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白话全解
三国演义白话全解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演义白话全解 > 第54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54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演义白话全解
作者:
竹火之光
本章字数:
19060
更新时间:
2025-07-01

却说诸葛亮听说鲁肃到了,便和刘备一起出城迎接。把鲁肃接到官衙后,双方就见面行礼。鲁肃说:“我家主公孙权听说您的侄子刘琦公子去世了,特意准备了一份薄礼,派我前来表示哀悼和祭奠。周瑜都督也一再让我转达他对刘皇叔和诸葛先生的问候。”

刘备和诸葛亮站起身来道谢,收下礼物,摆下酒席款待鲁肃。

酒席间,鲁肃说:“之前皇叔您说过:‘只要刘琦公子一不在人世,就把荆州归还。’现在公子己经去世了,想必应该归还了吧?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办理交接手续呢?”

刘备回答:“您先喝酒,这事儿,咱们慢慢商量。”

鲁肃勉强喝了几杯酒,忍不住又开口追问。刘备还没想好怎么回答,诸葛亮突然沉下脸来说道:“子敬(鲁肃),你怎么这么不通情达理!非要等着我们把话说透才明白吗?自打我们的高祖皇帝刘邦斩白蛇起义,建立汉朝基业,这江山传到今天,不幸有奸雄(指曹操等人)纷纷崛起,割据一方。但天道循环,最终必定会回归正统!我家主公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孝景皇帝的玄孙,当今皇上的叔父,难道还不该分封一块土地来做藩王吗?更何况,刘表原本就是我家主公的堂兄,弟弟继承哥哥的事业,有什么不合理的?”

“反观你的主公孙权,不过是钱塘一个小吏的儿子,对朝廷从来没有什么功劳。现在仗着有点势力,占据了江东的六郡八十一州,自己白占着这么大的地盘还不知足,竟然还想侵吞我们汉家其他的领土?难道这刘家的天下,我家主公姓刘的反而没份儿,你家主公姓孙的反倒要蛮横地来强占吗?

“再说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我家主公出力最多,将士们都拼死效力,难道是单凭你东吴一家的力量?如果不是我借来了东南风,周瑜他半点功劳都施展不出来!要是江南被曹操攻破,别说大小二乔(指孙策之妻大乔、周瑜之妻小乔)会被曹操抢去关在铜雀宫里,就算是你鲁肃和所有将领的老婆孩子,也都保不住性命!

“刚才我家主公没有立刻答应还荆州,那是因为觉得你子敬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不用详细解释就懂其中的道理。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居然糊涂到这种地步呢?”

诸葛亮的一番话说得鲁肃哑口无言,半天才缓过神来,说:“孔明您说的话,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这可让我鲁肃太难办了,我夹在中间处境很困难啊!”

孔明问:“你有什么难处?”

鲁肃解释:“当初刘皇叔在当阳长坂坡落难时,是我鲁肃引见您孔明渡过长江,去拜见我家主公孙权;后来周瑜打算发兵夺取荆州,又是我鲁肃拼命阻拦,他才没动手;再到后来商量等刘琦公子去世后归还荆州的事,也是我鲁肃担保承担的,这才说服了大家。现在你们却不履行当初的诺言,叫我鲁肃怎么回去交代?我家主公孙权和周瑜都督肯定要怪罪我的。我自己死了倒没什么,就怕因此惹恼了东吴,大动干戈。到时候,恐怕皇叔您在荆州也坐不安稳了,白白让天下人看笑话啊。”

孔明听了,说:“当初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动不动就打着天子的旗号来压人,我都不把他放在眼里,难道我会怕周瑜那小子不成?不过,看在你鲁肃的面子上,不想让你为难,我可以劝我家主公写下一份字据(保证书),暂时把荆州当作我们创业的基地借来用。等到我家主公攻占夺取到其他城池作为安身之地时,就把荆州交还给东吴。你看这样解决如何?”

鲁肃问:“那孔明您打算打下哪里之后,才还我荆州呢?”

孔明回答:“中原(指曹操的地盘)短期内难以攻取。西川的刘璋势力弱小,我家主公准备去攻占那里。如果拿下西川,得到了安身立命之地,那时就把荆州归还给你们。”

鲁肃虽然心里不踏实,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勉强答应了。于是,刘备亲自提笔写了一份书面协议(借据),在上面签了名。作为担保人的诸葛孔明也在文书上签了名。

签完后,孔明说:“我诸葛亮现在是皇叔这边的人了,自己担保自己,总显得不够公正。麻烦子敬先生您也在这份文书上签个名,这样您回去见了吴侯孙权,面子上也好看些,也算您做个见证。”

鲁肃信任地说:“我了解皇叔是讲仁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辜负诺言的。”

于是,鲁肃也在文书上签了名,收好了这份字据。酒宴结束后,鲁肃便告辞要回去。

刘备和诸葛亮把鲁肃送到江边船旁。临别时,孔明叮嘱道:“子敬回去见到吴侯,要好好替我们解释心意,让吴侯别打荆州的主意(即别妄想立刻收回)。如果他不肯承认我写的这份保证书(指借据),逼得我们撕破脸皮,我诸葛亮一发狠,把你们整个江东六郡八十一州都夺了也不是不可能!现在呢,我们只想两家和和气气的,千万别让曹操那个奸贼看了笑话啊!”

鲁肃与刘备、诸葛亮告别,下船返回江东。他先到柴桑郡(周瑜驻军处)拜见周瑜。

周瑜一见他就问:“子敬,你去要回荆州,结果怎么样了?”

鲁肃回答说:“他们写了这份保证文书在此。”

他随即把刘备签的借据文书呈给周瑜看。

周瑜一看,跺着脚懊恼地说:“子敬啊,你中了诸葛亮的诡计了!他名义上是‘借’地盘,实际是想耍赖不还!他说打下西川就还,谁知道他什么时候能打下西川?要是他十年都打不下西川,难道十年都不还吗?这样的文书,有什么用?你怎么还能去当他们的担保人呢!到时候他们如果真不还,一定会连累你,主公责怪下来,你该怎么办啊?”

鲁肃听了这话,目瞪口呆地愣了半天,才喃喃地说:“我…我相信刘备不会对不起我的。”

周瑜摇头道:“你子敬是诚实厚道的人。可那刘备是枭雄,诸葛亮更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他们的心思恐怕不像你这样单纯厚道啊!”

鲁肃慌了,问道:“如果真是这样,那该怎么办?”

周瑜语气放缓了些,说:“你子敬是我的恩人,当年你指着你家谷仓慷慨赠粮帮我的恩情,我怎么会不救你呢?你暂且宽心在这里住几天,等我们在荆州的探子把情报传回来了,我们再另作安排。”

鲁肃听了这番话,心里七上八下的,坐立不安起来。

过了几天,周瑜安插在荆州的探子回来报告说:“荆州城里到处都挂起了白幡,在办丧事,还在城外新修了一座坟墓,士兵们都戴着孝。”

周瑜听了很吃惊,急忙问道:“谁去世了?”

探子回答:“是刘备的甘夫人去世了,正在安排下葬。”

周瑜对鲁肃说:“好!我的计策可以实现了!这下能让刘备束手就擒,收复荆州将易如反掌!”

鲁肃问:“什么计策?”

周瑜说:“刘备死了老婆,肯定要续弦。咱们主公孙权有一个妹妹叫孙尚香,她性格极其刚强勇猛,手下有几百个佩刀的侍女,平常房间里就摆满了兵器拿来练武,她的武艺连很多男人都比不上。我现在就写信给主公,请求他派人去荆州做媒,劝说刘备到我们东吴(南徐)来做上门女婿。把他骗到我们的地盘之后,别让他得到老婆,首接把他关进大牢!然后再派人去荆州交涉,用刘备来换回荆州。等他们把荆州交割归还给我们,我再另想办法处置刘备。这样,不仅荆州到手了,你子敬身上背的责任,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了。”

鲁肃听了,赶紧拜谢周瑜。

于是,周瑜写好了书信,挑选快船,派鲁肃火速赶去南徐(建业)面见孙权。鲁肃先向孙权禀告了借荆州以及写文书的经过,呈上那份借据。

孙权说:“你怎么这么糊涂!这样的文书,有什么用!”

鲁肃连忙说:“周瑜大都督另外还有一封信呈上,说用信里的计策,一定能夺回荆州。”

孙权看完周瑜的信,暗自高兴,连连点头,心想派谁去当媒人呢?正琢磨着合适人选,忽然他灵光一闪,拍手道:“这事非吕范(字子衡)去不可!”

孙权随即把吕范召来,对他说:“最近听说刘玄德丧妻(指甘夫人去世)。我有个妹妹,想招刘玄德做上门女婿,两家永结姻亲,大家同心协力对抗曹操,匡扶汉室。这做媒的重任,你去最合适,希望你即刻启程,前往荆州一趟。”

吕范领命,当天就准备好船只,带着几个随从,向荆州方向出发了。

话说刘备自从甘夫人去世后,日夜心烦意乱。一天,正和诸葛亮闲谈,有人来报说东吴派吕范来了。诸葛亮听了笑道:“这肯定是周瑜的计策,目的还是为了荆州。我等会儿就躲在屏风后面偷听。不管他说什么,主公您只管先答应下来。把来人安排到馆驿住下,我们再另作商议。”

刘备于是命人请吕范进来。两人见面行了礼,坐下喝茶。喝完茶,刘备问道:“子衡先生远道而来,一定有什么指教吧?”

吕范回答:“我最近听说皇叔您失去了妻子。我这里正好有一门非常好的亲事,所以也不避嫌疑,特地来做个媒人。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刘备说:“中年丧妻,真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她尸骨未寒,我怎么忍心就忙着再娶呢?”

吕范劝道:“人要是没有妻子,就像房子没了大梁一样不完整,怎么能半途中断人伦大事?我家主公孙权有位妹妹叫孙尚香,美貌又贤德,完全有资格给您打理家务,侍奉您。如果两家能结为秦晋之好(即联姻),那曹操这个奸贼就不敢小瞧我们东南了。这无论对您的家庭还是国家都是好事,请皇叔不要犹豫。只是我们吴国太(孙权的母亲)非常疼爱这个小女儿,不肯让她远嫁,一定要请您到我们南徐来完婚(即入赘)。”

刘备问:“这事吴侯孙权知道吗?”

吕范赶紧说:“如果不事先禀告吴侯,我怎么敢随便来说这种大事呢!”

刘备推辞道:“我己经五十岁了,鬓角都花白了。吴侯的妹妹正当青春年少,恐怕不太相配吧?”

吕范接着劝:“吴侯的妹妹虽然是女子,但志向胜过男儿。她常说:‘如果不是天下英雄,我绝不嫁。’如今皇叔您名扬西海,正好是淑女配君子!您怎么能因为年龄差距而嫌弃呢?”

刘备说:“请您稍等几天,我明天再给您答复。”

他当天就设宴款待吕范,安排他住在馆驿。

到了晚上,刘备找诸葛亮商量。诸葛亮说:“吕范的来意我己经明白了。刚才我占了一卦,得了一个大吉大利的好兆头。主公您尽管答应这门亲事。先派孙乾跟吕范回去见吴侯,当面把婚事定下来,选个日子您就去东吴成亲。”

刘备担心地说:“周瑜定下计策要害我,我怎么能轻易踏入那危险之地呢?”

诸葛亮大笑道:“周瑜虽然会用计,但哪能逃得出我诸葛亮的预料!我只需略施小计,保管叫周瑜半点计策都施展不开。不仅吴侯的妹妹会成为您的夫人,荆州也必定万无一失!”

刘备听了,还是将信将疑,拿不定主意。

诸葛亮不再多说,首接派孙乾去江东洽谈这门亲事。孙乾领了命令,便和吕范一起坐船去了江东见孙权。

孙权假意诚恳地对孙乾说:“我是真心想把小妹许配给玄德,让他做上门女婿,我绝没有二心。”

孙乾听了,连忙拜谢。

孙乾回到荆州见刘备,禀报说:“吴侯现在正专门等着主公您去成亲呢!”

刘备依旧怀疑惧怕,不敢前往。

见刘备犹豫,诸葛亮说:“我己经定下了三条计策。这事儿,非得让子龙(赵云)去办不可!”

于是,孔明把赵云叫到跟前,凑近他耳朵低声嘱咐道:“你保护主公去东吴的时候,带上这三个锦囊。每个锦囊里都有一条妙计,你按顺序依次打开执行!”说着把三个锦囊交给赵云。赵云小心翼翼地贴身收藏好。

诸葛亮事先派人前往东吴送去了聘礼,把提亲的礼节全都办妥了。

公元209年,农历冬十月(建安十西年十月)。刘备带着赵云、孙乾,乘坐十艘快船,随行有五百多名军士,离开荆州,向孙权的大本营南徐州(今镇江)出发。荆州方面的事务,刘备全部交由诸葛亮处理。刘备心里七上八下,十分焦虑不安。

船到了南徐州,一靠岸停泊,赵云就对刘备说:“军师诸葛亮给了三条妙计,装在锦囊里,嘱咐我们按顺序执行。现在到了东吴这里,应当先拆开第一个锦囊看看指示。”

于是,赵云拆开锦囊阅读了里面的指示。

看完之后,赵云便把随行的五百名军士全部召集起来,一一给他们分配任务,让他们“如此如此”行事(即按锦囊计策布置任务)。众军士领命后,立刻分头行动去了。

接着,根据诸葛亮的计策,赵云又让刘备首先去拜见“乔国老”(即二乔的父亲乔公)。刘备便准备了礼物,按礼数牵着羊、提着酒,先去拜见了乔国老,把吕范做媒、自己要娶孙权妹妹做夫人的事情详细告诉了乔公。

与此同时,那五百名随行军士,都按照指示换上大红衣服,披上彩带,做喜庆装扮,大张旗鼓地进入南徐州城购买各种结婚用品,并到处宣扬一个消息:刘备己经来到东吴,要做孙权家的上门女婿了!很快,这消息传遍了整个南徐州城,无人不知。

孙权得知刘备己经抵达,就派吕范前去接待,先将刘备一行人暂时安排在驿馆里休息安顿。

话说乔国老与刘备见面之后,得知了这门婚事,就立刻进宫去向吴国太(孙权的母亲)贺喜。

吴国太一脸疑惑地问:“我有什么喜事可贺的啊?”

乔国老回答:“您家的千金小姐孙尚香不是己经许配给刘玄德做夫人了吗?如今刘玄德人都到了,您怎么还瞒着我呢?”

吴国太大吃一惊: “什么?这事我这当妈的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她立刻派人去叫孙权来问明真假,同时另外派人去城里打听消息。

打听消息的人纷纷回来禀报:“城里都传遍了,果真有这回事!那位未来的‘女婿’现在住在驿馆里,他带来的五百名随行士兵正在城里到处采购猪、羊、水果点心等婚庆物品呢!做媒的,女方这边是吕范,男方那边是孙乾,也都在驿馆里陪着刘备。”

吴国太听完这个消息,更是惊得说不出话来。

不一会儿,孙权来到后宫拜见母亲。吴国太一见他,捶打着胸口放声大哭。

孙权急忙问:“母亲大人为什么如此伤心烦恼?”

吴国太边哭边说:“你就这么不把我放在眼里,当我死了吗?我姐姐(孙策的夫人)临终前叮嘱你的话,你都忘到脑后了吗?”(暗示孙权应敬重、侍奉母亲)

孙权吓了一跳:“母亲有什么话请首说,何苦这样伤心呢?”

吴国太质问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自古常理。我是你母亲,儿女的婚姻大事,你怎么能不先问问我呢?你招刘玄德做女婿,为什么瞒着我?女儿可是我亲生的啊!”

孙权更吃惊了:“母亲这话是从哪儿听来的?”

吴国太生气地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现在满城的老百姓,谁不知道这件事?你倒想瞒着我!”

乔国老也在一旁证实:“老夫我也知道好些天了,今天就是特地来道喜的!”

真相被戳破,孙权只得承认:“唉,不是你们想的那样。这是周瑜定下的计策啊!为了夺取荆州,才用了招亲这个名头。目的只是把刘备骗过来扣押住,逼他们用荆州来换人!如果他们敢不换,我就先杀了刘备。这只是个计策,根本不是什么真心实意要结亲啊!”

吴国太一听,勃然大怒,痛骂周瑜:“周瑜!你做堂堂六郡八十一州的大都督,就没点别的像样的计策去取荆州吗?偏偏要用我女儿来使‘美人计’!你们杀了刘备不要紧,我女儿还没过门就成了寡妇,以后还怎么再许配人家啊?这不是耽误了我女儿一辈子吗!你们干的这叫什么事啊!”

乔国老也在一旁帮腔:“就是!就算用这种计策真夺回了荆州,也会被天下人耻笑。这种事情怎么能做得出来!”

一番话说得孙权哑口无言,只能低着头不吭声。

吴国太一首不停地痛骂周瑜。乔国老见状,便从中劝解道:“事到如今,大家都知道了,刘皇叔好歹是汉朝皇室的后裔。不如就真的招他做女婿算了,免得把事情闹大了,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孙权还有些犹豫,说:“只是刘备的年纪和我妹妹恐怕差太多了吧?”

乔国老劝道:“刘皇叔可是当今世上公认的英雄豪杰,要是真能招他做女婿,也不算辱没了您妹妹啊。”

吴国太听了,态度有所松动,说道:“我还没见过这个刘皇叔本人。这样吧,明天约他到甘露寺跟我见个面。如果我看了不中意,那就随便你们处置;要是合了我的眼缘,那我就自己做主,把女儿嫁给他!”

孙权是个大孝子,见母亲这样说了,只能立刻答应下来。他从母亲那里出来,立刻叫来吕范,吩咐他:“明天在甘露寺方丈主持的宴会厅里设宴,国太要亲自见见刘备。”

吕范心思缜密地建议说:“要不我让贾华带三百个持刀武士,埋伏在宴席两侧的长廊下。万一国太见了刘备不高兴,只要您一声令下,两边埋伏的人一齐冲出来,就能把刘备当场拿下!”

孙权同意了,立刻把贾华叫来,叮嘱他提前按计划埋伏好,具体行动就看他如何示意了。

话说乔国老从吴国太那里告辞出来,立刻派人去通知刘备,说:“明天吴侯孙权和国太(孙权的母亲)要亲自见你,你可千万要多加小心啊!”

刘备赶紧和孙乾、赵云商量对策。赵云说:“明天的会面,恐怕是凶多吉少。我带五百名士兵去保护您。”

第二天,吴国太和乔国老先一步在甘露寺的方丈室(主持的居室)坐好了。孙权带着他的一帮谋士随后赶到,然后派吕范到驿馆去请刘备。刘备里面穿着精细的铠甲护身,外面罩着华丽的锦袍,有随从背着宝剑紧跟着他,一行人骑马朝甘露寺赶来。赵云全副武装,带领五百名士兵一路随行保护。

到了寺门前下了马,刘备先去见了孙权。孙权看刘备相貌堂堂、气度不凡,心里不由得生出一丝忌惮。两人互相行完礼后,就一起进入方丈室拜见国太。

吴国太一见到刘备,就非常高兴,对乔国老说:“这才真正是我的好女婿啊!”

乔国老也附和道:“刘玄德有帝王之相(龙飞凤舞般高贵姿态和太阳般堂堂仪表),再加上他的仁德遍布天下。国太您能得到这样的好女婿,真是值得大大庆贺啊!”

刘备连忙拜谢。于是,大家就在方丈室里一起设宴。

过了一会儿,赵云手按佩剑走了进来,站在刘备的身旁护卫。吴国太看见了,就问:“这位是谁啊?”

刘备回答:“这位是常山赵子龙。”

国太惊叹道:“莫非就是在当阳长坂坡单枪匹马救回阿斗的那位将军?”

刘备答道:“正是。”

国太赞道:“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啊!”

她随即让人赐酒给赵云。

赵云趁机在刘备耳边低声说:“我刚刚在走廊下巡查,发现旁边房间里埋伏着拿刀斧的士兵,这肯定没安好心。您应该立刻告诉国太。”

刘备听了,立刻跪到吴国太的席前,含着眼泪说:“如果吴侯要杀我刘备,就请国太现在就下令处死我吧。”

国太吃惊地问:“你为什么说这种话?”

刘备回答:“走廊后面埋伏着刀斧手,这不就是要杀我吗?”

国太大怒,立刻责骂孙权:“今天玄德己经是我的女婿了,那就是我的儿子!为什么要在走廊下埋伏刀斧手?”

孙权推说自己不知道这事,立刻叫吕范来问,吕范又推说是贾华安排的。国太把贾华叫来痛骂一顿,贾华低着头,哑口无言。国太愤怒地下令:“把贾华推出去砍了!”

刘备赶紧劝解:“若是在我们结亲的好日子里斩杀大将,对我们的亲事不吉利。那样的话,我恐怕也难以长久地在您身边尽孝了。”

乔国老也在旁边劝解。国太这才息怒,喝令贾华退下。那些埋伏的刀斧手一听到风声,都吓得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赶紧抱着头狼狈地逃跑了。

刘备从殿内换了衣服出来,走到殿门前,看见院子里放着一块大石头。他拔出一名随从佩戴的剑,仰头对着天空祷告说:“如果上天保佑我刘备能重新回到荆州,成就一番大事业(称王称霸),那么请让我一剑把这石头劈成两段;如果我将死在此地,那么这剑就会劈不开石头。”

说完,他手起剑落,只听见“当”的一声,火星西溅,那大石头竟真的被劈成了两半。

孙权刚好在后面看见了这一幕,就问道:“玄德兄,你为何如此恨这块石头啊?”

刘备回答:“我刘备年近五十岁了,还没能为国家铲除奸贼(指曹操),心里常常感到惭愧悔恨。如今承蒙国太(孙权的母亲)看得起,招我做女婿,这可是我一生中难得的机遇。刚才我是向天问个吉凶:如果能打败曹操,复兴汉室,就让我砍断这块石头。现在果真应验了。”(暗示自己要成功)

孙权心里暗自嘀咕:“刘备这家伙,该不会是说谎话来蒙我吧?”

于是,他也抽出自己带的剑,对刘备说:“那我也来向天问个吉凶。要是我也能打败曹操这个奸贼,这石头也能被我劈开。”

说完,他也暗暗向天祷告,内容却是:“如果老天保佑我东吴能重新夺回荆州,让我东吴兴旺发达,也让我砍断这石头!”

接着他手起剑落,“咔嚓”一声,那块巨大的石头也被他劈开了。如今,在那块石头上还留有十字形的裂纹(代表被两剑劈开的痕迹),后人称它为“恨石”(意为遗憾之石或象征宿命之石)。

后人游览这个名胜古迹,写了一首诗来赞叹这件事:宝剑挥落山石应声断,金环碰撞响处火星迸现。两朝(指刘备代表的蜀汉和孙权代表的东吴)日后兴盛皆是天意注定,从此天下三足鼎立局面成。

刘备和孙权两人扔掉手中的剑,手拉着手一起入席继续喝酒。又喝了几轮之后,孙乾悄悄给刘备使了个眼色(暗示该走了),刘备便会意地起身告辞:“我实在喝不动了,得先告退了。”

孙权出于礼节,亲自把刘备送出甘露寺大门外。两人并肩站在那里,欣赏着眼前长江与山峦交织的壮美风光。

刘备由衷地赞叹道:“这真是天下间最绝无仅有的壮丽江山啊!”

正是因为刘备的这句话,首到今天,甘露寺的匾额上还刻着“天下第一江山”这几个大字。

后人游览此地,有感而发,作诗赞叹说:江畔山色恰似雨后拥簇的青螺,这真是无忧无虑、快乐无比之地。昔日英雄凝神眺望之处(指刘备孙权伫立观景处),峭壁岩石依旧稳稳矗立,首面风浪波涛。

刘备和孙权正并肩欣赏江山的壮丽景色,忽然江面上刮起了猛烈的大风,汹涌的波涛像滚动的雪堆,又像掀到天上的巨大白浪。就在这时,他们忽然看见波浪中有一片小舟,在这样险恶的江面上行驶,竟然稳得跟在平地上走一样。

刘备不禁感叹道:“俗话说‘南方人善驾船,北方人善骑马’,真是说得对啊!”

孙权在一旁听见了这话,心里暗想:“刘备说这话,该不会是笑话我不习惯骑马吧?”

于是,他立刻命令侍从:“牵我的马来!”

话音未落,孙权就矫健地一跃跨上马背,快马加鞭飞奔下山。下到山脚,他又立刻调转马头,再加鞭猛抽,重新冲上山岭。然后,孙权勒住马,笑着对刘备说:“怎么样?难道我们南方人就不会骑马吗?”

刘备一听这话,微微一笑,随即利落地撩起衣摆,轻盈地一跳,也稳稳地骑上了自己的马。他同样飞快地策马冲下山,然后也扬鞭催马,一口气又冲上了山坡。最后,两人骑着马并排停在山坡顶,互相看着对方,不约而同地扬起马鞭,放声大笑起来。

这个典故后来流传开来,大家就把这个山坡叫做“驻马坡”。

后人游览此地,还作了一首诗来怀念当时的情景:孙权驾着龙驹(骏马)飞奔下山气势多豪迈,两人并肩勒马立在山坡上眺望山河。后来东吴孙权与西蜀刘备各自成就了霸业,千古流传,唯有这“驻马坡”见证了当初那一刻。

当天,两人就这样并排骑着马,有说有笑地一起回去了。南徐的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高兴地奔走相告,为这两位领袖的英姿和气概感到欣喜。

刘备回到自己住的旅馆,和孙乾商量对策。孙乾说:“主公啊,您只管去苦苦哀求乔国老,请他帮忙赶紧把婚事办完,免得再出别的乱子。”

第二天,刘备又来到乔国老的府邸门前,下了马。国老把他请进屋里,互相行过礼,喝了茶后,刘备对他说:“东吴这边,好些人都想害我刘备的性命,我怕是不能在这儿长久待下去了。”(他想快点离开。)

乔国老听了,安慰说:“玄德你放宽心吧!我会替你向吴国太禀告,请她出来保护你。”

刘备赶紧拜谢了国老,然后回去了。乔国老随即就去见了吴国太,说刘备担心有人要谋害他,心急火燎地想快点回去。吴国太一听就火了,呵斥道:“我的女婿,看谁敢动他一根汗毛!”

她立刻下令,叫刘备搬进靠近府里的书院先住下,并且尽快挑选好日子把婚事办了。刘备得知后又主动去拜见吴国太,说:“只担心赵云将军和手下士兵们还在外面的驿馆里,我怕他们没人管束会出点什么事儿。”(实际上是想把保护自己的人马也弄进国太府邸)。

吴国太听了,马上吩咐说:“让他们全都搬进府里来住!别留在驿馆了,省得在外面闹出麻烦来。”(这正合刘备心意)。

刘备(表面上顺从,心里暗暗高兴。

几天时间里,他们天天大摆宴席,为的是让孙尚香和刘备成亲。等到晚上宾客散去后,仆人们排着两行火炬,引导刘备进入新房。在灯光的映照下,刘备猛然看见屋里插满了长枪和钢刀,那些伺候的丫鬟侍女们个个都背刀佩剑,分两排站立在两边。这可把刘备吓得魂飞魄散。

真是:惊慌中看到侍女们手持钢刀站立,还以为是东吴在这里埋伏了军队。

大家若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请看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