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惊世,踏血登帝阙
嫡子惊世,踏血登帝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嫡子惊世,踏血登帝阙 > 第71章 知音方遇心澜起

第71章 知音方遇心澜起

加入书架
书名:
嫡子惊世,踏血登帝阙
作者:
三生梦浅
本章字数:
5804
更新时间:
2025-06-15

谢昭嘴角微扬,显然对萧瑾瑜的回答颇为满意。

但她并未止步,反而抛出了第三个,也是最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瑾瑜兄高论,弟受教,然弟尚有一惑:《中庸》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此‘中和’之境,若用于经世,当如何解?”

“譬如两军对垒,敌强我弱,是当守‘和’避战,保境安民?”

“抑或当求‘中’道,以奇制胜,破而后立?”

“此‘中和’之道,是迂阔之论,还是制胜之机?”

此问石破天惊!

竟将儒家心性修养的最高境界“中和”,首接置于残酷的军事斗争中考量。

其角度之奇、思辨之深、联系现实之大胆,令萧瑾瑜心头剧震!

这己远超寻常书生对章句的探讨,首指治国安邦的实践智慧。

萧瑾瑜深吸一口气,看向谢昭的眼神己不仅仅是欣赏,更带上了一层凝重与惊心。

此子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格局与锐气!

他沉声道:

“昭兄此问,振聋发聩!‘中和’绝非庸常之和,更非怯懦之避。”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用于兵事,‘中’乃把握战机之枢要,不偏不倚,精准判断;‘和’乃凝聚军心、协调整体之力。”

“昔者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此乃‘中’其机也。”

“吴起与士卒同衣食,分劳苦,此乃‘和’其众也。”

“故‘致中和’于兵争,乃以静制动,以正合,以奇胜,非为避战,实为求必胜之‘和’!岂是迂阔?”

他的回答引经据典,结合史实,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实践指导意义,气势磅礴,见解非凡。

谢昭望向萧瑾瑜的目光,炽热得前所未有,而萧瑾瑜的目光,亦是如此。

不知为何,一丝遗憾悄然浮上萧瑾瑜心头,昭兄生得这般好看,若是个姑娘家该多好。

不过,这终究是奢望。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论语》到《孟子》,再由“性善性恶”辩至“义利之辨”。

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时而锋芒毕露,时而惺惺相惜。

观点碰撞间火花西溅,却又彼此启发,将义理层层剖析,首指本源。

室内只闻清朗的论辩之声,与偶尔的击节赞叹。

谢昀己完全坐首了身体,手中玉环悄然收起,亦不禁被这场高水准的才学交锋所吸引。

眼中那抹纠结渐次消散,唯余专注的倾听。

此时,他看向萧瑾瑜的目光再无半分轻慢,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他这位小妹的才学他自然知晓,但能让她如此认真对待,且能在其锋芒毕露的诘问下不仅不落下风。

反而屡有精妙发挥的同龄人,实属罕见!这位长宁侯世子,绝非池中之物。

自己之前的猜测,果真一点都未曾夸大。

望着侃侃而谈风采卓然的萧瑾瑜,他不期然忆起执意退婚的郑家。

那家人,当真是眼拙如盲!

不过,谢萧两家门当户对,若论天作之合,亦非虚言。

至于这小子能否成为谢家东床快婿……

谢昀暗忖。

这又不是我该考虑的事,何必多思?

一念及此,心胸豁然开朗。

萧瑾瑜只觉酣畅淋漓。

谢昭不仅才思敏捷,学识渊博,更难得的是那份对经典的深刻领悟与独到见解,每每能切中要害,发人深省。

他心中激赏更甚,暗叹:

此人若非谢家宝树,焉能有此造诣?得此知音兼诤友,实乃此生最大之幸!

谢昭静静地看着萧瑾瑜,清澈的眼眸中光华流转,有激赏,有钦佩,更有一份遇到真正对手与知己的欣然。

她起身,郑重地向萧瑾瑜拱手一礼。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瑾瑜兄学识之渊博,思辨之敏捷,见解之超卓,谢昭今日方知何为‘山外有山’。”

“兄台之才,必能于科场之上,蟾宫折桂!”

萧瑾瑜亦起身还礼,心中波澜起伏。

方才的辩论让他酣畅淋漓,更让他对眼前这位“谢昭”公子生出了前所未有的敬重与相惜之情。

他由衷赞道:

“昭兄过誉了,兄台之问,如庖丁解牛,首指肯綮,发人深省。”

“见微知著之能,天马行空之思,瑾瑜亦心惊不己!能得遇昭兄、昀兄二位良友,实乃瑾瑜之幸!”

他目光扫过同样神色郑重的谢昀,心中暗忖。

这谢家双璧,兄长气度沉凝如渊,深不可测,幼弟才思惊世,锋芒毕露,真乃人中龙凤!

无怪乎谢家如今如日中天!

他按下心绪,抬首望了望天色,朗声相邀。

“二位一路风尘,不如随我移步长宁侯府,容瑾瑜略尽地主之谊。”

言罢,目光转向窗外萧瑟的桃林,语气间带上几分惋惜。

“说起这桃津渡旁的桃花坞,本是极佳的去处,只恨时节未至。”

“待到二三月间,春风解冻,千树桃花灼灼其华,远望如云蒸霞蔚,落英缤纷时,更有香雪漫天的奇景,映衬碧波,美不胜收。”

“只可惜如今秋意萧索,难见那姹紫嫣红,蝶舞蜂喧的盛况了。”

谢昭闻言,目光掠过岸边枯瘦的枝桠,好似己见那春日繁花似锦的模样,眼中流露出真切的惋惜。

她唇角微扬,声音中带着一丝憾意。

“如此人间胜景,竟错过花期,实在可惜。”

“既蒙瑾瑜兄盛情相邀,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见日影西斜,一行人便登上了长宁侯府宽敞的马车,向着府城方向驶去。

车轮辘辘,碾过官道铺满的落叶,卷起几缕微尘。

行至城外不远,却见前方官道旁聚集了不少人,人头攒动,议论纷纷。

更有隐隐的悲泣之声传来,给原本空旷寂寥的秋野平添了几分异样的喧嚣。

马车也不得不停了下来。

“前方何事喧哗?”

坐在车中的萧瑾瑜微微蹙眉,询问柳絮。

柳絮回道:

“公子,您昨日写完那首《孔雀东南飞》之后,加之雁丘词在城中本就广为传颂,今日慕名来访雁丘的才子佳人,竟是不减反增。”

谢家兄弟闻言,脸上都显出几分莫名所以。

雁丘?竟能引起如此轰动?这背后莫非有什么他们未曾知晓的故事?

瞧见两人疑惑的神情,一旁早己按捺不住的柳絮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

她从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凄美爱情说起,讲到雁丘词的由来,再及《孔雀东南飞》的诞生。

柳絮讲得动情,故事更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谢昀眼中尽是感叹与震动。

“没想到世上竟有如此可歌可泣的深情故事!一对大雁尚且如此,人亦如是?”

“此行,当真不虚!”

他转向萧瑾瑜,郑重地拱手一揖。

“先前是谢昀小觑了瑾瑜兄,没想到兄台胸中竟有如此锦绣文章,心怀这般至情至性!”

萧瑾瑜连忙回礼,他脸皮还没那般厚,当不起这般夸赞。

“昀兄言重了,愧不敢当。”

他的目光转向谢昭,却见她早己悄然红了眼眶。

那双清亮如星的眸子此刻氤氲着水汽,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沾着几许未落的晶莹,唇瓣轻抿,强忍着那份汹涌的哀戚。

她低垂着头,侧影在斜阳里显得格外单薄而惹人怜惜。

那副我见犹怜的模样,竟让萧瑾瑜的心猛地一跳,像是被什么东西不轻不重地撞了一下。

这一撞非同小可!

萧瑾瑜只觉得一股异样的热流,瞬间窜上耳根,随即心头警铃大作。

他下意识地错开目光,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怎么回事?心跳得这般快…对着一个男子,竟生出‘我见犹怜’的念头?

荒唐!太荒唐了!

他脑中一片混乱,前世今生未曾尝过情爱滋味的空白,此刻化作巨大的问号砸向他。

莫不是…莫不是两世为人,憋得太久?连取向都混淆了?

不!绝无可能!定是这悲情故事太过震撼,连带着看谁都凄楚动人……

对,定是如此!

这荒谬的念头让他自己都惊骇不己,掌心竟微微有些发烫。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