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之后,慕容云歌与皇帝慕容桓并肩朝着御书房徐徐走去。慕容云歌表面神色轻松,步伐悠然,然而微微蹙起的眉头却泄露了他内心的思绪,朝堂上的风云变幻如同一团迷雾,在他心中萦绕不散。
踏入御书房,慕容云歌下意识地环顾西周,确认西下无人后,嘴角微微上扬,轻轻一笑。那笑容看似随意,却蕴含着几分对这复杂朝局的感慨。
此时,皇帝慕容桓正低头沉思着朝堂之事,双眉紧锁,嘴唇紧抿,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听到慕容云歌的笑声,他下意识地抬起头,眼中满是疑惑,那疑惑如同层层迷雾,瞬间笼罩在他的眼眸之中。他恭敬地问道:“十八叔,您笑什么呀?”虽说慕容桓实际年龄比慕容云歌大两岁,但在他心里,这位十八叔足智多谋,在朝堂上屡立奇功,功绩赫赫,自己对他是发自内心的敬重与佩服,以至于说话间不自觉便带上了几分亲昵,仿佛在向长辈撒娇询问。
慕容云歌抬眼看向慕容桓,笑意依旧挂在脸上,可眼中却透着一丝无奈,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我在笑你这后宫啊,实在是不让人省心。你瞧瞧,这几次朝堂上闹出的乱子,哪一次少得了后宫在背后搅和。”说到这儿,他的笑容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担忧,眼神中满是对慕容桓的关切。毕竟,慕容云歌是真心为慕容桓头疼这后宫之乱,深知其对朝局稳定的影响。
慕容桓听了这话,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般,扁了扁嘴,随后一屁股重重地坐在龙椅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他脸上满是苦恼之色,双眉拧成了一个“川”字,抱怨道:“十八叔,您可别取笑你可怜的大侄儿了。古往今来,这后宫里想要参政的人可不少啊,我每天为这事头疼得很。”说罢,他无奈地叹了口气,那声叹息仿佛带着千斤重的压力,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无奈,整个人仿佛瞬间被抽走了几分精气神。
慕容云歌见状,摆了摆手,神色变得认真起来,语气沉稳地说道:“这事我确实不好插手,毕竟后宫之事,终究还得你自己拿主意。不过呢,我倒是有另一件事想和你商量。逸尘年纪尚小,你皇婶心疼他,觉得国子监学风浓厚,能让他增长见识,便想让他去那儿读书。这不,她非得让我来求你点个头。”慕容云歌一边说着,一边仔细观察着慕容桓的神色,眼神中带着一丝期许。
慕容桓听了,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如同春日里消融的积雪,脸上露出一个温和的微笑。他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许之色,目光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说道:“这可是好事啊!忠义侯聪明伶俐,去国子监读书,多学些知识,日后也好为朝廷分忧。十八叔您这话说的,这么好的事,朕岂会不答应。其实以您和皇婶对逸尘的教导,您自己做主就好,不用特意来问朕的。”
慕容云歌见慕容桓答应得如此爽快,心中也十分高兴,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赶忙拱手说道:“那就多谢陛下了,逸尘若知道陛下如此厚爱,必定更加勤奋读书。”慕容桓笑着摆了摆手,语气亲切地说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十八叔不必如此客气。”两人相视一笑,那笑容中充满了叔侄间的情谊,御书房内原本凝重的气氛也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慕容云歌离开皇宫后,皇帝慕容桓坐在龙椅上,沉思片刻,而后叫来刘公公,吩咐道:“去,把几位内阁大臣请来。”刘公公领命,匆匆离去。不多时,几位内阁大臣鱼贯而入,他们神色恭敬,整齐地站在殿中,向皇帝行礼。
慕容桓看着几位大臣,神色略显苦恼,缓缓说道:“此次皇叔不仅救了皇后,还救了朕,诸位爱卿觉得该如何赏赐?总不能因为我们是亲叔侄就不有所表示吧?”慕容桓实在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便把这烦恼抛给了大臣们,毕竟日后赏赐若是重了或是轻了,就和他没关系了。当然,他心里也明白自己十八叔不会在乎这些赏赐,但就怕那些言官拿此事大做文章,把没多大的事渲染得如同血流成河一般严重。
一位大臣上前一步,躬身说道:“臣以为,投其所好来赏赐,方能体现陛下心意。”
另一位大臣紧接着说道:“臣认为,可加封称号,再赏以金银,如此既显陛下恩宠,又不失庄重。”
随后,又有大臣开口:“臣以为……”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慕容桓听着大臣们的建议,不由得微微皱眉,心中仍在权衡。片刻后,他摆了摆手,示意大臣们安静,而后缓缓说道:“好了,朕决定,赏皇叔京城繁华地段商铺二十间,这商铺乃是京城商业命脉所在,可保皇叔生活富足;赐郊外精致庄园西座,让皇叔闲暇之余能享田园之乐;赏良田千顷,以彰皇叔对国家根基的重视;白银一百万两,黄金一万两,以表皇叔功绩非凡。另外,赐称号‘逍遥辅政仁义大德亲王’,此称号彰显皇叔的仁德与辅政之功;赐兵符,掌兵三十万,皇叔谋略过人,掌兵可保我朝边境安宁;加封天擎殿文苑大学士,皇叔才学渊博,此位可让皇叔更好地为朝廷培养人才。至于王妃,赏锦缎三百匹;首饰三百件;婢女六十名,太监六十名,以彰显王妃尊荣,赐称号‘贤惠良淑逍遥王妃’。诸位意下如何?”慕容桓说完,目光扫过众人,等待着大臣们的回应。
大臣们听闻皇帝的决定,一时之间,御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率先出列,躬身行礼后,脸上带着几分忧虑说道:“陛下,王爷对朝廷忠心耿耿,此次又立下大功,赏赐固然丰厚,但赐兵符掌兵三十万,恐怕有所不妥。王爷虽为皇叔,忠诚不二,然而手握重兵,难免会让朝中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议论纷纷,无端猜测,于王爷清誉有损,也恐会引起朝堂动荡啊。”老臣说完,抬起头,目光恳切地看着皇帝。
紧接着,一位年轻些的大臣也站了出来,神色恭敬却又带着一丝急切:“陛下,臣也认为这兵符赏赐需谨慎。如今边境虽无大战,但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三十万兵力非同小可,若调配稍有不慎,恐生变故。不如削减兵权,改赐其他更为实际的赏赐,以保大局安稳。”
然而,另有一位大臣却持不同意见,他向前一步,昂首说道:“陛下圣明!王爷才智超群,谋略过人,有王爷掌兵,实乃我朝之幸。况且王爷对陛下忠心可鉴,赐兵符掌兵,既能彰显陛下对王爷的信任,又能让王爷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保我朝边疆太平。至于那些无端的猜测与议论,不过是小人之心,陛下无需理会。”
还有一位大臣皱着眉头,思考片刻后说道:“陛下,关于天擎殿文苑大学士一职,虽王爷才学出众,但此职位向来负责教育与选拔人才,关乎国家未来栋梁。王爷公务繁忙,恐难全身心投入,这对朝廷人才培养或许并非好事。是否可考虑另赐他职,以发挥王爷更大的作用?”
一时间,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目光纷纷投向皇帝,等待着他的定夺。慕容桓听着大臣们的不同意见,神色凝重,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各位大臣所言皆有道理,这赏赐之事,既要表达自己对皇叔的感激与恩宠,又要权衡各方利弊,确保朝廷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