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道修真记
雷道修真记
当前位置:首页 > 仙侠 > 雷道修真记 > 第15章 呼吸吐纳之法

第15章 呼吸吐纳之法

加入书架
书名:
雷道修真记
作者:
闲剑骑虾转
本章字数:
5434
更新时间:
2024-12-03

一盏茶的工夫转瞬即逝,姬师姐收了法术,开始挑选弟子背诵。

她先后挑出五名女弟子和四名男弟子,众人答题的情况各异。有人对答如流,自信满满;有人磕磕巴巴,略显局促;还有人答非所问,说得乱七八糟,让人不知所云。姬师姐见状,蛾眉紧蹙,气得小脸泛红,可这一抹红晕却为她增添了几分娇艳之美。这娇艳之色竟让后面回答问题的男弟子们失了方寸,说话都开始结巴起来。雷鸣生在一旁瞧着,心中暗笑,暗自思忖:这些师兄真是太笨了,真是给男弟子们丢脸,我得再好好回忆一下,可别像他们一样。

提问了几人后,终于轮到雷鸣生。只听师姐问道:“何为十二经脉?”

雷鸣生一听,心中暗喜,这问题简单。他自信满满地回答:“十二经脉是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厥阴心包经……”

“任脉起于什么穴位?止于什么穴位?包含哪些穴位?”

“任脉起于曲骨穴,到唇下承浆穴,任脉包括……”

见雷鸣生回答得准确又流利,姬师姐的神情微微舒缓,露出满意之色,示意雷鸣生坐下。

“今日提问,女弟子答得不错,值得称赞,男弟子表现欠佳。刚才没答出来的,罚抄写歌诀十遍,明日早课交上来。”

“哎,我的天呐!” 被罚写的弟子们一片哀嚎,而回答正确的人则喜形于色,没被提问到的弟子则暗自庆幸。

“好了,安静。今日早课,我来主讲呼吸吐纳之法。此功理在于引外界后天之清气与体内先天之气相结合。

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是指肺吸,内呼吸则是胎息。古人云:吐惟细细,纳惟绵绵,呼吸需达到细缓、深长之境,那时呼吸轻浅细微,体内阴阳两气自然循环不止,便可达到胎息之境。

我们道家修炼,向来重视气息的作用。正所谓‘气聚则生,气亡则死’,万物皆赖气而生。古籍有载:‘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亦得数百岁’。

吐纳练息的要诀在于吸气时气贯注于丹田,呼气时气上引至百会,如此可吸取净气,排出浊气,有助于培蓄体内真气,能修真养性、延年益寿。吐纳之法可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之气,气足则身强体健,此乃固命之本,有此基础方可谈及更高层次的修炼。练习吐纳需注意以下几点:

身法

练功之时,最好身着宽松衣物,腰带不宜过紧,以利于气血流通。姿势采用盘坐,双手相叠置于丹田,男弟子左手在下,女弟子则右手在下。两耳排除外界声音干扰,凝神听息,双眼微闭,目光内敛,做到见光不见影,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

心法

《常清静经》有言:“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 这是要求人们时常摒弃杂念,杂念一生便即刻制止,再生再止,直至后念不生,久而久之,心底自然清静无物,如此方可施行行气之法。

我们第一步需先贯通任脉。行气时,先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从鼻中吸入清气,用意念将其咽入下丹田,以补充呼出之气。呼气务必要呼尽,吸气务必要吸满。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收缩。吸气时,意守丹田,将气下沉汇聚于下丹田,再运气上冲,经气海穴上十二重楼至膻中穴。这里需要大家熟知任脉每个穴位的准确位置,我这儿有一首任脉分寸歌:

会阴曲骨中线间:会阴位于两阴之间;曲骨在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取穴。

中极四寸三关元:中极在脐中下四寸;关元在脐中下三寸;

石门脐下数两寸:石门在脐中下两寸;

脐下寸五气海连:气海在脐中下一寸半;

一寸阴交上水分:阴交在脐中下一寸;水分在脐中上一寸;

下脘二寸建里三:下脘在脐中上二寸;建里在脐中上三寸;

四寸中脘上脘五:中脘在脐中上四寸;上脘在脐中上五寸;

巨阙脐上六寸安:巨阙在脐中上六寸;

鸠尾脐上数七寸:鸠尾在脐中上七寸;

……

喉结上方廉泉是:舌骨上缘中点,按之凹陷处是穴;

承浆下唇正中间:在颌下正中线,下唇缘下方凹陷处取穴。

穴位因各人高矮胖瘦体态不同而略有差异,你们在行气过程中需留意,若感觉有气沉之感,便是某个穴位的精准位置。

上述只是大体之法,然而过程中会有诸多难关,比如身法姿势不对,容易昏睡;两耳杂音不断,无法凝神;心不静则不能入定,呼吸之气无法到达丹田;任脉不能贯通等等,诸位日后修炼需一一克服。

好,我讲完了。下面的时间大家可以试着练习,但不要在此处,此处人多嘈杂,空气污浊不畅。诸位请各回各峰,寻一处清爽幽静之地开始练习。现在若没有问题,就可以离开了,有疑问的现在围过来,我再讲解一下。”

雷鸣生认真回想了一遍姬师姐所讲的步骤和过程,自觉并无遗漏和不解之处,便想拉着李二牛回开阳峰,可李二牛却说还有不懂的地方,拉着雷鸣生朝师姐身边走去,想再听一听。

两人走近,却发现姬师姐跟前早已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其中女弟子只占少数,大部分是男弟子。两人挤不进去,只能在外围等着。姬师姐让里圈众人盘坐于地,外围弟子或蹲或站,这样大家都能看到她讲话。待里面的人坐好,雷鸣生一眼就瞧见吴文化不知何时钻到了最前面,他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姬师姐呢。

忽然,吴文化耸动了几下鼻子,对姬师姐问道:“师姐,我似乎闻到一股淡淡的幽香味,好像是从你身上传来的,师姐是洒了什么香露吗?”

“你的鼻子倒是灵敏,这么淡的味道都能闻出来。此乃安神露,是用安神花和冰雾草再配以清晨的露水调制而成,香气淡雅悠长,有凝神静气之效。”

“怪不得我闻到这香味后,感觉脑子一下子就清静了,清爽许多。”

“我说这位师弟,你怎么把脸遮起来了呢?” 姬师姐笑着问道。

“我着凉伤风了,怕传染给旁人,所以戴着面巾。”

“哦,是吗?没有别的原因?” 姬师姐面带微笑,似有深意地问道。

“没有,没有别的原因。” 吴文化心虚地往外挪了挪。

这时旁边有人说道:“你都伤风了,遮着脸,鼻子还这么灵,要是病好了,那鼻子岂不是比狗鼻子还灵。”

众人闻听此言,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就连姬师姐也轻掩口鼻,笑了几声,然后正色道:“好了,回归正题吧,谁有问题抓紧问,一个一个来。”

这时,旁边一个男弟子问道:“姬师姐,吸入体内的净气,如何使其下行呢?”

“要使气下行,首要做到:意息相随。

息之一字,上自、下心 —— 自心为息。有心则有息,无心则无息;心动则息动,心静则息定。练功准备就绪后,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也就是眼观鼻,鼻观心,同时闭口合齿,舌抵上腭。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处,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当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吸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胸腹之间有横膈,这是气下沉丹田的主要阻碍,行气若能突破这层障碍,达到气沉丹田之境便易如反掌。”

“师姐,我刚才试了一下,怎么感觉有点胸闷胸痛呢?” 另一位女弟子问道。

“这是因为行气不当。行气之时,不可强迫压气,也不可强制憋气,不要过于执着勉强。运气时只要感觉不痛就往下压一点,发闷就往上提一点,上下调整,慢慢冲开,自已是能感觉到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