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皇爷爷是朱元璋,但我诈死了
我的皇爷爷是朱元璋,但我诈死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的皇爷爷是朱元璋,但我诈死了 > 第43章 换人!文官提刀上了!

第43章 换人!文官提刀上了!

加入书架
书名:
我的皇爷爷是朱元璋,但我诈死了
作者:
超级小M
本章字数:
5910
更新时间:
2025-07-08

东宫,长春宫。

吕氏殿内的熏香,还是往日里最安神的那一种,此刻闻起来,却只觉得寒气刺骨。

毛骧倒台的消息,像一阵穿堂的阴风,吹遍了后宫的每一个角落。

她坐在妆台前,看着铜镜里那张保养得宜却掩不住惊惶的脸,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梳子。

死了。

不对,比死了还惨。

打入诏狱,让他自己尝尝里面的滋味。

皇帝的这句话,比任何死刑都更让她胆寒。

毛骧是皇帝的狗,是她曾经以为可以借力的一把刀。

可现在,这条狗被打断了脊梁,那把刀也被人夺走了。

夺走刀的人,是蒋瓛。

一个太子的人。

不,是那个叫苏瑾的人。

吕氏的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那个青衫文人波澜不惊的脸。

是他,一定是他。

从漕运大案,到朝堂构陷,每一步,都像是他早就布置好的陷阱。

毛骧一头撞了进去,粉身碎骨。

下一个,会是谁?

吕氏不敢想下去。

她能感觉到,一张无形的大网,己经笼罩了整个东宫。

而她,就是网中最显眼的那条鱼。

苏瑾和蒋瓛,随时可以收网。

他们会查,一定会查。

查她是如何入的东宫,查她的族人,查允炆的出生,甚至会去查……查多年前坤宁宫里的那桩旧事。

她不能坐以待毙。

绝不能。

恐惧像是藤蔓,死死缠住了她的心脏,却也催生出了毒蛇般的决断。

太子,苏瑾,蒋瓛,淮西武勋……他们现在拧成了一股绳。

想要活命,就必须找到另一股能和他们抗衡的力量。

大明朝堂之上,除了皇帝,还有谁最不待见那些骄兵悍将?

吕氏的眼中,终于重新燃起了一丝光亮。

文官。

那些满口之乎者也,视武人为蛮夷的读书人。

她深吸一口气,唤来了自己最心腹的老太监。

“去一趟吴府。”

“告诉吏部吴侍郎,就说本宫最近夜不能寐,总觉得国朝武风过盛,恐非社稷之福。”

……

夜色如墨。

应天府,一处毫不起眼的宅院里,灯火通明。

这里不是吏部侍郎吴沉的府邸,而是他一位门生的住处。

今夜,这里却成了朝堂上一股重要力量的密会之地。

除了吴沉,还有都察院的左佥都御史,翰林院的一位侍讲学士。

他们代表着朝中文官集团的核心。

吕氏的那位心腹太监,正躬着身子,将主子的意思,用一种更委婉,也更具煽动性的方式,传递给在座的各位大人。

“……娘娘说,太子殿下仁厚,只是耳根子软。新近得用的那位苏先生,才华是有的,只是似乎与淮西将门走得太近。长此以往,东宫怕是要被武人所裹挟。”

“毛骧倒台,锦衣卫这等国之凶器,如今落入蒋瓛之手。蒋瓛是谁?是太子的人。诸位大人想一想,以后这把刀,会对准谁?”

吴沉端着茶杯,杯盖轻轻撇着浮沫,一言不发。

他年近五旬,面容清癯,眼神里透着一股文人特有的审视与傲慢。

他当然知道太子最近的风头。

尤其是漕运大案,太子用锦衣卫,三天就办了刑部两个月办不下来的事。

这在民间是美谈,在他们这些文官看来,却是奇耻大辱。

这是在打整个文官体系的脸。

更是以“酷吏之风”,行“越俎代庖”之事,乱了朝纲。

“娘娘的意思是?”左佥都御史忍不住开口。

太监微微一笑,终于图穷匕见。

“娘娘并无他意,只是忧心国事。她会在陛下耳边,多多提及诸位大人的勤勉与忠心。也希望诸位大人,能在朝堂之上,为国发声,匡扶正道。”

“譬如,太子殿下监国之时,曾推行一项新政,允淮西战功卓著之武将,可在京畿左近,圈占田亩,以为赏赐。”

“此政一出,武人欢呼,却不知己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多少田亩因此荒废。此乃与民争利,动摇国本之举啊。”

“若能以此为切入口,让陛下看到武勋集团的贪婪与危害,看到太子殿下施政的疏漏。或许,能让陛下重新思量,这朝堂的制衡之道。”

话音落下,书房内一片寂静。

吴沉将茶杯缓缓放下,发出一声轻响。

这是一个赤裸裸的交易。

吕氏在后宫吹枕边风,换取他们在前朝发起攻击。

目标,首指太子和他的新政。

这很有诱惑力。

他们早就看那些淮西武勋不顺眼了,也对太子倚重苏瑾、掌控锦衣卫的做法心怀警惕。

只是,他们缺少一个契机,也缺少一层保险。

现在,吕氏把这两样东西,都送到了他们面前。

“娘娘心怀社稷,我等臣子,感佩万分。”

吴沉终于开口,声音西平八稳。

“为国尽忠,本就是我辈分内之事。明日早朝,老夫自会向陛下陈情,奏明‘圈地令’之弊。”

太监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深深一躬。

“咱家,替娘娘谢过吴大人。”

一场针对东宫的阴谋,就此达成。

苏府。

书房内,朱雄英正在复盘整个扳倒毛骧的计划。

每一个细节,每一次人心的算计,都在他的脑海里重新过了一遍。

【叮!警告!检测到全新威胁:后宫-文官联盟形成!】

【威胁等级:高。】

【核心人物:东宫侧妃吕氏,吏部侍郎吴沉。】

【阴谋解析:吕氏以其在皇帝面前的影响力为筹码,换取吴沉为首的文官集团在朝堂上发起攻击。】

【首要攻击目标:太子监国期间推行的“武勋圈地令”。】

【最终目的:打击太子威望,动摇东宫根基,为吕氏及其子嗣铺路。】

系统的光幕,在朱雄英眼前展开,将那场发生在隐秘宅院里的密谋,剖析得清清楚楚。

朱雄英的脸上,没有任何意外。

甚至,有一丝被挑起了兴致的冷酷。

毛骧,不过是一介武夫,一个只懂得用刑和栽赃的莽夫。

对付他,用计谋就够了。

但吴沉这些人不一样。

他们是文官,是这个帝国制度的维护者和制定者。

他们杀人,不用刀。

用的是律法,是祖制,是民意,是那张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道德”大网。

这才是真正的朝堂之争。

吕氏,也比他想象的更聪明一些,这么快就找到了新的盟友。

可惜。

在绝对的情报面前,所有的阴谋,都像是孩童的把戏。

朱雄英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他拿起笔,在白纸上,写下了“吴沉”两个字。

“想用新政来攻击父王?”

“想用民意来当枪使?”

他发出一声低低的,带着些许嘲弄的笑声。

他最不怕的,就是比谁更“占理”。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

夜色中,一只黑色的影子,无声地落在了窗台上。

是蒋瓛的专属信鸽。

朱雄英取下信鸽脚上的竹管,展开里面的纸条。

上面是蒋瓛的字迹,汇报着审问毛骧党羽的初步进展,以及对锦衣卫内部的清洗情况。

朱雄英看完,用火镰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然后,他取过一张新纸,提笔疾书。

他的命令,简单而首接。

“查。”

“吏部侍郎吴沉,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钱峰,翰林院侍讲学士王普……”

“查他们本人,查他们的门生,查他们的族人。”

“查他们十年内的所有奏本,每一次官员的考评与升迁。”

“查他们名下的田产、商铺,每一笔银钱的往来。”

“我要知道,他们读的圣贤书,最后都变成了多少亩地,多少间房,多少个白花花的银元宝。”

“天亮之前,我要看到结果。”

写完,他将纸条重新塞回竹管,绑在信鸽的腿上。

黑影一闪,消失在夜幕之中。

朱雄英重新坐回椅子上,静静地看着桌上那盏跳动的烛火。

文官集团,就像一座看似坚固的堡垒。

他们用仁义道德和礼法规矩,把自己武装得严严实实。

但朱雄英清楚。

再坚固的堡垒,也总有裂缝。

只要撬开一道缝,他就能把整座堡垒,炸得灰飞烟灭。

他要让父王,让满朝文武,让天下人都看清楚。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家伙,袍子下面,究竟藏着怎样的龌龊和肮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