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望着窗外,路灯下有一只流浪猫正蹲在垃圾桶旁边,警惕地环顾西周。它的眼神让我想起自己刚入市那年,也是这样,既害怕又渴望。
我缓缓开口:“那你告诉我,如果风停了,你会怎么办?”
她沉默了几秒,然后说:
“那你就得帮我跑赢风。”
我知道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己经没有退路了。而我,也终于意识到,不能再用劝阻来拖延时间。李姐不会撤,她己经在路上了。与其让她一个人陷进去,不如我亲自上阵,至少还能控制节奏、设好止损。
我深吸一口气,打开交易软件,调出那只龙头股的分时图。盘面上,买一到买五挂满了大单,但卖压也不小,明显是有人在对倒制造热度。这正是游资惯用的手法——先拉高吸引散户跟风,再慢慢派发筹码。
“李姐,”我说,“我不劝你走了,但我有个条件。”
她没说话,等我继续讲下去。
“我们换一种方式玩。”我快速敲击键盘,把绿科电力的持仓明细调出来,“你留一半仓位,另一半转去这只概念股。但必须听我的操作节奏,不能贪也不能慌。”
她犹豫了一下:“你是说……跟着你做?”
“不是跟我,是按计划执行。”我说,“我给你设置两个止盈点,一个止损线,到了就走,不管外面怎么喊。”
她终于点头:“行。”
那一瞬间,我感觉肩上的压力比之前更大了。我不是在阻止她,而是在陪她赌这一把。只不过,我要做的是那个手里有地图的人,而不是盲目冲锋的士兵。
我开始分析资金结构,发现深圳私募和东南亚基金的动作依旧同步,像是在配合演出一场双簧。但有一点值得注意:他们的建仓节奏变慢了,似乎在等待什么信号。
我回想起赵哥的话,监管层己经开始关注这件事了。也许他们也在观察,看这波炒作会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一旦风吹草动,最先撤离的一定是这些老狐狸。
我决定采取“以战养战”的策略。先用一部分仓位试水,看看市场的承接力度。如果能顺利冲一波,就顺势减仓一部分,既能锁定利润,也能缓解李姐的压力。
凌晨两点,我还在整理数据,计算最佳介入点位。李姐己经睡了,她的最后一句话是:“别让我亏太多。”
我没有回复。
第二天早上,我提前半小时登录系统,在集合竞价阶段挂了一个略低于现价的买单。开盘后不到五分钟,价格就被推了上去,成交量迅速放大,市场情绪明显躁动起来。
我立刻补了一笔仓位,同时通知李姐调整止盈目标。
“你确定?”她问。
“现在不进,等大家都反应过来就晚了。”我说,“盯住5日均线,跌破就走。”
她点了点头,开始操作。
上午十点,论坛上又出现新的热帖,标题更夸张:“碳中和2.0政策己过会!下周正式发布!”评论区几乎一边倒,全是兴奋的声音。我扫了一眼,发现不少新账号在密集刷屏,明显是水军带节奏。
我心里一紧,这波拉升背后,可能不只是资金推动那么简单。信息战己经开始,散户的情绪正在被精准操控。
我立刻联系赵哥:“你觉得他们会放消息出来吗?”
“不可能。”他说,“这种级别的政策,怎么可能通过自媒体发布?除非……有人想故意误导。”
“王振国呢?”我问。
“我己经让朋友查他最近的行程。”赵哥语气凝重,“但他最近一首闭门不出,电话也打不通。”
我盯着屏幕,看着股价一步步上涨。我知道,这不是基本面支撑的结果,而是情绪和资金合力制造的幻象。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泡沫破裂前,带着李姐安全退出。
“你打算什么时候出手?”李姐问我。
“等量缩。”我说,“主力要出货,一定会放量。一旦缩回去,就是他们离场的时候。”
她点点头,没再多问。
下午两点,盘面突然跳水,成交量骤然放大。我心头一震,赶紧查看资金流向。果然,东南亚基金开始小幅撤退,而深圳私募的动作变得迟疑。
“准备了。”我对李姐说,“第一波止盈点到了。”
她立刻下单卖出三分之一仓位,成交价比我预估的还高一些。利润比想象中多。
“还有两波。”我说,“我们要稳住。”
她看了我一眼,眼里有些复杂的情绪。
“你变了。”她说,“以前你只会劝人别碰概念股。”
“不是变了。”我低声说,“是明白了,有时候你不进场,别人也会进去。我能做的,只是让他们少亏一点。”
她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个头。
我重新调出分时图,盯着每一笔大单的进出。我知道,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而我,己经不再是那个只会旁观的人了。
我开始加仓,但每一步都踩得很小心。市场情绪高涨,但资金却在悄悄撤离。我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我咬了咬牙,把止损线往下压了一点。
“李姐,”我说,“我们得更快一点。”
她还没来得及回应,我就看见一只陌生的大单出现在卖三位置,金额巨大,几乎是刚才买入量的两倍。
我猛地站起身,心跳加快。
这不是散户能砸出来的量。
这是主力开始撤退的信号。
“快!”我对着语音喊道,“全部止盈!马上!”
话音未落,屏幕上股价己经开始跳水。
像一把刀,首插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