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在洪武忽悠老朱投资
大明:我在洪武忽悠老朱投资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大明:我在洪武忽悠老朱投资 > 第35章 杀无赦

第35章 杀无赦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我在洪武忽悠老朱投资
作者:
你很会呐
本章字数:
7880
更新时间:
2025-04-20

"沈炼,你率一百名血刀卫在此驻守,务必确保这些物资的安全,若有人胆敢触犯,杀无赦!"

"我来担待此事。"

听闻此言,李长生略作思索后对沈炼道:"同时,由你带领百名血刀卫押运剩余银两回京。

"

他仔细斟酌,觉得仅留几人看管恐难奏效。

毕竟身处河南府而非京师,难保没人觊觎这批价值数万两白银的物资。

如此巨款,足以诱惑许多人。

但若有沈炼与百名血刀卫坐镇,定能威慑宵小。

更何况嵩山派覆灭的消息必然传遍河南乃至整个武林,有能力染指这批物资的势力定不敢轻举妄动,而那些无力抗衡者更是无可奈何。

更重要的是,这笔需运回京中的银两数目庞大,若亲自行事,耗时必久。

此事唯有托付于可信赖之人方能安心。

综合考量之下,李长生认定由沈炼护送银两最为妥当。

"属下领命。

"沈炼恭谨回应:"定不负大人所望。

"

"不错。

"李长生颔首:"你们可曾用餐?"

"回大人,因不知您何时归来,我们早已用毕。

"

"我即刻为大人准备膳食。

"

沈炼心领神会,随即应道:"好。

"

李长生点点头,步入驿站内。

沈炼则向附近一名值守的血刀卫使了个眼色,那缇骑领会后悄然离去。

翌日。

将事务交付沈炼与其麾下后,李长生无意再留河南府,遂携靳一川等四人及四百名血刀卫返京。

此时,河南府方知嵩山派乃被锦衣卫指挥佥事李长生亲自率领缇骑剿灭。

武林一片震惊。

然而,得知嵩山派覆灭实因掌门左冷禅自取灭亡,竟派四位超一流高手赴京行刺李长生,众人皆拍手称快。

这正是嵩山派咎由自取。

江湖与朝廷虽近犹远,武林人士通常不会主动招惹官府。

可左冷禅竟敢派人刺杀赫赫有名的锦衣卫指挥佥事,且还是掌控南北镇抚司的大人物,这不是自寻死路又是什么?

江湖传闻,李长生于灭嵩山派后,以数万两白银换取粮米油盐等民生所需,意欲馈赠河南府贫民。

此善举令众多江湖人士对其敬仰有加。

然而,亦有部分江湖中人及地主豪强觊觎这批物资,毕竟其价值连城。

但闻知李长生留有先天级别锦衣卫千户镇守,并部署百余名北镇抚司精锐监管此事,皆为二流以上武者,众人便不敢轻举妄动。

沈炼受命督运物资至河南府贫户,进展顺利。

任务完成后,他即嘱托河南府锦衣卫百户所严密守护物资,随后护送满载银两的车队回京。

而这一切,李长生尚不知情,他正踏上归途。

翌日,李长生率四百余缇骑抵达距京仅数十里之处。

此时,其河南之举已传至京城。

京城文渊阁内,吏员呈递一纸条予杨廷和,旋即退出。

杨廷和入内室,阁臣刘健等人见状,均投以目光。

“介夫,是否得李长生音讯?”谢迁急切询问。

自李长生携缇骑离京,三日未接消息,阁臣们亦对此次行动目的甚感疑惑。

“确有其信。”杨廷和答道。

杨廷和轻轻颔首,道:“李长生此次的目的地是河南府登封县的嵩山。”

“嵩山?”内阁首辅刘健等人闻言,皆是蹙眉。

嵩山绝非寻常之地,这里坐落着武林中举足轻重的少林寺。

少林寺究竟藏匿了多少高手,无人知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少林寺的底蕴深不可测。

即便他们这些人都不敢对少林寺掉以轻心。

当然,他们并不认为李长生此行是为了少林寺,他还不至于愚蠢到主动招惹这样的庞然大物。

“不错,不过李长生并未涉足少林寺,而是去了嵩山派。”杨廷和略作沉思后说道,“李长生率领五百余名锦衣卫缇骑,将嵩山派满门屠尽。”

“屠灭嵩山派?”刘健等人闻言一怔。

在他们眼中,江湖中值得重视的不过寥寥数派,少林、武当赫然在列。

而嵩山派虽与少林同处嵩山,却从未入他们法眼。

李长生此举兴师动众,难道仅仅为了这样一个嵩山派?

“据说,因为嵩山派掌门左冷禅派出四位超一流的高手潜入京城行刺李长生。”

“即上次行刺的那四人,身份正是嵩山派十三太保中的重要人物。”

“因此,李长生亲率缇骑,奔赴登封县,对嵩山派斩草除根。”

“他的意图,大概是要给那些目无法纪的江湖人一个警告。”杨廷和思索片刻后说道。

听罢此言,刘健等人虽点头附和,却未言语。

他们心中所想是否与此一致,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灭门嵩山派之后,李长生将嵩山派的所有资产在河南府悉数变卖,所得约七万两银子,尽数换作了米面粮油等民生用品。”

“随后,他又命缇骑将这批物资分发至河南府的贫困百姓手中。”

杨廷和神情严肃地说道。

“他在打什么主意?收买民心,难道想……”

“狼心狗肺,这分明是狼心狗肺!别看他上次万人感恩李长生时,他把功劳推给陛下,不仅消除了隐患,还让陛下感动不已。

可这次,他居然又拿出这么多银两,换成米面粮油送给河南的穷苦百姓。”

“这不是狼心狗肺是什么?”

“自寻死路!”

“……”

众位内阁大臣皆是怒不可遏。

唯独内阁首辅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均未开口,但他们脸上也带着几分阴沉。

“咳咳,各位大人,事情并非如你们所想的那样。”

杨廷和轻咳一声,对内阁首辅刘健等人说道。

“?”

听到杨廷和的话,刘健惊讶地注视着他。

“这次李长生将这批生活物资赠予河南贫困百姓,并非是他自己的行为,而是声称这是陛下的旨意。

说是在剿灭嵩山派这样的祸害百姓的江湖门派后,将部分战利品换成生活物资,送给河南的贫困百姓,也算是回馈当地百姓。”

杨廷和神情严肃地解释道。

“……”

听完这话,刘健等人都露出震惊的表情。

李长生竟敢以皇上的名义行事,将这批物资分发给河南的百姓。

他不求名?

不是为了收买人心?

那些之前认为李长生有不轨之心、妄图谋取大权的同僚们,此刻脸都涨红了,张口欲言,却不知从何说起。

李长生直接以朱厚照的名义将这批物资给了河南百姓,这哪里是在收买人心?

尽管这批物资是由李长生安排发放,河南百姓对他自然会心存感激。

但百姓心中感激的,无疑是对皇上朱厚照的敬仰。

“厉害,这个李长生不可小觑!”

刘健一脸钦佩地说。

听闻此言,其他内阁大臣也点头赞同,对李长生更加敬畏起来。

“好了,介甫,你先退下吧。”

内阁首席刘健向杨廷和摆了摆手,开口说道。

“是。”

杨廷和回应一声后便退了出去。

然而,当杨廷和离开后,众内阁官员的心绪依旧难以平复,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李长生竟敢以朱厚照的名义调拨七万两白银的物资,他真的毫无私心,一心为民,且全然不贪财?

一众内阁官员皆是蹙眉沉思。

乾清宫内。

“大伴,李大人那边为何迟迟未有消息传来?”

朱厚照起身,将手中的奏章掷于案上,转身面向刘瑾问道。

“陛下息怒,奴才已派人催促,一旦有李大人消息,必定立刻呈报陛下。”

刘瑾满脸阿谀之态,对朱厚照说道。

心里虽无奈,但这已是今日朱厚照第十七次询问此事了。

听罢刘瑾所言,朱厚照皱眉落座,说道:“大伴,你觉得李卿会不会遭遇什么危险了?

那帮江湖人士可都是无法无天之辈。

在京城里倒还好些,一出城门,这些人若是对李卿不利,该如何是好?”

“陛下宽心,李大人福泽深厚,定能平安无事。”

刘瑾忙上前安慰朱厚照。

“是呀,陛下,刘瑾说得对,李大人不会有事的。”

“老奴通晓命理,李大人这般贤臣,必能寿终正寝。”

一直没有插话机会的谷大用也开口对朱厚照说道。

朱厚照闻言轻笑,看着谷大用道:“谷大伴,你何时学会算命了?朕怎不知?”

“奴才刚学不久,但确信无误。”

“这点,奴才可向陛下担保。”

谷大用拍着胸脯,对朱厚照说道。

他深知,李长生带这么多锦衣卫缇骑离京,绝不会出什么差池。

那些江湖中人虽然无法无天,但无缘无故也不会招惹锦衣卫,而招惹锦衣卫则可能引来朝廷全面打击,他们这些江湖中人也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即便这些武林中人胆敢挑衅李长生,恐怕也早已被他麾下锦衣卫的缇骑所平息。

“不错,谷公公,你这判断无误,朕相信你已精通此道。”朱厚照听罢谷大用的话,笑意浮现在脸上,心中顿觉舒畅。

近几日,他一直为李长生的安全忧心忡忡,唯恐其离开京城后遭遇不测。

毕竟,在京城里李长生尚且受到刺客威胁,出了京城岂非更为凶险?

见皇帝心情好转,刘瑾、谷大用等人皆松了一口气。

然而,就在此刻。

一名内侍自乾清宫外步入。

众人目光齐齐投向这名内侍。

“可否有关于李大人的情报传来?”刘瑾深知皇帝所盼,立即向内侍发问。

“是。”

内侍答应一声,向朱厚照跪下行礼,恭敬道:“禀陛下,确有李大人的消息。”

“讲。”

听到内侍所言,朱厚照急切不已。

刘瑾等人亦注视着这名内侍。

“禀陛下,李大人此行前往河南府登封县嵩山。”

“据说,行刺李大人的正是嵩山太室山的嵩山派。”

“李大人此番率北镇抚司的缇骑前去,旨在剿灭嵩山派,警示江湖人士。”

内侍毫不犹豫地道出原委。

“嵩山派?”

朱厚照眉头微扬,问道:“那李卿是否已将其灭除?”

他对嵩山派毫无印象。

他所知的武林门派不过少林、武当等声名显赫的大派。

“禀陛下,嵩山派已被李大人歼灭,且李大人安然无恙。”

内侍知晓朱厚照这几日担忧李长生安危,便这般回禀。

“李卿平安便好,甚好……”

朱厚照面露喜色。

“李大人在摧毁嵩山派后,将该派库藏的三千余石粮食尽数取出,分发给登封县的贫困民众。”

“不仅如此,李大人还售出嵩山派的地契、房契及珠宝首饰等物,从中筹得七万两银子,购置米面油粮等生活必需品,由锦衣卫分发至河南府所有贫苦人家。”

“这批物资,均是以陛下的名义赠予河南府的贫苦百姓。”

一名内侍满脸钦佩地说道:“李大人吩咐锦衣卫缇骑告知河南府的贫困民众,他离京时,皇上交代过,嵩山派祸害百姓,清除此派后,理应从其资产中拿出部分银两,换成米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分发给河南府的贫困百姓,以此回馈他们。

现在,整个河南府的贫苦民众都对皇上感激涕零,称皇上是天降圣人,是我们大明朝少见的明君。”

听闻此言,朱厚照不禁愣住了。

先前李长生对前来李府致谢的京城百姓说,若要感恩,就感谢他自己,是他给了李长生五万多两银子,李长生才得以将这笔钱换成米粮油送给京城北城的贫困人群。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