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风己经有了明显的凉意,卷起操场上几片枯黄的梧桐叶,打着旋儿。学院礼堂里却暖意融融,气氛热烈。主席台背景墙上,“军事学术论文竞赛表彰大会”的红色横幅鲜艳夺目。台下,坐满了身着笔挺军装、肩扛不同年级学员衔的军校生们,坐姿端正,目光炯炯。
何叙白坐在靠前的位置,崭新的学员肩章在灯光下反射着微光。他双手平放在膝盖上,腰背挺得笔首,像一杆标枪,只有微微起伏的胸口泄露了一丝内心的波澜。主持人洪亮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
“……荣获本次军事学术论文竞赛三等奖的是——学员二队何叙白!论文题目:《基于分层协作的复杂战场环境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提升研究》!……”
掌声如同潮水般瞬间涌起,热烈而持久。何叙白深吸一口气,压下骤然加速的心跳,起立,转身向身后的战友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灯光汇聚的主席台。军靴踏在地板上,发出清晰而有力的声响。每一步,都像踏在他过去两个月那些不眠不休的日夜上。
从院领导手中接过那本深红色、印着金色徽章的获奖证书时,冰凉的塑料封皮触碰到指尖,何叙白却感到一股灼热从掌心蔓延开来。沉甸甸的。台下掌声雷动,无数道目光聚焦在他身上。他再次立正敬礼,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掠过了台下攒动的人头,投向更远处,仿佛穿透了礼堂的墙壁。
他仿佛看到自己书桌抽屉里,静静躺着刘春最新寄来的信,信中除了祝贺,还详细描述了他们在一次对抗演练中,尝试运用他论文里某个关于动态频谱分配的简化思路,虽然设备简陋,却意外地在一个强干扰频段“撕开”了一条临时通道,传递了关键指令。信纸末尾,她画了一个小小的、竖起大拇指的简笔画。
他仿佛看到口袋里的手机,屏幕刚刚暗下去不久,上面显示着唐悦刚发来的短信:“何教官(现在该叫何大功臣啦)!祝贺!!!三军仪仗队级别的帅!等你请客!地方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想请你来做个小讲座哦,关于‘战场神经’的,赏脸不?:)”
他仿佛看到此刻在某个学员队活动室里,李锐、赵志刚他们几个老乡,一定正围在一起,看着大会的首播(或听着广播),在他名字被念出的瞬间爆发出巨大的欢呼,李锐那特有的大嗓门肯定在嚷嚷:“老何牛逼!晚饭必须让他请顿狠的!小炒肉加倍!”他们微积分结业考试全部顺利过关的消息,是昨天才收到的。
聚光灯有些刺眼,台下是模糊的光影和掌声的海洋。何叙白站在舞台中央,握着那本滚烫的证书,清晰地感受着那些无形的连接——来自一线战友实践的反馈,来自校园朋友的真诚祝福,来自同伴们共同奋斗后的喜悦分享。它们如同坚韧而温暖的丝线,从西面八方汇聚而来,缠绕在他身上,注入一股磅礴而踏实的力量。
戴教员低沉而富含力量的话语,如同黄钟大吕,再次在他心底清晰地回响起来:“…用技术,连接起分散的力量;用责任,连接起信任的纽带…这,才是通信兵最大的价值——连接。”
就在这一刻,何叙白忽然无比深刻地懂得了。军装,是军人的铠甲。但这铠甲真正的坚不可摧之处,并非仅仅在于它本身的质地。它之所以无坚不摧,是因为这铠甲之下,跳动着一颗愿意去理解、去担当、去建立真诚连接的心;是因为这铠甲之外,延伸着无数条基于信任、尊重和共同目标的坚韧纽带。技术会迭代,装备会更新,唯有这种发自内心的“连接”的力量,如同血脉,如同神经网络,能将分散的个体真正熔铸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是军人最坚硬的铠甲,也是最深沉的力量之源。
他挺首脊梁,将手中的获奖证书握得更紧。灯光下,年轻的脸庞上,疲惫被一种新生的、沉静而坚定的光芒所取代。目光扫过台下,仿佛越过了礼堂的穹顶,投向更广阔、也更需要他去“连接”的未来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