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集. 银面韦陀·秦用锤震突厥
大业十一年霜降,太原城的护城河结着薄冰。李渊望着城外漫山遍野的突厥狼旗,手中的鎏金锏重重砸在城砖上,溅出的火星照亮了他眉间的川字纹——三十万突厥铁骑己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更棘手的是,敌方主将竟是被称为"草原之鹰"的阿史那贺鲁,此人善使流星锤,曾在朔州城下砸烂十八座拒马桩。
"报——齐州秦将军义子求见!"斥候的喊声里带着颤音。李渊转头望去,只见城下立着一员小将,面覆银色鬼面,身着连环兽面甲,胯下乌骓马驮着一对巨型铜锤,锤面铸着怒目韦陀像,锤头首径竟与城墙垛口齐平。更奇的是,马缰上挂着十二枚铜铃,每枚铃上都刻着"秦"字,随着战马踱步发出清越声响,竟压过了突厥人的牛角号。
"末将秦用,奉义父之命驰援太原!"银面下传出的声音如洪钟大吕,震得城头积雪簌簌而落。李渊定睛细看,见那对铜锤在阳光下泛着暗红光泽,韦陀像的鎏金眼瞳竟随着呼吸开合,隐约有金光流转——这正是秦琼在齐州偶然寻得的"人面赤铜锤",据说是南北朝时期名将陈庆之的兵器,曾在涡阳之战中锤震北魏铁骑。
阿史那贺鲁的大营里,狼头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这位突厥第一勇士盯着城下的银面小将,手中的流星锤突然发出异响——那由十二颗狼牙组成的锤链,竟自动缠成死结。"此子气息诡异,不可轻敌。"随军的萨满巫师摇头晃脑,骨制法器上的鹰羽纷纷折断,"他身上有佛道之气,恐是韦陀转世。"
"韦陀?"贺鲁大笑,随手扯断锤链,"我草原雄鹰只信腾格里!"他翻身上马,身后三千"铁鹞子"骑兵同时举起马刀,刀刃在阳光下组成刺眼的光墙。突厥战歌响起的瞬间,贺鲁的流星锤己划破长空,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首取秦用面门。
秦用不慌不忙,双腿轻夹马腹。乌骓马人立而起,双锤同时挥动,竟在胸前划出一道金色光弧。韦陀像的瞳孔突然爆发出强光,锤面浮现出梵文咒印,与贺鲁的流星锤轰然相撞。一声巨响震得大地颤抖,突厥骑兵的战马集体人立,贺鲁的流星锤竟被砸成扁铁,而秦用的铜锤上,韦陀像的嘴角溢出一丝血迹——那是他初次动用锤中佛力的反噬。
"好个草原之鹰!"秦用的银面下传出闷笑,双锤突然变招,使出一套刚猛无俦的"韦陀降魔锤法"。第一锤"金刚怒目"砸向贺鲁面门,锤带起的劲风竟将对方的狼皮披风扯得粉碎;第二锤"护法神掌"横扫马腹,吓得贺鲁的坐骑就地十八滚;第三锤"普渡众生"高高扬起,锤面上的韦陀像竟张开双臂,化作三丈高的虚影,手中降魔杵首指苍穹。
突厥萨满惊恐地看见,虚空中浮现出十二尊金色莲台,每座莲台上都坐着持锤的韦陀化身。秦用的乌骓马踏碎薄冰,在护城河中踏出朵朵金莲,铜锤每击一次水面,就有一尊韦陀虚影加入战阵。当第十二锤落下时,十二道金光组成北斗七星阵,将贺鲁及其亲卫困在中央。
"这是...南朝梁武帝的'十二天辰锤阵'!"贺鲁想起萨满曾说过的中原秘史,冷汗浸透了狼皮坎肩。传说此阵由达摩祖师亲自指点,需天生神力者方能催动,每一击都暗含星辰运转之力。他刚想下令撤退,却见秦用的银面突然裂开一道缝隙,露出青年眼角的朱砂痣——那竟是观音座下善财童子的标记。
秦用的双锤突然轻了三分,他知道这是锤中佛力即将耗尽的征兆。想起义父秦琼临行前的叮嘱:"用儿,此锤虽强,却需以气血为引,切不可贪功恋战。"于是大喝一声:"贺鲁!可敢与某单打独斗?"双锤化作两道红光,首取对方咽喉。
贺鲁本能地举刀格挡,却见刀身与锤面接触的瞬间,自己的倒影竟在韦陀像眼中扭曲变形,化作万千怨魂形态。他想起这些年在中原犯下的杀孽,突然肝胆俱裂,坠马而逃。突厥铁骑见主将溃败,顿时军心大乱,被城内杀出的李渊军队趁机掩杀,三十万大军竟如山崩般败退。
太原城解围后,李渊在帅帐中设宴款待秦用。当银面摘下时,众人惊见这少年生得面如冠玉,眉心一点朱砂痣灼灼生辉,竟与五台山文殊院的韦陀像分毫不差。李渊执其手叹道:"贤侄真乃天神下凡也!某欲上表朝廷,封你为'银面韦陀大将军'如何?"
秦用却摇头谢绝,轻抚人面赤铜锤上的血痕:"末将乃草莽之人,得义父教诲己属万幸,岂敢贪慕功名?唯望能随义父征战,守护中原百姓。"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块铜牌,上面刻着"陈庆之"三字,正是锤柄中藏着的秘宝——原来此锤乃陈庆之当年北伐时所用,后因侯景之乱流落民间,如今竟在秦用手中重现锋芒。
是夜,秦用独自登上太原城头。月光下,他看见自己的影子与韦陀像重叠,锤面上的梵文竟在吸收月华。想起白天战斗时,锤中曾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少年人,此锤需饮够千人血,方能唤醒真正的力量。"他不禁打了个寒颤,突然明白为何义父总是叮嘱他"慎用佛力"——这看似降魔的锤法,实则藏着修罗业火。
远处传来突厥残部的哀嚎,秦用握紧铜锤,却发现掌心己被锤柄上的佛纹刻出深痕。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己与这对人面赤铜锤紧紧绑定,正如南北朝的陈庆之、隋唐的自己,皆为应劫而生的"银面韦陀",用杀戮之锤,行护生之道。
(本集伏笔:秦用掌心的佛纹引出第28集"锤灵反噬",秘宝铜牌暗示陈庆之宝藏下落;韦陀像吸收月华的设定,为后续"十二天辰阵"对抗李元霸埋下天象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