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词魂归虚空
李煜的残魂静静地立在汴河之上,他手中握着的那支玉笔,竟然是半截折断的镇魂钉。这支原本应该是用来镇压冤魂的钉子,此刻却成了他手中的笔,仿佛在诉说着他那无法安息的灵魂。
汴河的河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天空的云彩。然而,在这平静的水面上,却漂浮着八百阕泛黄的词稿。每一张纸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映照着不同时空的南唐旧梦。
“重光兄,该醒了。”一个声音在李煜的耳畔响起。他缓缓地抬起头,只见吴前脚踏着炊烟般的卦象,如幽灵般出现在他的面前。吴前的双眼紧闭,仿佛是一个盲人,但他却能“看”到李煜的存在,准确地注视着他的词魂心口。
在那里,插着一根赵匡胤所赐的鸩羽,羽根紧紧地缠绕着大宋十二州的文脉。这根鸩羽,不仅是李煜死亡的象征,更是南唐国运的终结。
李煜凝视着手中的玉笔,然后挥动它,在半空中写下了一句“林花谢了春红”。刹那间,汴河的上空突然飘起了血雨,红色的雨滴如泣如诉,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
当一滴血雨触及吴前脸颊的瞬间,他的眼前突然浮现出显德三年的金陵城。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母亲李莫哀正在御花园中追逐着一只粉蝶,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而真正的李煜,却躲在假山后面,用《望江南》的词牌,默默地扎着一个诅咒人偶。
“你早知自己是李璟复生的傀儡?”吴前满脸惊愕,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之人。
随着他话音落下,只听“咔嚓”一声脆响,吴前腰间的玉珏应声而碎。刹那间,一股刺骨的寒气如汹涌的波涛般喷涌而出。
这股寒气并非来自别处,正是三百年前李璟冰棺中的寒气。它仿佛被禁锢了许久,此刻终于重见天日,带着无尽的怨念和愤恨,席卷而来。
与此同时,吴前所持的词魂笔也像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笔锋突然变得紊乱不堪,完全失去了控制。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那原本应该如墨般漆黑的笔尖,此刻竟然流淌出了猩红的血液。这些血液仿佛具有生命一般,在空中迅速凝结成了三个血红色的大字——“太匆匆”。
这三个字如同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力量,带着沉甸甸的重量,首首地砸向河面。
河面在这股巨大的冲击力下,掀起了层层巨浪,水花西溅。
然而,就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时,吴前的身体却突然发生了异变。
只见他的脊背之上,原本若隐若现的先天八卦残纹,此刻像是被点燃了一般,猛地燃烧起来。
火焰灼烧着他的皮肤,发出“滋滋”的声响,同时在他的脊背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焦痕。
但吴前却恍若未觉,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坠落的血字,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想要将其抓住。
当他的手掌与血字接触的瞬间,一股剧痛袭来,仿佛有无数根细针同时刺穿了他的掌心。
他的掌心皮肉在这股剧痛中迅速剥离,鲜血汩汩流出。
然而,吴前却咬紧牙关,强忍着剧痛,不肯松手。
就在他几乎要支撑不住的时候,那血字终于被他牢牢地抓在了手中。
而在这一刹那,他掌心的皮肉竟然如同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一般,缓缓地重新贴合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一个模糊的卦象在他的掌心显现出来。
吴前定睛看去,只见那卦象之中,隐隐约约地浮现出了一个身影。
这个身影竟然与他面前的人一模一样!
吴前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寒意,他终于明白了,眼前的这缕魂,根本就不是李煜,而是李璟用《虞美人》的词意捏造出来的一个替身!
"好个李从嘉!"吴前将血字捏碎,碎末在空中重组成《浪淘沙》下阕。汴河突然逆流,显德七年的镇魂钉从河底升起,每根钉尖都挑着个南唐乐工的舌头。
词魂发出一阵刺耳的非人尖啸,仿佛要刺破人的耳膜。紧接着,它毫不犹豫地将玉笔点向自己的眉心,这一举动让人猝不及防。
就在这一瞬间,吴前的耳畔突然响起了爷爷的声音:“不好!他这是要把词魂散入文脉,让后世的帝王永远受到亡国之咒啊!”
吴前心头一紧,他意识到情况己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然而,就在他想要采取行动的时候,那原本如烟雾般弥漫的炊烟卦象突然收束成了一条细线,如同流星划过夜空一般,首首地朝着词魂的眉心射去。
吴前见状,心中一动,他立刻以身为梭,如闪电般穿梭在词魂的记忆长河之中。
在这长河中,他看到了乾符三年的景象。那时的少年李煜,正站在一张破旧的《霓裳》残谱前,他眉头微皱,似乎在苦苦思索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终于下定决心,提起笔在残谱上改写了几句词句。然而,他却不知道,每一个字的书写,都在默默地消耗着他的寿数。
时间继续流转,画面来到了开宝八年。此时的李煜己经成为了南唐的末代皇帝,他被宋军俘虏,囚禁在汴京的宫殿里。赵匡胤指着一群被俘的宫娥,对李煜说:“闻卿擅词,可为朕填一词。”李煜无奈,只得应命。当他写下“垂泪对宫娥”这一句时,那鸩毒己经随着墨迹,悄然渗入了他的骨髓。
最后,画面定格在太平兴国三年。这一年,宋太宗赵光义命徐铉前来索要李煜的词稿。李煜虽然心中不愿,但也不敢违抗旨意。在交出《虞美人》的那一刻,他偷偷地在其中一页折了一个角。而那个折痕,恰好正是破阵卦位所在之处……
"就是现在!"吴前在记忆缝隙中抓住折角词稿。现世中的炊烟卦网突然收紧,将词魂拽入汴河漩涡。八百阕词稿化作金蝶,托起两岸百姓的晨炊飞向云霄。
"流水落花春去也..."词魂最后吟诵着,身躯散作带墨香的雨。吴前站在河心,看着雨水在掌纹汇成新卦——上坎下离,未济卦第六爻:"有孚于饮酒,无咎。"
对岸酒肆突然传来琵琶声,他摸到怀中半块红薯,想起守墓人真正的使命。转身时,最后一缕词魂附在盲眼上,他忽然看清斗拱飞檐间藏着的《破阵子》真迹——那竟是赵光义寝殿的梁木雕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