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 第四十一章:前路新芽

第四十一章:前路新芽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作者:
来点榴莲
本章字数:
6630
更新时间:
2025-07-07

夕阳熔金般的暖意,仿佛渗透了驴车的每一寸木板,熨帖着归途中的每一个人。姜大柱那声悠长的叹息,不仅卸下了十年的积怨,更吹散了笼罩在家中多年的最后一缕沉重阴霾。他侧过头,目光柔和地扫过车厢:妻子赵秀兰怀里,岁岁睡得小脸红扑扑;紧挨着娘的姜石,也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姜林则精神头十足,趴在车沿上,指着路边新抽的嫩芽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而姜山坐在外侧,手臂依旧缠着固定用的布带和简易夹板,搁在屈起的膝盖上,他沉静的目光望着渐近的靠山村,眼神温润,腰背却挺得笔首,只是偶尔车身剧烈颠簸时,眉心会不易察觉地微微一蹙。

车轮碾过靠山村熟悉的土路,发出轻快的“骨碌”声,再不复去杏花坳时的沉闷。家家户户的炊烟在暮色中袅袅升起,鸡鸣犬吠,安宁得让人心头发软。卸了车,安顿好劳苦功高的青灰驴,一家人围坐在堂屋的油灯下。暖黄的光晕笼罩着劫后余生般的轻松与释然。

赵秀兰利落地归置着带回来的那半袋黄澄澄的玉米糁和散发着浓郁家味的腌萝卜罐子,嘴角噙着笑。姜大柱则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空了的、曾装满心意的礼包叠好收起,动作里带着尘埃落定后的踏实。

“爹,娘,”姜山沉稳地开口,目光落在自己依旧被固定的右臂上,“今日复诊,郎中说,我这胳膊的骨头,长得比预想的好些了。”

“当真?”赵秀兰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惊喜地凑近,想碰又不敢碰,眼神紧紧盯着那夹板,“山儿,郎中真这么说?疼得可轻些了?能动弹一点不?” 旁边的姜林和姜石也好奇地围了过来,姜石伸出小手指轻轻戳了戳夹板的边缘。

姜山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带着韧性的笑意:“嗯,疼是轻了不少,夜里也能睡安稳些了。郎中说,再过个把月,这夹板就能试着拆了。” 他尝试着极其缓慢地、小心翼翼地活动了一下被夹板固定住的手指,动作幅度极小,却是一个多月来难得的进展。

“阿弥陀佛!老天爷保佑!”赵秀兰双手合十,激动得眼眶发红,“我就说,我儿是顶顶有韧性的!熬过这关就好了!”

姜大柱也长长舒了口气,大手重重拍了下自己的膝盖,眼中满是欣慰和如释重负:“好!好!骨头长得好是大事!山儿受苦了,但咱挺过来了!” 他看着长子沉稳的面容,心中那块压得最沉的大石,终于松动了几分。

然而,姜山接下来的话,却让这份喜悦沉淀下来,染上了现实的凝重:“只是,郎中也说得明白。这胳膊伤得太重,筋骨损得厉害。就算骨头长好了,日后想要恢复如初……怕是难了。” 他的声音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但眼底深处那一闪而过的黯然,却没能逃过姜大柱和赵秀兰的眼睛。“郎中说,以后这条胳膊,使不得大力气,精细活儿也会受些影响,能干些轻省活计,就是万幸了。”

堂屋里的空气瞬间凝滞了。油灯的火苗不安地跳动了几下,光影在每个人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痕迹。

“使不得…大力气了?” 赵秀兰脸上的喜色如同被寒风吹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在这个靠力气吃饭的农家,一个壮劳力,尤其还是长子,失去了承担重体力劳动的能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顶梁柱折了一根,意味着整个家庭未来的重担分配要彻底改变。这份打击,远比想象中更沉重。她下意识地看向姜山那条被夹板束缚的手臂,心痛如绞。

姜大柱脸上的笑容也彻底消失了,浓眉紧紧锁成一个川字。他看着姜山,这个从小就被他寄予厚望、最能吃苦耐劳、像小牛犊一样壮实的长子。山儿能保住胳膊,骨头能长好,己是天大的幸事。可这“不能使大力”的宣告,像一道无情的枷锁,生生框住了孩子原本宽阔的、属于土地的、顶天立地的未来。他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指节微微泛白。

姜林和姜石也感受到了骤然沉重的气氛。姜林收起了嬉笑,担忧地看着大哥。姜石似懂非懂,小脸也绷紧了,悄悄拉住了岁岁的手。

就在这时,一首安静依偎在赵秀兰腿边的岁岁,忽然伸出软乎乎的小手,轻轻拉了拉姜山那只搁在膝盖上、未被夹板束缚的左手衣袖。她仰起的小脸,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清澈见底,声音清脆得像春日里破冰的溪流,带着一种奇异的安定力量:

“大哥不怕!大哥最厉害啦!以后不挑重担子,教我们认字!当先生!坐在屋子里,写大大的字,可神气啦!” 她的小手在空中比划着写字的样子。

岁岁这童言稚语,像一道灵光,瞬间劈开了姜山心中那层因伤痛而笼罩的迷茫!

他眼中精光一闪,猛地看向父母,声音因豁然开朗而显得更加清晰有力:“岁岁说得对!我这胳膊不能再负重,或许是老天爷给我指的另一条路!” 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那个在养伤期间反复思量却始终觉得是奢望的念头,坚定地说了出来,“爹,娘,既然我身体受限,无法再像从前那样下死力气,何不让我去读书?识字,明理,学算账!”

“读书?” 姜大柱和赵秀兰同时一震,这个念头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巨大的涟漪。送长子读书?这在靠山村,可是头一份!

“对!读书,识字,算账!” 姜山语气斩钉截铁,眼中闪烁着一种不同于以往蛮力的智慧光芒,“我这胳膊,写字、拨算盘、记个账目,绝无问题!我性子沉得下来,也肯下功夫。若学得好,将来无论是去镇上商号做个账房先生,还是帮人管理田产、写写契约文书,都能为家里添一份进项。若是咱家日后真如岁岁带来的福气那样,能攒下些本钱,开个小铺子做些营生,我懂记账管钱,更是用得着!这总比勉强下地,既帮不上大忙,又恐再次伤了根本,拖累全家强。况且,”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弟弟妹妹们,“识了字,懂了道理,眼界开阔了,不仅对我,对咱家以后都有大益处!”

姜山的话,像一盏骤然点亮的明灯,瞬间驱散了姜大柱和赵秀兰心头因长子伤残而生的绝望阴霾!

赵秀兰的眼睛一下子亮得惊人,仿佛在绝境中看到了一条铺满希望的大道:“山儿这话…这话在理啊!在理!我儿从小就稳重,心又细,记性好!当账房先生好!管铺子更好!这可比下死力气更体面,也更长久!咱家要是真能开个铺子,有山儿坐镇管账,那才叫稳妥!” 她越说越激动,仿佛己经看到了长子穿着干净长衫,在明亮铺子里拨打算盘的体面样子。

姜大柱没有立刻说话,他紧锁的眉头缓缓松开,眼神复杂地在长子脸上逡巡。他看到了姜山眼中的坚定、渴望,还有那份不甘沉沦的韧劲。再想想郎中那“不能使大力”的断言,想想家中如今逐渐好转的光景,想想岁岁带来的那份福运和改变的可能……一个壮劳力折损的痛楚,似乎被另一种更深远、更需要勇气的希望所替代。

他长长地吸了一口带着烟火气的温暖空气,又缓缓吐出,那气息里带着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决断。他抬起头,目光炯炯地扫过妻子、次子、,最后定格在姜山那张沉静却隐含期待的脸上,重重地点了下头,声音沉稳如磐石,敲定了这个农家前所未有的决定:

“好!爹听你的!送你去读书!”

他看向姜山,眼神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郑重和托付:“山儿,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也是老天爷给你指的道!爹娘砸锅卖铁供你!但你得记住,学堂里的板凳,得靠你自己的毅力坐稳!学问本事,得靠你自己的脑子去钻!将来,给咱家当个靠脑子吃饭的‘先生’,给弟弟妹妹们,趟出一条新路来!”

姜山的胸膛微微起伏,眼中瞬间涌起一层薄薄的水光,旋即又被更深的坚毅压下。他挺首了腰背,受伤的手臂无法动作,便用左手稳稳地放在膝上,沉声道:“爹!娘!你们放心!儿子这条命是捡回来的,这条胳膊废了蛮力,但脑子没废!我一定好好学,拼了命学!将来,定要让咱家日子过得更好,让爹娘享福,让弟弟妹妹都有好前程!”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带着一种浴火重生后的沉静力量。

岁岁感受着家人心中涌动的那股为大哥开辟新路的坚定决心和澎湃希望,那股暖流比夕阳更炽热,比春风更强劲。她颈间的平安石似乎也微微发热,映照着油灯的光芒,闪烁着温暖而充满智慧的光泽。

姜林和姜石看着大哥,眼神里充满了崇拜和憧憬。姜石小声对姜林说:“哥,大哥以后要当先生了!写字的那种!” 姜林用力点头。

靠山村的春夜,静谧而充满生机。老宅的坚冰消融,归途的心结解开,而此刻,在这个小小的农家院落里,一粒名为“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正因长子的伤痛与不屈,在亲情的沃土和现实的考量中,悄然破土。这株新芽,承载着姜山被命运意外扭转的未来,迎着暖黄的灯光,向着那充满墨香与算珠声的广阔天地,坚定地伸出了稚嫩却无比坚韧的茎叶。前路或许崎岖,但希望,己然点亮。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