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校尉岳飞,开局逆转夷陵
三国:校尉岳飞,开局逆转夷陵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校尉岳飞,开局逆转夷陵 > 第90章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90章识时务者为俊杰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校尉岳飞,开局逆转夷陵
作者:
听见尘埃
本章字数:
4480
更新时间:
2025-03-04

“大王所虑极是。”孙朗点头,继而道:

“然则,眼下我江东正值危难关头,需得行非常之事。”

“公安固然重要,但同江东的安危相比,便不足为重了。”

“先行稳住刘备。”

“待击退南下魏军,届时刘备想要北上江陵,亦需掂量掂量。”

“只要刘备敢北上,大王便可命江陵之军,趁机收复公安。”

“若是刘备知趣,未有动作。”

“那么,大王便可在江陵守军恢复元气之后,命孙韶,及驻守夏口的孙奂联手封锁江面,将刘备困于公安。”

“届时,刘备必然忍不住率先出击,只要他出击,大王攻打公安也便师出有名了。”

孙权闻言,不由眼前一亮,继而很快暗淡下来:

“五弟之策虽好,但刘备己然下诏伐吴,又岂会轻易罢兵?”

孙朗看了孙权一眼,方才斟酌着用词道:

“大王可对外宣称,自即日起江东不再臣服曹丕。”

孙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五弟此言,意在何为?”

孙朗抱拳:“若我江东公然宣称不再臣服曹丕,便可向刘备表明我江东抗曹之决心。”

“再者,我江东同曹魏之间,本就因疆域、利益之争而矛盾重重。”

“曹丕此次南下,野心勃勃。”

“我江东若再继续称臣,无异于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唯有表明立场,与曹魏彻底划清界限,方能赢得天下人心,尤其是刘备之信任。”

“若刘备问起大王,此前为何向曹丕上表称臣。”

“大王可以误听奸臣之言,故而才会如此。”

“眼下幡然醒悟,刘皇叔才是汉室后裔,大汉正统。”

“大王可顺水推舟,改为向刘备上表称臣。”

“我江东之地一旦归于蜀地,那么刘备便没有理由再行伐吴了。”

“为表诚意,大王还可将蜀军降将麋芳傅士仁,范强张达送还刘备。”

听罢孙朗之言,孙权眉头紧锁,久久不语。

就在孙朗有些忍不住,再行开口劝慰之际,忽闻孙权缓缓开口:

“五弟之言虽不无道理,但要孤宣称不再称服曹丕,转而向刘备称臣,此举关乎我江东颜面....”

孙朗闻言,声音急切道:“大王,此乃权宜之计。”

“当下江东面临曹魏与蜀汉两面夹击,唯有先稳住一方,方能集中力量对抗另一方。”

“刘备乃汉室后裔,若我江东表明支持汉室正统,必能赢得天下人心,尤其是那些心系汉室的士人与百姓。”

“再者!”孙朗继续道:

“我江东与刘备之间的恩怨,多因关羽之死而起。”

“如今当以大局为重,化干戈为玉帛,共同对抗曹魏,方为明智之举。”

“至于麋芳、傅士仁、范强、张达等降将,他们本为蜀将,因故投降我江东。”

“如今送还刘备,既可表明我江东之诚意,又可削弱刘备对我江东的敌意。”

“此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咚!咚!咚!”孙权屈起手指,轻叩案几,发出清脆之声。

数十息后,孙权收住叩击案几的手指,看向孙朗:

“不知五弟以为,孤当派何人为使方显妥当?”

闻听此言,孙朗长呼一口气,心中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不假思索道:

“赵咨赵德度!”

孙权眉头微挑。

“此人曾出使洛阳,同曹丕之巧对,江东有识之士无不交口称赞。”孙朗继续道:

“曹丕问:“孙权乃何如主也?”

“赵咨答:“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

“我主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

“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

“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

“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

“曹丕再问:“孙权颇知学乎?”

“咨答:“我主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

“虽有馀间,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己....”

闻听孙朗复述赵咨同曹丕之对,孙权不由面上浮现笑容。

“德度此人,确有过人之处。”

“其言辞犀利,又不失礼数。”

“且能准确捕捉对方心意,实乃外交之奇才。”

“五弟举荐赵咨为使,孤以为甚妥。”

孙朗闻言,心中大喜,连忙抱拳:“大王英明!”

“赵咨若能使蜀,必不负大王所托。”

孙权轻轻点头,冲着门外大喊:“来人!”

待见一名侍卫步入房中,孙权沉声道:“速速传唤赵咨前来见孤。”

“诺!”侍卫领命而去。

收回目光,孙权看向孙朗:

“五弟此前曾言派一智勇双全之将,前往江陵驰援。”

“不知五弟所荐何人?”

“陆逊陆伯言。”孙朗答道。

“他....”孙权不由皱起眉头。

孙朗解释道:“大王,臣曾详细问询过蒋壹。”

“陆逊在猇亭对付刘备之法,实乃上佳之策。”

“只是没想到,刘备会听从岳飞之言,命大军撤离营寨。”

“岳飞....”孙权有些诧异的看着孙朗。

“当然,此点乃是臣自猇亭之战的经过,及其哨骑的探查中推测而出。”

“不过,臣以为,这很有可能便是事实真相。”

“否则,刘备早不撤离,晚不撤离,偏偏在陆逊发动火攻之前撤离。”

“极大可能便是,岳飞偶然间发现了蜀军营寨之险,将之禀明刘备。”

孙权闻言,不由握紧拳头:“岳飞...岳飞....”

孙朗继续道:“若是刘备不曾下令撤离,那么猇亭大胜的便是陆逊。”

“眼下大王即己查明陆逊秘密归降蜀军,乃为刘备的离间之计,何不重新启用陆逊,以解江陵之危。”

“此外,臣以为,软禁在江陵城中的韩当、诸葛谨等人,大王亦可下令将之放出,协助孙韶守城。”

“如此双管齐下之下,江陵定然能够守住。”

孙权点头,又摇头:

“韩当、诸葛谨等人,孤早便打算将之放出,只是近段时间因魏军南下,诸事缠身,故而疏忽了。”

“孤即刻传令孙韶将之放出,官复原职。”

“不过陆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