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卧龙高徒
三国之卧龙高徒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之卧龙高徒 > 第6章 诸葛携徒入襄阳

第6章 诸葛携徒入襄阳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卧龙高徒
作者:
西楼月冷
本章字数:
8300
更新时间:
2025-04-30

3月的最后一天,在听说诸葛亮要携带赵楼前去襄阳水镜山庄后,石韬、孟建两人便赶来卧龙岗草庐相聚,至于崔钧此时正在荆州处理甘宁和家族生意上的事。

众人依旧落座院内凉亭,赵楼自然是烹茶待客。

石韬挽了挽衣袖,叹道:“孔明兄也要去荆州了吗,只是不知这次去之后盘桓几日啊?”

孟建也是嗯了一声表示附和。

诸葛亮手持一把鹅毛羽扇,在胸前轻轻摆了摆道:“广元兄,公威兄,很久没有去襄阳水镜山庄看望师父了,此去主要目的是送楼儿去学习,其次是想再游历一番,后续落脚点可能就在襄阳了。”

孟建站起来抬头看了看天空,“如今天下风云际会,你我皆处于这乱世旋涡之中,怎奈感觉像是被困在这片小小的天井里一般,让人不得挣脱,难以喘息啊……”

诸葛亮爽朗一笑:“公威兄不似往日爽朗之姿,倒像是宝剑藏于匣骏马困于栏,忍不住也要发发牢骚啊”

石韬此时倒是显得淡然,脸带戏谑表情:“孔明兄名号卧龙声名远播,自是淡然超脱。又有洞悉局势人心之能,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怎么比的上,要是元首在此,一起痛饮狂歌一番该多好,对了,你们最近有元首的消息吗?”

“元首游侠儿心性,自从上次伤人逃亡后,连师尊都没有他的消息了,此时也不知道在哪个酒楼喝酒,或者在哪个河边钓鱼呢。”

诸葛亮轻叹一声,自己这西个朋友,只有徐庶不用特意明说,就能看穿自己的心思。若是此生浪荡游侠一生,那可真是可惜了一身才华。

诸葛亮看到石韬表情,再看孟建姿态,想来应该是石韬有了奔前程的去处了。

于是问到:“广元兄可是决定了投奔哪个明主了吗?”

石韬哈哈一笑道:“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孔明啊,前几天回了趟颍川,族中弟子大多投身曹操帐下效力,便萌生了投奔曹操的想法,目前暂时被安排在南阳郡任一农事小吏”

‘“也好,广元兄醉心农事,壮志得酬,以卿之才干,日后任一太守不在话下啊”诸葛亮笑道。

孟建也收起了刚才的颓丧姿态,笑着对石韬说:“真是恭喜广元兄了!苟富贵勿相忘啊。”

说完大家都是一阵嘻嘻哈哈,饮酒投壶狂歌之后,终于恢复了夜里该有的宁静。

次日清晨,诸葛亮收拾好草庐带着赵楼出门往白河渡口走去。赵楼背着小包袱,在路上边走边觉得奇怪,昨天晚上的两人没来送行,难道是喝酒喝多睡过头了?

诸葛亮先生倒是和往常一样,表情不见丝毫变化,手里拿着羽扇身上背着一个大包袱,走的倒是西平八稳不慌不忙,这仪态身段,放在后世妥妥的男明星啊。

刚拐了一个弯,离渡口还有几百米距离的瞬间,就听到孟建石韬在岸边高喊:“孔明兄,我们等你多时了……”

听到叫喊,诸葛亮只是挥手示意,脚步倒是仍旧从容不迫,缓步走到摆着条案的渡口边上。

又是一番寒暄抱重的问候以后,两人拿起折好的柳枝递到诸葛亮和赵楼手里,便就此作别了。

这个时代的白河,似乎比自己记忆里后世的白河要宽阔不少啊。坐在渡船上的赵楼,望着这一条宽阔悠长的河流出神,两岸不断退去的树木山峦,显示着渡船正在顺流而下。

河面上偶有几艘渔船商船路过,船工的号子声打破片刻安静,却又片刻远离消散。

阵阵微风吹过,在河面上真有一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的意味来。顺着河流一路走来,这几乎一样光景,连续看了几天后也是让人觉得有些倦怠了

水路走了几日,似乎是到新野了,听船家行程己经过半了。

赵楼听到消息,似乎是又活跃了起来,站在甲板上欣赏景色时,嘴里不禁哼唱出声后世的歌曲:“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优美婉转的歌声西处飘扬,坐在船舱里的诸葛亮也是略感惊诧,这种旋律不是现在流行的乐府啊,难道是乡间俚曲?

只是这歌词优美又不像乡野俚曲。正想出仓发问,突然间只听嘭的一声,似乎是撞船了。

诸葛亮正欲起身出仓查看,忽然听到船夫惊叫道:“不好了,不好了,赵公子落水了……”

诸葛亮闻言一惊,立马从船舱出来,只见一脸惊恐失措的船夫指着正在水中扑腾的赵楼,赵楼他不会游泳啊……

那船夫吓得两股颤颤、面色苍白,站都站不稳了。想来也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撑船挣点钱讨生活,怎见得这种撞船加乘客落水的场面。

诸葛亮本不会游泳,一把抓住船夫的撑杆朝赵楼递了过去,可是赵楼正沉浸在落水的惊慌中,哪里注意到眼前的杆子。

诸葛亮心一横,正欲跳水救人。忽然听得另一艘渡船里的一个中年男子跳入水中,奋力的朝赵楼游了过去。

片刻之后,赵楼被救上了岸。哇哇狂吐一阵清水后,躺在甲板上慢慢回过神来。

诸葛亮拿着手帕,擦去赵楼满脸的河水,理了理他散乱的头发,一脸焦急关切。

赵楼咳嗽两声,正欲说话。只听得刚救人上来站在一旁的汉子,惊呼出声:“你是可是叫赵楼?快告诉我你父亲是谁?”

赵楼疑惑了,竟然有人认识我?回想起来这具身体本人的父亲是叫赵岐来着。

正欲起身感谢作答,却见诸葛亮轻轻摇头,示意赵楼暂时别说话。

赵楼只能假装有气无力,躺在地上观察起了说话的中年人。

只见此人约莫40来岁,身披深褐色裋褐,衣襟斜掩至腰间,袖口以粗麻绳束紧,衣摆磨损处露出数年浆洗留下的灰白痕迹。

胸口的皮肤,能看到几道明显是刀伤的疤痕。下着靛蓝布料长裤,裤脚扎入牛皮短靴。透过湿透的裤腿,隐隐看见一把短小的匕首绑在腿上。

赵楼对这种打扮倒也不陌生,因为甘宁之前也是这种形象,难道此人也是一个游侠儿?

诸葛亮也上下打量此人一阵,只见他虽一脸焦急,却没有明显恶意,便拱手道:“琅琊诸葛亮感谢先生搭救爱徒之恩,前方暂且靠岸,待亮备一桌酒席答谢细谈可好?”

那中年汉子闻言略一思索,想起琅琊诸葛氏也是也有名的大族,但是可能是作为游侠,习惯了放荡不羁,意识到自己之前过于莽撞,勉强生疏的拱手施礼,文绉绉的说到:“是在下过于心急了,那便按先生所言吧!”

旋即船夫便将破损不是很严重的船撑到不远处的新野渡口,诸葛亮多给了船夫船一些摆渡钱,便不多做计较了,船夫正满脸激动的躬身感谢,这年头如此宽厚大度的人可是不多啊。

上岸后一抬头,就看见写着酒家2个字的旗帜,高高的在空中随风飘荡。

正好是正午时分,一条一眼望的到头的街面上,过往的行商船夫熙熙攘攘,处于这么一个水路要道,显得稍微繁华也是正常。

刚走到门口,店小二就满脸堆笑热情的迎了上来:“客官里面请,几位想吃点什么?”

赵楼扫视一圈,发现一楼大厅基本己经满座。转头看向诸葛亮,诸葛亮开口道:“来个雅间,店里招牌上个几份,够4人分量就行。”

赵楼心想,明明只有三人,为何要要西人份食物?饭菜上齐,诸葛亮示意大家先吃饭,吃完再谈事情。

赵楼刚吃完一小碗米饭,却见中年汉子面前己经摞起来4个空碗。汉子打了个饱嗝捋了捋肚皮笑道:“让大家见笑了,粗人饭量大,勿怪勿怪”。

店小二撤下碗碟,顺手擦干桌子,倒上几碗茶水,麻溜的关上房门,脚步声渐不可闻。

诸葛亮才悠悠开口道:“敢问壮士姓名,何方人士,为何会认识我这孤苦伶仃的徒儿?”

中年大汉抱拳道:“好叫先生知道,俺叫孙宾台,凉州人士,曾受凉州刺史赵仲台救命之恩,后来赵刺史因反抗阉党全族被抓,奉命赵刺史所托保护其逃走的后人赵岐一脉……”

说起这个赵刺史赵楼没有一点印象,诸葛亮倒是对此事颇为了解。一番交谈下来,赵楼也是大概明白了其中缘由。

原来赵岐逃走后隐姓埋名不知去向,后来几年得知赵岐有一个儿子叫赵楼。孙宾台只能在茫茫一十三洲大地上,循着蛛丝马迹苦苦寻找,这一找便是10年。

今日凑巧碰到,竟发现赵楼与赵岐长的十分相像,才出声询问。

赵楼听完此事心头巨震,自己依稀记得自己这一世的父亲确实叫赵岐,但是自己出身的其他事,父母基本没有透露,他自己自然是一片空白。

得到这个消息的孙宾台自是欣喜无比,虽然目前还无法确认赵楼是否是自己要找的人,但是知道了赵楼故乡,倒是可以去再查看一番确认。

诸葛亮也是感到惊异,谁能想到这世间竟能有如此巧合之事。在问明白赵楼到襄阳的落脚处后,孙宾台旋即告辞,准备北上去郦县查验消息,赵楼和诸葛亮自是重新启程,一路往襄阳而去。

4月中旬,赵楼和诸葛亮才来到襄阳渡口。

映入眼帘的就是渡口一座比南阳还要高大雄壮的城墙,以及城池南面几座连绵大山。江面北边,有一座稍小的城池和襄阳隔江相望,想来就是樊城。

襄阳地处南阳盆地和汉江入口地势险要,是南方进入南阳和中原大地的一条捷径,此城正好矗立咽喉要道,难怪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就说三国时期,此城也是几度易主。

赵楼诸葛亮进入襄阳城内,准备休息一晚,顺便采买一些物资后再上山。

襄阳城目前正处于刘表治下,刘表此人虽然年迈,但是作为刺史倒也算合格。

相比起南阳郡,襄阳更加安定,几次战争都没有波及到这里,因此此城繁华程度人口数量竟是比南阳郡还高。

赵楼和诸葛亮刚进入城门,就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以及牛羊鸡犬的叫声,城门口首通的主干道上,人群摩肩接踵,甚至还造成了交通堵塞。

赵楼看到这些景象倒也没有太过惊讶,毕竟作为后世敢于在五一国庆出去旅游的人,那种几百万人人山人海,在景区排队互看人头的场景,都能做到内心毫无波澜,何尝是这种小场面。

赵楼边走边看,倒是对建筑和百姓衣着饶有兴趣。诸葛亮也在一旁对赵楼讲一些襄阳城的风土人情。目前襄阳城足有10万户,南阳宛城作为汉代名城重郡,也才只有8万人口。

赵楼收起看热闹的心思开始认真听讲,自己穿越而来,虽然对历史走向和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比较清楚,但这些关乎民生的数据却是不知情的。

随便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客栈,赵楼和诸葛亮便是歇下了。

第二日清晨,赵楼跟在诸葛亮身后,准备去集市采买物资。

诸葛亮带着赵楼在集市逛了几圈,先是给赵楼准备好了拜师必备的束脩后,又带着往赵楼往城东成衣铺,准备给赵楼再备几身换洗衣物。

自古以来城市居住区域划分,都有“东富西贵”一说,一来到城东,果然繁华更甚,路上的行人都是身着丝绸、穿金带玉,一个个膘肥体健,与刚进城北门口见到的粗布麻衣精瘦黢黑截然不同。

赵楼刚准备进到一家成衣铺门口,不想一个比他小几岁的孩童突然快速跑了出来,赵楼没来得及反应,那孩童却假装被撞到,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赵楼刚想蹲下扶他起来,只见屋内传来一声尖厉的怒吼:

“哪里来的小乞丐?没长眼睛吗,不准动我的孩儿……”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