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寂静一片。
乾帝看着三人默不作声,最终点了兵部尚书李钰的名。
“李钰,你是兵部尚书,你对撤兵一事如何看?”
见躲不过去,李钰心中喟叹一声。
“陛下,臣倒是没什么想法。”
“不过这事儿,已故的晋国公杨雄倒是提起来过一次。”
“兵部有其文书记载,臣倒是可以说说。”
听到这话,乾帝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但人都死了,乾帝也不可能计较这些,只能点了点头道:“说说看。”
李钰躬身应是。
随后开始解释起来。
“陛下,三年前晋国公杨雄就有奏报。”
“说是在斥候越境查探的时候发现,北辽一直在修筑城邑。”
“这些城邑距离边境有六十里,且位置分散,很难发现,当时打探清楚的一共有七座。”
“其内堆彻了不少粮食军械。”
“当时杨雄奏请说是怀疑北辽在准备大战。”
“但这折子因为没有进一步的实证,所以最后不了了之。”
说到这里,李钰抬头看了一眼乾帝。
这折子当时否了的就是他自己。
乾帝蹙眉想了想,迟疑道:“朕好像确实是有这么点印象。”
“当时杨雄说这七座城邑里囤积的粮草军械,足够十万人五年之用。”
“正是。”
李钰点了点头,随后开口道:“臣以为,北辽要求撤兵,去绝口不提这七座城池,绝对心中有鬼,咱们不能答应。”
“即便是答应,也要让其也一并撤走七座城邑内的军械粮草。”
“否则,六十里的路程,对于北辽的铁骑来说,也就是一天的事情而已。”
乾帝微微颔首。
“此言有理,就依照你说的去回应。”
听到这话,李钰这才长舒一口气。
如此一来,这事儿也算是解决了。
“这第二个条件算是理顺了,你们觉得北辽所提议的互换质子一事,是否可行?”
三人对视一眼,旋即摇了摇头。
“为何?”
唐茂犹豫了一下,站出来道:“陛下,北辽立国时间不长,说到底也只是蛮夷出身。”
“这么多年了,北辽每次皇位更迭都血腥无比。”
“如今的北辽皇帝,膝下有子一十二人,太子未立,他们即便是把自己的大皇子送来,此人日后也未必会是皇储。”
“反观我朝,从未有过皇子为质的先例,陛下若是开了此例,恐怕日后也不好收场。”
“臣以为,这第三个条件大可不必,和亲足以证明我大乾的诚心了。”
乾帝闻言,不由得沉思了片刻,随后开口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只是你否了这条件,咱们该找什么来替代?”
周青眼睛转了转,上前一步道:“陛下,臣有一法,或可一试。”
看着周青,乾帝眼神一亮。
“周卿有什么法子?”
只见那周青嘴角微扬,缓缓道:“陛下,北辽和我大乾连年征战,输多胜少。”
“其中最忌惮的并非是我大乾边军,而是边军中的神武卫。”
“依臣看来,神武卫固然厉害,但也没有超过边军多少。”
“北辽要求撤军,或许就和神武卫有关系,而互换质子,也不过是为两国议和加一分保证。”
“臣以为,陛下可将神武卫撤回关内。”
“如此一来,即给了北辽面子,又不伤我大乾边军的威慑。”
“降低戒心的同时,他们北辽自然也不需要互换质子这种法子来保证信任了。”
“最关键的是,陛下也能放心一些。”
周青这话一说完,兵部尚书李钰就立马开口反驳了一句。
“不可!”
乾帝原本还听着挺有兴趣,此刻一听李钰这话,顿时眉头微蹙。
“李卿,为何不可?”
李钰闻言,硬着头皮说道:“陛下,神武卫驻扎之地,乃是我大乾北境最重要的关隘北宁关!”
“此处距离最近的关隘城邑也有一百余里,而且是我大乾唯一一处突入北辽深处的关隘。”
“神武卫乃是已故晋国公杨雄,苦心经营十余年的边军精锐!”
“此处唯有他们能够镇守的住!”
“若是撤出,先不说其他边军能否守住,单单是撤离就会有三四日的空窗期,无人驻守的北宁关一旦落入北辽手中,我大乾北境将会门户大开!”
“北境十余座关隘,将会被一分为二,无法相顾!”
李钰话音刚落,周青便是冷哼一声。
“李钰!北宁关固然重要,但神武卫到底不是边军亲军,你嘴上说着杨雄,难道你不知道杨雄已经死了吗?”
“神武卫只能是陛下的!”
“陛下让其去哪里,他们就得去哪里!”
“若是不从,那就是谋反!”
“谋反的神武卫,难道就安全了?”
李钰听到这话,瞪着周青气急。
刚打算说话,乾帝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好了,周青所言有几分道理。”
“神武卫是杨雄所创不假,但他到底也是边军,神武卫驻守北宁关已有数年时间,按照规矩也应该到了轮换的时候了。”
“此法不仅仅能够消除北辽的戒心,还能够不让我大乾损伤筋骨,朕倒是觉得此法不错。”
李钰一听这话,心里瞬间凉了半截。
然而,乾帝根本不给他反驳的机会。
“唐茂。”
“臣在。”
“你将今日议定的事情形成新的条件,告知耶律希,若是他答应,咱们再商议细则。”
“议和一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唐茂闻言,躬身应是。
但心中却是苦笑不已。
议和不能拖,可笑的是作为议和主官的杨昭,却根本参加不了这种会议。
自己的二嫂被用来和亲羞辱,如今就连杨雄唯一留下的神武卫也要不保。
一旦从边关退下来,不出半年这神武卫就会被彻底拆散。
晋国公府也就只剩表面风光了。
届时没了底气,杨昭这傻子能不能寿终正寝都是个问题。
……
鸿胪寺。
北辽使团驻地。
时值深夜,耶律希看着手中的纸张,嘴角微微扬起。
“你们说说,当初大相是如何想的,居然找了王济那个蠢货合作。”
“你们悄悄现在人家周大人干事儿这效率,抵得上王济一年的干的事儿了。”
一旁的副使萧钰闻言,则是笑了笑。
“地位不同,自然手段也不同。”
“王济说到底只是个兵部侍郎,其上还有兵部尚书李钰。”
“想要做成事情极难。”
“但周青却不同,身为尚书左仆射,朝中可比肩之人一只手也能数得过来。”
“以乾帝的心思,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周青这个当朝位比宰相的臣子,会选择和咱们大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