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任命星宿,特殊增幅横刀雄
水浒:任命星宿,特殊增幅横刀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水浒:任命星宿,特殊增幅横刀雄 > 第12章 周野的意图

第12章 周野的意图

加入书架
书名:
水浒:任命星宿,特殊增幅横刀雄
作者:
无敌抠脚大汉
本章字数:
13022
更新时间:
2025-02-14

而在青州马径镇,隐居的欧阳寿通在接到王进的来信后,毫不犹豫地收拾行李,拿起枪鞭,朝济州方向出发。

十余日后,欧阳寿通已抵达兖州地界,看到宽阔的大道,他心中暗道:“这里怎会有贼人?”

他慢慢探出长枪,继续前行,最终看见一百多人站在路旁,前面是一位骑马的少年壮士,身披百花袍,手持方天画戟。

红衣红甲的那人高声叫道:“郭盛,你我皆擅长使用方天画戟,今日定要决一胜负!”

另一人同样回应道:“吕方,你以为我怕你不成,今日若是我输了,就不能再叫小温侯了!”

说完,两人策马冲出,兵器交接,战斗迅猛激烈。

欧阳寿通观察两人,见他们并非意图劫掠自已,心中稍松,随后看到两人交战,产生了兴趣,想要看看他们的本领。

两人交手迅速,招式凌厉,简直是棋逢对手,然而欧阳寿通却感到有些乏味。

虽然他们的武艺不错,但在他眼中,便像是两只鸡在互相争斗,根本不值一提。

这并非说他们技艺不高,而是欧阳寿通对自已的实力极为自信,认为自已可以轻松击败他们,最多三十个回合。

战斗持续了三十回合,两人依旧未分胜负。

郭盛见情况陷入僵局,心中愤怒,毫不犹豫地迎向吕方的方天画戟,双手发力,猛地刺向吕方的心脏!

吕方顿时惊愕,但已力竭,无法及时回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戟刃接近自已的心口……

就在吕方以为自已即将死于非命时,一声金属碰撞声响起。

只见一道黑影从旁跃出,一杆九节虎眼钢鞭及时挡住了郭盛的戟,而另一只手紧紧抓住了吕方的戟杆。

正是欧阳寿通!

“好功夫!”

周围的喽啰们见状纷纷惊叹。

吕方急忙收回戟,跳下马,对欧阳寿通躬身行礼:“多谢好汉相救,还请告知大名!”

郭盛也说道:“好汉好力气,小人郭盛,绰号赛仁贵,敢问好汉姓名?”

欧阳寿通将钢鞭背在身后,微笑着说道:“在下欧阳寿通,江湖朋友给了个外号,叫做穷财神。”

吕方眼睛一亮:“敢问是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升之徒?”

欧阳寿通微微一愣:“正是!”

话音未落,吕方立即跪下:“小人见过师伯。”

“师伯?”

欧阳寿通愣住了。

吕方见他茫然,连忙解释道:“家父吕毅曾拜师牛勇老前辈,虽天赋有限,只学得一招半式,未曾大展身手。”

“我的武艺皆为家父所授,因此唤您一声师伯,实为应得。”

听完吕方的解释,欧阳寿通恍然大悟,惊讶道:“没想到四师叔竟然还有传人,我们一直以为这一脉已经断绝。”

吕方有些羞愧地低头:“小侄本领浅薄,不敢辱没师祖威名,所以一直未曾提起。”

欧阳寿通点头示意,继续问道:“看你戟法并非学自本门精髓,缘何如此?”

吕方答道:“师祖虽精通十八般武艺,但家父天资有限,单传枪法。”

“我自幼喜爱吕布,便请求家父传授戟法,家父对此知之甚少,因此只学了些皮毛。”

“原来如此。”

欧阳寿通恍然大悟。

这时吕方好奇问道:“不知师伯为何会在此地?”

欧阳寿通见吕方并非外人,便直接说道:“我那王进师兄受童贯迫害,随周野师弟上了梁山,便写信邀我入伙,我正准备前往。”

“梁山泊主不是王伦吗?”

这时,郭盛终于忍不住插话,满脸疑惑地望向欧阳寿通。

欧阳寿通解释道:“周野师弟上山时,王伦刁难他们,意图置他们于死地,最终与他们火并,现在梁山之主是周野师弟!”

吕方听闻立即说道:“师伯,小侄在影山有一百多人,还有两三万贯银子,如果不嫌弃,可否让我一同前往梁山?”

吕方明白,背靠梁山这样的强大力量,能让自已的影山免受朝廷剿灭。

郭盛也随即附和:“好汉,我这里也有一百多人和些许财物,能否带我一起上梁山?”

“自然可以!”

欧阳寿通一听,心中明白,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于是,吕方和郭盛召集山中喽啰,将有用的东西收拾好,弃山而去,跟随欧阳寿通一同前往梁山。

当欧阳寿通一行人抵达梁山时,周野欣喜若狂,正好迎接他们。

眼前的桌上,摆着一件奇形怪状的装置。

那是一个巨大的铁桶,顶部有一根铁管延伸出去,整个铁桶密封严实,前面只有一个小小的圆形洞口。

许贯忠笑着说道:“哥哥,按照你说的,这就是蒸馏后的酒水。”

说着,许贯忠从一旁抱出一个酒坛,打开盖子,顿时酒香扑鼻而来。

周野闻到这熟悉的酒香,眼睛顿时一亮,急忙说道:“快给我倒一碗,让我尝尝。”

许贯忠倒出酒水,晶莹剔透,没有一丝杂质。

周野迫不及待地端起酒碗,酒香扑鼻,尚未入口便感受到辛辣的刺激。

这正是他想要的味道!

他小口品尝,酒液入口柔滑,烈酒入喉却让整个人温暖如春。

“真是好酒!”

看到周野如此享受,许贯忠忍不住问:“哥哥,这酒如何?”

周野将酒碗递给他:“你自已尝尝,记得小口喝。”

许贯忠接过酒碗,闻到浓烈的酒香,便没有顾及周野的提醒,豪爽地灌了一大口。

瞬间,他的脸色涨红,看得周野暗自发笑:“傻了吧?我说小口喝,你不听!”

“隔~爽!”

许贯忠忍住不适,打了个酒隔,随后舒服地说道:“这酒真是劲道!”

周野笑着问:“许先生,这酒如果运到辽国,能换回多少战马?”

“哥哥,你想用酒换战马?”

许贯忠聪明,一听便知道周野的意图。

经过思考,许贯忠说道:“辽国寒冷,冬季全靠酒水取暖,若这酒送到辽国,必定会被疯抢,一坛十斤的酒,至少能换五匹战马。”

“五匹战马!”

周野听后,眼中闪烁着满足的光芒。

许贯忠又补充道:“这酒若包装好,卖到辽国贵族中,可能换到更多战马。”

周野微笑着说道:“我早有打算,蒸馏酒不使用粮食,咱们用酒水换战马,不仅能解决骑兵问题,还能赚取巨额财富。”

许贯忠闻言,顿时惊讶于周野的深谋远虑。

周野早已思考周全,笑道:“我会将一部分蒸馏酒兑水后以正品价格出售,剩余未兑水的蒸馏酒当做精品出售。”

周野心中已有打算,辽国的贵族对战马的需求极大,而周野手中的蒸馏酒正好迎合了这一市场需求。

这不仅是一个商机,更是解决梁山骑兵缺口的关键!

许贯忠听了周野的话,略显犹豫,但最终还是开口道:“主公,我们这样做,是否有些不够仁义?”

周野闻言,脸色一沉,语气严肃地回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许先生,这个道理我无需多言。”

许贯忠点了点头,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他明白周野的意思。

周野语气更加沉重:“许先生,不论我们身处何种身份,但我们终究是同一民族、同一祖先。”

“不要被所谓的‘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这种腐朽的思想所迷惑,那不过是眼前的白眼狼所用的伎俩!”

“从秦汉时期的匈奴、鲜卑、羌人,到隋唐的突厥、吐蕃,再到倭国,历史中的一切例子都已摆在我们面前!”

“他们会在你强大时俯首称臣,但一旦你弱小时,他们必定咬你一口,甚至吞噬你。”

“所以,国与国之间无需讲什么‘孔孟之道’,这些只是对自已人讲的道理,对待敌人必须手持刀枪,迎头痛击!”

许贯忠听后陷入了沉思,周野的这番话让他顿时感受到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醍醐灌顶。

“我明白了!请主公放心!”

许贯忠深深行了个礼,语气郑重,似乎已经彻底领悟。

周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许贯忠不过是一个开始,周野接下来要让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随后,周野对许贯忠说道:“许先生,你曾到过辽国与女真,我计划让你辛苦一趟,带着石秀兄弟一起前往北方贩酒。”

“属下一定完成任务!”

许贯忠意识到此事对梁山的重要性,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于是,周野将蒸馏酒分批装入小坛,每坛一斤,封口后装车打包。

第二天一早,许贯忠和石秀带着五十名喽啰,搬运着一百坛蒸馏酒和二百坛兑水酒,北上而去。

然而,周野并未停下自已的脚步,他继续为梁山的经济打算。

这次,周野的目标转向了盐。

酒、盐、茶叶,都是北方游牧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酒不仅能御寒,还能补充由于长期食肉而缺乏的维生素,茶叶则有助于改善这一点。

而盐则是游牧民族所在之地稀缺的资源,几乎无法自产,因此它在当地是一种硬通货。

周野早已筹划好,酒已经搞定,盐,正是他打算着手的下一个目标。

虽然历代盐都由官府垄断,私盐贩卖常被禁止,但私盐的质量并不令人满意。

周野知道,这对他来说并不难办。

凭借自已的学识,简单的盐提炼方法就能将粗盐变为精盐,过程并不复杂。

而且他在劫掠青州漕银时获得了三万多斤盐巴,这为他省去了原料费用,只需花些木炭就能开始提炼。

在周野忙碌着研究精盐的过程中,欧阳寿通与吕方、郭盛带着对影山的喽啰们已经抵达了梁山东山的酒店。

朱贵此时正在济州,梁山四周的酒店由闻焕章负责。

但闻焕章平时并不亲自管这些小事,这四家酒店基本上交给了小头目负责。

负责梁山东山酒店的头目名叫李达,他见到这么多人,立即警觉起来,手里紧握武器,走上前来问道:“各位客官,是要来打尖吗?”

欧阳寿通从怀中取出王进的信件,说道:“在下欧阳寿通,是王进教头的师弟,这是我师兄的信。”

李达接过信件,仔细地查阅,确认了信件的真实性后,他依然保持警惕,问道:“欧阳兄台,这些人是?”

欧阳寿通笑着介绍:“这两位是兖州对影山的吕方与郭盛,听闻我来投梁山,便一同前来。”

李达闻言,抱拳行礼:“原来是对影山的好汉,欢迎欢迎!”

他又向欧阳寿通问道:“欧阳兄台,可否出示些许证明身份的物件?以便我们确认。”

吕方与郭盛听到此话心中不悦,但见李达也没有过分过问,两人并未发作。

欧阳寿通看着李达的警觉心情,心生佩服。

他微笑道:“我身上并无长物,不知王进师兄是否在山上,若在,请他下来一见便知。”

“既然如此,那就请稍等!”

李达点头,便命人火速返回梁山,请王进下来确认。

不久后,李达与欧阳寿通等人在大厅稍等,片刻后,王进的船只出现在湖面上。

“师兄!”

欧阳寿通看到王进,满脸喜色。

“欧阳师弟,好久不见了!”

王进也认出了欧阳寿通,两人相视而笑,心中的思念显而易见。

李达听到王进的声音,心中的悬念终于放下。

当王进抵达梁山,欧阳寿通、吕方与郭盛等人终于得以正式入伙。

周野见到他们,心中不禁高兴,笑道:“欧阳师兄与对影山的好汉来投梁山,我真是三生有幸!”

欧阳寿通虽然内力深厚,十八般武艺无所不通,周野也对他的能力充满敬佩。

郭盛则是极为强悍的战将,虽然比不上孙立那样的五虎八彪,但也同样是佼佼者。

而吕方,更是水浒中的成长型武将,从一开始的平分秋色,到后来的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不断证明自已。

三位战将加入,周野自然是心花怒放。

欧阳寿通则笑着回应:“师弟过誉了,梁山如此井然有序,真是让我佩服。”

他一路上观察了梁山的情况,尽管山寨有些简陋,但百姓们的笑容和热情让他感到深深的折服。

如果让他自已去做,恐怕无法达到周野这样的成绩。

周野听了笑了笑,寒暄过后,吕方也起身拜道:“小侄见过师叔。”

“师叔?”

周野愣住了。

这时,欧阳寿通解释了吕方的身份,周野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吕方不仅年纪稍小,还是梁山的一个重要人物,师叔太多,成就也可能更高。

随着欧阳寿通三人的加入,周野继续对他们进行了任命,授予他们各自的星宿特性。

欧阳寿通被任命为“地威星”,具有水陆双雄的特性,能提升三种战斗方式的实力。

吕方与郭盛分别被敕封为“地佐星”和“地佑星”,特性与原著一致。

得知这些消息后,三人的反应与其他人无二,顿时愣住了,周野耐心解释了星宿系统的运作。

随着新一轮的布局完成,梁山越来越强大。

而在接下来的冬季,寒雪飘落,梁山的喽啰们围在炭盆旁,温暖过冬,梁山的建设工作暂时停滞,周野也在默默筹谋下一步的行动。

梁山的建设进展迅速,已初步成型。

西南的金沙滩,东南的鸭嘴滩,东北的狮子口,以及西北的虬龙湾,四座水寨已经竖立。

金沙滩的山道上,梁山三关的防御也得到了加固,左右两侧各建起两座箭楼,气势磅礴。

此外,周野还修复了梁山二关和三关之间的宛子城,并在左右的凤凰山和青龙山上分别建立了两座大寨。

梁山一关和二关之间的小黄山,也在周野的计划之内,那里同样建设了一座大寨。

加上主峰上的聚义厅,梁山已拥有五座大寨和四座水寨。

然而,梁山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口稀缺。

周野夺下梁山时,山上仅有八百多喽啰。

劫掠青州漕运船后,梁山又新增了约五百人,随后影山的二百多人也加入其中。

周边村民因向往梁山的生活,陆续有约一百人选择留守。

经过这些增加,总共的喽啰人数约为一千七百人,连同家属,总人口约为两千五百人。

面对这么少的人手,如何分守这些防御设施,是个难题。

不过周野并未感到急迫,毕竟人口的增长并非短期内可完成的任务。

此刻,周野正坐在聚义厅内,与时迁共享酒席。

自周野离开东京以来,时迁一直忙于发展线人。

他通过这段时间,建立了不少情报网络,虽然多为小偷小摸之人,但这些人机警,信息灵通,擅长收集消息。

朱富来到东京后,时迁便将这些线人交给了朱富管理,待工匠招募完毕,便返回梁山泊。

听完时迁的汇报,周野笑着说道:“时迁兄弟辛苦了,这一碗敬你。”

“哥哥客气了。”

时迁端起酒碗,豪爽地饮尽,擦了擦嘴巴,笑着对徐宁说道:“徐教头,我带来了一份礼物。”

“嗯?”

徐宁愣了愣。

时迁打开包裹,随之传来金属碰撞声,徐宁顿时激动起来,眼睛睁得大大的。

“该不会是雁翎圈金甲吧?”

时迁缓缓地打开包裹,正是雁翎圈金甲!

徐宁和汤隆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

时迁笑着说道:“这甲是徐教头家传的宝物,怎么能让那些贪官得手?我趁夜取回,物归原主!”

徐宁抚摸着金甲,心中波涛汹涌。

周野等人看着徐宁激动的模样,不禁露出了微笑。

徐宁感动之下,突然对时迁深深一拜:“兄弟,大恩不言谢,若有任何需要我帮助的地方,尽管开口,赴汤蹈火,毫不犹豫!”

时迁忙不迭地扶住他,说道:“哥哥快请起,咱们兄弟之间,不必如此客气。”

然而徐宁坚持要行大礼,时迁无奈地看向周野。

周野走到徐宁身旁,扶起他笑道:“徐教头,我们都是男子汉,何必做这些姿态?”

在周野的劝解下,徐宁终于起身。

汤隆见气氛有些沉默,便笑着对时迁说道:“时迁兄弟,你一路回来了都没告诉我这事,怎么说呢?”

时迁笑着答道:“小弟这是想给徐教头一个惊喜。大不了,我自罚三碗,赔罪。”

“一碗不够,至少三碗。”汤隆竖起三根手指。

“好!”

时迁爽快地答应,端起酒碗自罚三碗。

两人这样一番玩笑,聚义厅里的气氛又变得热闹起来。

梁山上热闹非凡,而东溪村的晁盖,却愁眉不展。

“庄主,济州的人很快就要来丈量土地了,我们该怎么办?”

晁盖听到这个问题,感到头痛不已。

三天前,济州官府发布了通知,西城所的人将来检查田契,要求各地准备好。

西城所,俗称西城括田所,专门负责检查百姓的田契。

没有田契的土地,将会变为公田,进而被收归国有,佃租加倍。

这便是臭名昭著的括田法。

最初,这一政策只是由杜公才为杨戬提出的,用来敛财。

然而当蔡京、高俅、张佑、李彦等奸臣得知后,他们迅速介入,将这一手段加以扩展,实施得更加恶劣。

例如,某块田原本由甲卖给乙,再由乙转卖给丙,官府便从丙处追溯,最终找到源头,发现田契已无法追溯时,这块土地便成为了公田。

简而言之,这一政策的目的就是通过一切手段,将土地从百姓手中夺走。

这一法令从京西蔓延至河北、河东、京东、淮西等地,终于轮到了济州。

济州的第一站就是郓城县。

晁盖不仅是东溪村的保正,还是村里最大的土地拥有者,拥有上千亩良田,村中大多数乡亲都在他的田地上务农。

更关键的是,这些土地大多是开荒而来,根本没有田契。

如果这样一来,这些土地将会被强制收归公田。

晁盖日常开销也全靠这些土地的租金,一旦没有了土地,他将一贫如洗。

得知这一消息后,晁盖始终在想着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然而,事实却是,他无能为力。

“唉,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晁盖深深叹了口气。

第二天一早,天还未亮,庄客便急匆匆地把晁盖叫醒。

“保正,宋押司带着西城所的特使和二十个差役来咱们庄子,正等您出去呢!”

“我知道了。”

晁盖听后,叹了口气。

无论如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若实在不行,就只能投奔梁山,寻求周野兄弟的帮助了。

他穿好衣服,来到大堂,门口已守着二十个差役,站成两排。

堂内,宋江正陪着一位穿着绫罗绸缎、体态的胖子。

这位胖子脸上明显写着两字:“不爽。”

宋江见晁盖过来,忙笑着说道:“大人,这位是东溪村的保正晁盖,村里大部分土地都归他所有。”

接着,宋江又介绍道:“晁保正,这是西城所的梁强特使,负责济州地区的田契检查。”

还未等晁盖开口,梁强抬起眼皮,冷冷地问道:“你就是晁盖?”

这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令晁盖心中愤怒。

不过,毕竟是朝廷的特使,晁盖强压怒火,答道:“正是小人。”

梁强扫了扫空荡的桌子,不屑地说道:“还是山野村夫啊,来这么久,竟然连杯水都没有?”

晁盖看向旁边的庄客,庄客急忙解释:“特使大人,您来得实在太早,府里没有热水,但已经在烧了,很快就能提供。”

宋江也在一旁打圆场:“大人,寒冷天气里没有热水也是正常,稍等片刻便会端上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