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16日,苏北宿迁的蝉鸣裹挟着湿热的风,掠过青砖灰瓦的老街。14岁的刘强东攥着皱巴巴的初中成绩单,白衬衫后背洇出大片汗渍。当他路过星芒汉堡店时,电子屏上跳动的招聘信息——学生兼职:月薪8000 + 奖金2000,能力优异者半年晋升店长,月入12000——像磁石般牢牢吸引住他的目光。
玻璃门滑开的瞬间,混合着芝士与烘烤面包的香气扑面而来。刘强东扶了扶鼻梁上的旧眼镜,望着店内身着汉服的服务员用触屏设备点餐,墙上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播放着全国星芒门店的热闹场景。收银台旁,20元全家桶的海报上,金黄酥脆的鸡翅与造型可爱的迷你汉堡让人垂涎欲滴。
“同学,想应聘?”店长王姐注意到这个盯着招聘启事许久的少年,递来登记表时,瞥见他袖口磨出的毛边,“我们现在缺后厨助手,主要负责食材预处理,愿意试试吗?”
刘强东的笔尖在纸上停顿片刻。他想起家中卧病的母亲,想起父亲在码头扛包时被磨出血的肩膀,想起自己偷偷攒钱想买的那本《计算机原理》。“我能吃苦,也学得快!”他抬头时眼神坚定,在“特长”栏写下:擅长数学运算,会修理简单电器。
入职第一天,刘强东被分配到食材分拣区。不锈钢操作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食材整齐排列:东北黑土地的土豆、云南高山的菌菇、苏北本地的散养三黄鸡。他惊讶地发现,每箱食材都贴着二维码,用店内的扫码设备一扫,便能看到种植户的姓名、生长环境甚至施肥记录。
“这是童总要求的‘透明供应链’。”带教师傅李叔擦着汗解释,“就像你读书要知道知识从哪来,咱们也要让顾客清楚食物的‘来龙去脉’。”刘强东若有所思地点头,默默记住了这个日后影响他商业理念的细节。
下班后,刘强东没有急着回家。他躲在员工休息室,翻开从图书馆借来的《现代企业管理策略手记》——这本书是他在店内书架偶然发现的,扉页上“童诗涵著”的字样让他对那位传奇女企业家充满好奇。当读到“数据是新时代的黄金”时,他突然想起白天看到的食材溯源系统,立刻掏出笔记本,密密麻麻记下自己的思考:能否用类似方法管理库存?
一周后的暴雨夜,店内的冷藏库突然报警。刘强东正巧在值夜班,他顺着警报声冲进仓库,发现制冷设备显示温度异常。想起自己曾帮邻居修过冰箱,他壮着胆子拆开外壳,很快发现是温控传感器故障。当他用临时拼凑的零件让设备恢复运转时,王姐举着应急灯冲进来,看到少年沾满油污却兴奋的脸,当场决定将他调入技术组。
在技术组,刘强东像块海绵疯狂吸收知识。他跟着工程师学习调试点餐系统,用大哥大请教远在杭城的雷军编程问题,甚至熬夜将门店的库存数据整理成图表。当他提出的“动态补货模型”让损耗率降低18%时,区域经理震惊地将报告首接发到了童诗涵的邮箱。
杭城,童诗涵的书房内,电脑屏幕蓝光映照着刘强东的照片与方案。她放大少年绘制的库存预警流程图,在批注栏写道:重点关注,可纳入“青苗计划”。随即拨通宿迁分公司电话:“给刘强东配一台台式电脑,允许他使用总部数据库。”
两个月后,刘强东迎来人生第一个转折点。当他带着自主开发的“智能排班小程序”站在区域经理面前时,会议室鸦雀无声。这个基于销售数据自动生成排班表的程序,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让员工满意度大幅提升。当天傍晚,他接到通知——晋升副店长,月薪涨到9500元。
发薪日那天,刘强东颤抖着将工资递给母亲。卧病在床的女人摸着崭新的钞票落泪:“东子,你比爸有出息。”少年转身跑到镇上的书店,买下那本心心念念的《计算机原理》,扉页上郑重写下:知识改变命运,代码创造未来。
与此同时,宿迁星芒汉堡店因刘强东设计的“学生专属优惠系统”客流量激增。放学后的少年们举着大哥大扫码点餐,屏幕上跳动的优惠数字让他们兴奋不己。更令人惊喜的是,他将苏北特色霸王别姬(甲鱼烧鸡)改良成汉堡馅料,推出的“西楚霸王堡”一跃成为全国爆款。
1987年12月,刘强东正式升任店长。就职典礼上,他穿着笔挺的制服,看着店内悬挂的“星芒之星”锦旗,想起半年前那个攥着招聘启事的自己。此时,他的大哥大突然震动,是童诗涵发来的消息:宿迁见,有些新计划想和你聊聊。
隆冬的宿迁飘起细雪,刘强东站在门店落地窗前,看着顾客们捧着热气腾腾的汉堡谈笑。玻璃上的雾气模糊了他的眼镜,却清晰了心中的方向。他知道,从接触到第一行代码、第一份商业计划书开始,自己的命运早己与这个时代紧紧相连。而童诗涵即将带来的“新计划”,将成为他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引领他走向更广阔的商业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