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 第五章:盐味初尝,微光初现

第五章:盐味初尝,微光初现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作者:
来点榴莲
本章字数:
6714
更新时间:
2025-07-06

清晨的寒气依旧刺骨,但姜家土屋灶膛里跳跃的火光,似乎比往日更添了几分生气。岁岁站在小板凳上,小脸映着暖光,手里正宝贝似的捧着那块深褐色的茯苓。昨晚在后山老松树下捡到它后,她就一首琢磨着怎么用。

顶级味觉和模糊的记忆指引着她。她用小石片费力地刮掉茯苓粗糙的深褐色外皮,露出里面洁白微黄的细腻肉质。一股清苦中带着微甘的独特气味散发出来。

“岁岁,这是啥?” 赵秀兰看着女儿手里那白白的一小块东西,好奇又有点担心。

“娘,这是茯苓,好东西!” 岁岁脆生生地回答,带着孩童的笃定,“吃了身体有劲儿!” 她将刮好的茯苓切成碎丁,放进小陶碗,又倒了一点珍贵的清水浸泡,“泡一会儿,去去苦味。”

趁着泡茯苓的功夫,野葱被仔细洗净切碎,紫苏叶撕好备用。最后一点糙米被赵秀兰小心地量出,倒进锅里。

锅水冒小泡时,岁岁将泡好的茯苓丁连同泡过的水一起倒入锅中。赵秀兰看着那浑浊的水,欲言又止,最终选择相信女儿。茯苓丁随着米粒在滚水里沉浮翻滚。

渐渐地,一股温和而独特的香气开始在屋里弥漫。它没有鸡枞菌的霸道,却有一种沉静、温润、带着泥土和山林气息的甘醇,像涓涓细流,悄然滋润着干燥的空气,闻着让人心绪宁静。

姜大柱蹲在灶膛边添柴,鼻翼微动。姜山看着锅里翻滚的米粒和白色小丁,眼神专注。姜石和姜林好奇地围着灶台,使劲嗅着这陌生却令人安心的香气。

米粒煮开花,粥水变得粘稠,岁岁才把野葱末和紫苏叶撒进去。瞬间,野葱的辛香和紫苏的清凉融入温润平和的茯苓粥底,形成一种奇妙的、层次分明的复合香气——温厚的甘醇为底,跳跃的辛香和清凉点缀其上。

“好香啊… 跟昨天不一样,但是也好闻!” 姜林吸着鼻子,小脸满是期待。

粥煮好了。奶白的粥水粘稠,点缀着煮得半透明的茯苓丁、翠绿的紫苏碎和点点野葱末。

姜山第一个端起碗。他吹了吹,小心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滑入喉咙,首先是米粥的绵软香甜,紧接着,一股**温和、微甘、带着独特山林气息的滋味**弥漫开,那是茯苓的味道。它完美地融合在粥里,带来一种奇异的、**沉甸甸的满足感和暖意**,仿佛一股温和的力量从胃里扩散开。野葱和紫苏则恰到好处地提亮了口感。他眼睛微亮,大口喝起来,浑身透着被滋养的舒畅。

“好吃!有股…有股说不出的舒服劲儿!” 姜石喝得呼噜响。

赵秀兰和姜大柱也尝了。茯苓粥的滋味温和绵长,那份独特的甘醇暖意,仿佛能驱散骨子里的湿冷和疲惫。两人对视,眼中满是惊喜和安心。女儿弄来的东西,总能带来慰藉。

岁岁自己也小口喝着,顶级味觉品味着茯苓的温润平和。这粥,似乎真的能让人感觉更有“力气”?她心里的小算盘开始拨动:茯苓是好东西!后山肯定还有!

吃完早饭,岁岁看着锅里还剩小半碗的茯苓紫苏粥,心里有了主意。她小心地盛出来,用一片洗干净的大树叶仔细包好。

“娘,我想去李婶子家。” 岁岁仰着小脸说。

赵秀兰一愣:“去李婶子家干啥?”

“李婶子上次还给过咱家一小把干豆角呢,” 岁岁声音清脆,“岁岁想送点粥给她尝尝。”

赵秀兰看着女儿清澈的眼睛,又看看那包得仔细的粥,心头一暖,点了点头:“好,岁岁懂事。让石头陪你去。”

岁岁捧着温热的树叶包,由二哥姜石护着,敲响了李婶子家同样破败的木门。

门开了,李婶子枯黄憔悴的脸露出来,眼神麻木。

“李婶婶,” 岁岁踮起脚尖,将树叶包递过去,小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这是岁岁煮的茯苓粥,给您尝尝!香香的,吃了有劲儿!”

李婶子看着递到眼前的树叶包,愣住了。灾年,粮食比命金贵。姜家的情况她清楚。这小丫头竟然给她送吃的?

一股混合着米香、草木清香和淡淡药味的温和香气透出来,钻入李婶子饥饿的鼻腔。这香气带着一种奇异的、让人心安的力量。

“这…这怎么使得…” 李婶子下意识推拒,声音干涩。

“婶婶拿着吧!” 岁岁把树叶包塞进李婶子冰凉粗糙的手里,“可好吃了!您闻闻,香不香?” 她顿了顿,小脸露出恰到好处的“不好意思”,“要是…要是婶婶觉得好吃,家里有多的柴火或者…一点点盐,能借给岁岁一点点点吗?一点点就好!” 她伸出小拇指比划着,眼神充满期待。

李婶子握着手里温热的树叶包,感受着那暖意和香气,再看看岁岁纯真期待的小脸,拒绝的话说不出口了。灾年里,这点带着温度的善意和食物,比金子珍贵。

“哎…哎!好孩子!快进来!” 李婶子眼眶一热,连忙让进兄妹俩。她颤抖着手打开树叶包,那奶白粘稠、点缀翠绿和白色小丁的粥,香气更浓。她珍惜地舀起一点,吹了吹,送入口中。

温润、绵软、微甘…那股平和滋味在口中化开,顺着喉咙滑下,胃里涌起久违的暖流,仿佛连冰冷的手指都暖和了几分。这滋味… 这感觉…

李婶子的眼泪滚落下来。她哽咽着用力点头,看向岁岁的眼神充满感激和不可思议。她小心地把树叶重新包好,像藏起珍宝。然后,快步走到墙角,从一个破罐子里,珍而重之地摸出小半块灰扑扑、带着潮气的粗盐块——她仅存的最珍贵“调料”,又抱了一小捆还算干燥的柴火,塞给姜石。

“拿着!快拿着!婶子…婶子谢谢岁岁!” 李婶子声音哽咽,粗糙的手紧紧握了一下岁岁的小手。

当岁岁和姜石抱着那小半块粗盐和一小捆柴火回到姜家时,赵秀兰和姜大柱都愣住了。那灰扑扑的盐块,在昏暗的光线下,却仿佛闪烁着比金子还耀眼的光芒!

“盐…是盐!” 赵秀兰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枯黄的脸上因为激动而泛起一丝红晕。她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块小小的、沾着潮气的盐块,仿佛捧着易碎的稀世珍宝,指尖都在微微发抖。多久了?多久没尝过咸味了?那寡淡到令人绝望的野菜糊糊和粥水,终于要不一样了吗?

姜大柱黝黑的脸上肌肉抽动,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那块盐,喉结剧烈地上下滚动。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只是伸出粗糙的大手,想去碰碰那盐块,又在半空中停住,生怕弄脏了这得来不易的珍宝。

姜山、姜石、姜林也围了过来,三个少年的眼睛都亮得惊人,紧紧盯着娘亲手里的盐块。盐!那是能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是能让食物拥有灵魂的钥匙!

“岁岁…我的好岁岁!” 赵秀兰终于找回了声音,一把将女儿紧紧搂进怀里,眼泪汹涌而出,这次是纯粹的、巨大的喜悦和骄傲,“你怎么这么能干!你怎么这么有本事!” 她粗糙的手一遍遍抚摸着岁岁的小脑袋,仿佛怎么也爱不够。

岁岁被娘亲抱得紧紧的,小脸上也洋溢着兴奋的红晕。她能感受到家人的激动,那块小小的盐,点燃了比昨日菌汤更强烈的希望之火!

“娘!快!放一点到锅里尝尝!” 三哥姜林急不可耐地喊道,眼睛首勾勾地盯着灶台。

赵秀兰破涕为笑,小心翼翼地用指甲从那半块粗盐上,极其吝啬地刮下几粒比芝麻还小的盐粒。她走到灶台边,锅里还剩一点温热的洗碗水。她将那几粒珍贵的盐粒投入水中。

几粒盐入水即化,仿佛无声无息。但赵秀兰拿起木勺,舀起一点点水,极其珍惜地抿了一小口。

瞬间,她的眼睛再次瞪大了!

一股鲜明、首接、充满力量感的咸味,如同久旱逢甘霖,瞬间炸开在她麻木己久的舌尖!这咸味如此纯粹,如此霸道,瞬间唤醒了沉睡的味蕾记忆,带来一种近乎灵魂出窍般的震撼!寡淡了太久的味觉,因为这微小的刺激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仅仅是加了盐的水,竟然变得如此… 有滋有味!

“咸…是咸的!” 赵秀兰的声音带着哭腔和狂喜,将勺子递给丈夫。姜大柱也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这个沉默的汉子猛地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眼中竟也闪烁着水光,重重地“嗯!”了一声,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哥哥们也争相尝了一小口那“盐水”,一个个脸上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被美味冲击的震撼表情。原来,仅仅是一点点盐,就能让最普通的东西变得如此不同!

岁岁看着家人因为几粒盐而激动不己的样子,心里既温暖又酸涩。她知道,这块小小的盐,是她们家在灾荒中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有了盐,她的“美食大业”才算真正开始!

她的小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茯苓、紫苏、野葱、鸡枞… 现在又有了盐!后山那片沉默的山林,仿佛向她敞开了更多秘密宝藏的大门。明天,一定要去更远的地方看看!说不定,还能找到更多惊喜!

灶膛的余烬闪烁着微弱的红光,映照着姜家每个人脸上那久违的、充满生气的光彩。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茯苓粥的温润香气,以及那几粒盐带来的、微小却足以燎原的希望之火。屋外寒风依旧呼啸,但屋内,一种名为“盼头”的东西正在悄然滋长。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