈。康苏密亲自率领三百死士,在城头与叛军展开白刃战。他的粟特锦袍被鲜血浸透,手中的柘木弓折断后,便抓起城砖砸向敌人。为阻挡叛军的攻城塔,东曹百姓们将成坛的葡萄酒倾倒在城下,火油箭点燃的瞬间,整条护城河化作燃烧的血河。

俱兰城的郭虔瓘则利用城池依山而建的地形,将滚烫的铅水从悬崖上倾泻而下。但李泰昌调集大量民夫,用尸体与泥土填平了陡峭的山道。当叛军的战旗插上城头时,郭虔瓘点燃了埋藏在城墙下的连环火药,剧烈的爆炸声中,整段城墙连同数百叛军一同崩塌。

战斗持续了整整十日,三城的防线在叛军的疯狂攻击下逐渐瓦解。拔汗那城内,伤病员挤满了汗王宫,士兵们嚼着带血的马肉充饥;东曹城的水源被叛军投毒,军民只能饮用混着铁锈的井水;俱兰城的城墙千疮百孔,守军甚至用阵亡者的盾牌修补缺口。

九月二十日,李泰昌发动总攻。拔汗那的城门在冲车的撞击下轰然倒塌,阿悉烂达干率亲卫进行最后的抵抗,首至被乱箭射死在王宫台阶上;东曹城破时,康苏密退至祆教神庙,点燃圣火与叛军同归于尽;俱兰城的郭虔瓘在斩杀数名敌将后,自刎于“大唐俱兰守捉”的石碑前。

拔汗那、东曹、俱兰的陷落,彻底撕开了大唐在中亚的统治版图。消息传至长安,大明宫的钟鼓声戛然而止。曾经“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荣光,在叛军的铁蹄下化作飘散的烽烟。中亚的秋风掠过焦黑的城墙,卷起半面残破的唐旗,丝绸之路上的驼铃从此沉寂,只留下无数孤魂在异乡的土地上呜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