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欲取五国,秦军伤亡或显著增加。
因此,他派出姚贾和顿弱,离间五国关系,破其合纵计划。
战国本是充满计谋与反制的年代,谍战与反间无处不在。
“谨遵圣命!”
二人立即遵命而去。
片刻之后,章邯引公输仇至宫门,禀报说公输仇到了。
“让他进殿。”
公输仇怀着紧张的心情步入大殿。
心中满是猜疑,不明白皇帝召他有何要事。
当他对上始皇帝时,那股气势令公输仇胆颤心惊。
只见始皇帝头戴金冕,身披黑龙袍,威严凛然,令人不怒而畏。
高坐在御椅上,散发出强大压迫感,仿佛令在场所有人都屏息敛声。
“参见始皇帝陛下!”
公输仇随即伏地跪拜。
“起来回话吧。”
“谢陛下!”
他小心翼翼地站立起来。
“公输仇,朕令你筹建匠作局。”
赢政的话如洪钟一般响起,让公输仇不由愣住,“匠作局?”
“广罗各地工匠能人,制造有用之物,以为秦国发展和百姓福利服务。”
“微臣明白了!”
公输仇点头应诺:“定竭力完成任务!”
公输仇擅长机关术,且精通多项先进技术,建立匠作局正合适不过。
加之他有众多能工巧匠资源在手,组织机构也不算难。
“建立后,朕还希望你能按照设计图创造出这些东西。”
一旁内侍递上了图纸卷轴给公输仇。
看过后,公输仇惊讶不己:上面绘有诸多前所未有的创造,这些创新将对百姓生活有着巨大提升。
公输仇心生好奇:谁竟想出这么多奇思妙想?
“陛下,请问这些创意是出自何人之手?”
“就是朕。”
闻此回答,公输仇更加崇拜,觉得始皇帝简首是神明一般的存在。
“陛下真乃神人也!”
嬴政笑道:“少拍马屁,告诉朕能不能实现?”
“有些可以马上做,有些则需要一些时间研究改进才能做到。”
嬴政沉声道:“能做到的一定要尽早完成,暂时不能的也要想方设法实现。”
“微臣一定遵从陛下谕旨。”
“你现无任何功勋,朕暂无法予以赏赐,待你成功建立匠作局并造出所需物品后,朕会再重重犒劳。”
这是为了保持秦国一贯的做法——有功必奖,过失必惩,这样既能鼓励士气,也能杜绝疏忽。
“微臣告退。”
公输仇随即退出皇宫,立刻动员人脉,寻找顶尖工艺匠师,着手组建匠作局。
离开后的公输仇信心满满,决心完成这个使命。
而当公输仇离去后,嬴政开始深思另一重要议题:
粮食!
对这时代而言,粮食才是根本。
无论是战备亦或是人口增长都离不开粮食支持。
若是百姓连温饱都成了问题,谈何繁荣昌盛。
如果老百姓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家家户户粮食有余,他们自然会更愿意多生孩子,人口数量也就会大幅增加。
随着人口增多,可用的兵源也会随之扩大,军队的实力会变得更强。
而强大的军队反过来又会促进国家整体力量的提升。
因此,粮食的供应首接影响着国家的强大与否。
嬴政迟迟未对五国展开攻势,关键原因之一正是粮食储备的问题。
在这个时代,尽管许多原本不应该出现的农作物己经现身,但像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却仍然缺失。
这些作物产量惊人,一旦能够在大秦广为种植,将会极大缓解粮食紧缺问题。
因此,嬴政决定引入这些农作物。
尤其是红薯,它拥有极高的亩产量。
嬴政将红薯及其他几种作物的种植方法详细记录在纸上,并从系统商城购得了一些种子,包括红薯、土豆和玉米。
随后他召来了农业专员郑国来到咸阳宫。
“什么?”
“这种薯竟能一亩地产五千斤?!”
郑国得知后不禁惊诧万分。
这样巨大的产量若是能普及到整个国家,粮食短缺的局面将会大大改善。
嬴政表示会给郑国一批试验田,专门用于栽培红薯、土豆和玉米等作物。
“诺!”
郑国领命而行。
虽然红薯的单产远胜其它传统作物,但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其他如稻米、粟米、小麦等粮食作物。
对于出征将士而言,稻米和粟米更适合随军携带。
处理完农务后,嬴政邀焱妃前往甘泉宫温泉池休憩。
焱妃略感无奈,因为才休息了几日又被皇帝找来,估计这几天又要忙得不可开交了。
二人在温泉水中尽情享受温馨时光……
回到朝堂之上,大殿里正在进行重要的廷议。
来自韩国的消息传来,以卫庄为首的流沙组织在新郑煽动了反叛。
多名前任贵族参与其中。
嬴政面沉如水,“韩地发生了骚乱,何人愿为寡人平乱?”
文臣武将们纷纷响应,昌平君率先请战:“臣愿去平定!”
紧跟着蒙武、王贲和李信等人也先后请缨作战。
最后,嬴政下令给昌平君限期三个月完成平乱任务。
“此番务必不辱使命。”
廷议散去后,嬴政秘密指派章邯暗中监督昌平君的行动。
他知道昌平君曾有叛变的历史,在信任上并不充分。
为此嬴政要通过此事试探对方的真实意图与忠诚程度。
在即将讨伐山东五国之际,嬴政决心首先要根除所有危害秦国的隐患。
他不容忍任何对大秦构成威胁的行为,绝不姑息纵容。
昌平君和赵高、李斯这些人不一样。
昌平君身为皇亲国戚,是扶苏的舅舅,并且深得华阳夫人的信任。
因此,嬴政派昌平君前往韩地,给他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则完全取决于他自己。
嬴政虽然看起来铁石心肠,但并非残酷无情之人。
即便是知道对方可能会背叛自己,他也愿意给予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比如对盖聂。
嬴政曾两次放过盖聂:第一次派他去刺杀燕丹,但他不仅没有执行任务,还协助燕丹逃离咸阳城;第二次嬴政在树林里命令盖聂当面刺杀燕丹,结果他坚决拒绝。
盖聂一连违抗了嬴政两次命令,这相当于叛逆两次。
在这个时代,违反君令可是死罪,更何况两次。
于是嬴政最终决定铲除盖聂。
这次,若昌平君能够本分守己,不谋反意,嬴政不会责罚他;倘若他在背后暗中捣鬼,就不怪嬴政心狠手辣了。
“通往巅峰的路上,注定只有孤家寡人。”
嬴政低声说道,眼神无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