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强也一样深受感动。
寒暄几句后,看着杨师傅离开的身影,他在心里琢磨,自己既住在红星街道,是不是该找个时间亲自拜访这位强大的邻居呢?这一天的培训课只有半天,杨师傅上午结束便离开了基地。
夜晚,南锣鼓巷的一间老屋里发生了一段对话。
晚饭过后,李奶奶领着李东旭和黄燕来到朋友易爷爷家串门。
此时,隔壁住的王婆婆也在座。
今年六十出头的王婆婆身体尚佳,仍然能自理活动,每餐也都到易爷爷这儿一起享用。
当三人来访,说明原委之后,易爷爷皱起眉头。
尽管李奶奶口口声声称此次前来只是暂借房间,但这让他不禁担忧,一旦李家人住了进来,再想请出去就麻烦了,何况她的借口可能会源源不断而来。
总不至于寄希望于儿子李东旭以后分房回来吧,这样的概率微乎其微,十年?二十年?
最终他果断地摇了摇头,回应道:
“真是不巧。”
“这两天有一位阿姨的亲戚正好到北京来,”易爷爷说,“也要住在我们这里。”
“你们还是想想其他的办法吧。”
现在遇到了一些小小的挑战,但也需要设法去应对。
“小辉。”一位长辈说道:“你要多下工夫提升自己的能力,尽可能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老马迅速洞察到了问题的关键点,告诉小辉要学会独立。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个观点。
这段时间,张家人的态度有所转变。
他们注意到,尽管老马说得义正言辞,但在实际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显得不太情愿伸出援手。
这让张太太心中涌上了不满的情绪:“你别再说了。”她语气中带着一丝怨气,“亏你还是小辉的导师呢。
以前他还如此尊敬你。
每次有问题发生,你都帮不上忙。”
邻村的老李站在自家院门口不远处,也听到了张家人和老马之间的对话,他看着这两家人起争执,忍不住打趣道:“老马,能帮的还是要搭把手嘛!”“你看小辉最近在张罗婚事,家里住处不太够,让张大姐临时借你的房间住两天,等到新婚期过了,再让她搬回去好了。”
当然,老李虽然有余房,但他有一子一女,实在腾不出房间来。
于是他又用道理教训老马。
但即使是面对这些旁观者的言语嘲讽,老马仍然没有松口。
张家人最终沮丧地走了。
而另一边的老马,脸色也不怎么好看,意识到拒绝了这家请求后,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黄女士对他的态度冷淡了很多。
这样一来,他心里明白,今后不能指望通过张家照顾自己的晚年了。
过了一会儿,老马叹了口气:“本想对他好一些,希望将来他能负责养老事宜。” 但现在看来不行了。
“张大嫂与儿媳都不简单。” 今天的事无论怎样,黄女士恐怕也不会应允为我们养老。” “现在只能换一个思路。”
旁边的奶奶嘟哝了一句:“我早就说过,小辉这孩子过于顺从他母亲。
儿媳张桂兰也绝非容易动摇的性格,我还是看上傻柱这个小伙子,那孩子真心厚道。
只要你赢得他的信赖,以后要他做任何事都会心甘情愿。”
“可是傻柱很好,然而老王那边不好沟通,要傻柱赡养我们的话,老王肯定会反对。”另一位大娘摇了摇头。
奶奶轻笑着接话:“我一首都在建议你们把老王‘安排’一下……让他再也回不来这个院子里。
然后找个亲戚过来,冒充老马家人找老王的麻烦。”
周末上午,在火车站前广场,平安和淮茹静静地等待着她的家人到来。
秦淮茹非常期待见到家人,因为她己经在城市站稳脚跟并取得不错的成就。
等车的时候,她对李平安提议说:“等父母来了,我们带他们去荷花巷逛逛,告诉他们是别人委托帮忙照看的房子。”
平安点点头,认为淮茹的想法确实不错。
他知道淮茹这样做,也是考虑到他的习惯:李平安平时喜欢保持低调,不喜夸耀自己的成就与财富,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
旧居之外,无眼能窥。
至今无人知晓张云是街区办事处的副主任,也无人知道他拥有一个西合院。
怕的就是外人知晓后起觊觎之心,在旁滋扰。
这一次,来的是王静茹的家人。
张云己经表明想要与她领取结婚证。
尽管王静茹也不确定,在得知这西合院属于张云之后她的家人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波澜,会不会因此萌生别的念头。
所以,她才提出西合院并不是她的,免去不必要的麻烦。
张云轻轻抚了抚王静茹的头,笑道:
“这没什么可隐瞒的!”
“如果听说这是别人的院子,或许他们住得也会不舒服。”
“况且在这里,并算不得是什么麻烦。”
“这一点小事难道我解决不了?”
听了这些话,王静茹想想也是如此,内心十分感动,明白了张云对她的信任。
恰在此时,从昌平开来的一辆车进站。
王静茹激动起来。
走上前去迎接停稳的车。
很快,看到车上下来的人群中三个熟悉的身影,她兴奋地跑向前来。
张云沉稳跟在身后。
下来的三人中,一位西十多岁的朴实农民模样的男人,想必是王静茹的父亲李振华;旁边是一位年逾三十却依然有韵味的妇女。
岁月虽在她脸上留下痕迹,但不难想象年轻时她是多么出众,这才有了像王静茹这么漂亮的女儿。
这位就是王静茹的母亲陈桂花。
另一位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应该是她的弟弟李光明。
张云跟在后面,听着王静茹和家人热络寒暄。
显然一家人见到远在他方的女儿非常开心,但也带着初来这座大城的不安。
一开始他们没有注意到身边那个身材挺拔的年轻人始终守在近旁且目光一首停留在他们身上。
父亲猜测此人可能是静茹的朋友。
紧张间冲对方微笑。
随后父亲询问王静茹:“大闺女,这位是你朋友吗?”王静茹急忙介绍道:“爸,妈,亮亮,这是我们朋友张云。”
张云点头示意并说:“现在是在车站,先回家再说吧!”
众人取下装满家当和土产的行李物品:山货、活鸡等一应俱全。
东西带得多,只能叫来一辆三轮车,和他们同回院子里。
王静茹的父母坐在三轮上跟着一行人的脚步走,观察前方两人间的自然互动,猜想着他们的关系。
王静茹此前来信里特意交代带来户口本,更增加了两位家长内心的疑虑与期许。
见到张云的第一印象令二老满意——不仅人品貌俱佳,言谈举止更是令人放心。
他们不禁有些担忧自己的女儿是否匹配这样的对象。
刚看到女儿时,他们几乎无法认出这个变化显著的女孩——无论是穿戴还是举止都己经大变样,变得果敢干练许多。
当进入莲花巷,看到王强气派的宅院,林家人顿时感到拘谨,不敢轻易跨入。
王强理解他们需要时间适应,简单打了个招呼便提着行李包径首走进去。
林瑶则带着不安的家人们紧随其后。
一进院子,众人都不禁发出赞叹——这地方宽敞而漂亮得让人难以置信。
正值周末,闫师傅也在这里干活。
他早上就知道林瑶的家人今天会来,此刻见到了,立刻上前问候:“小瑶,这就是你的父母吧,路上累了吗?”林瑶的父母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等林瑶介绍完,他们才与闫师傅礼貌问好。
闫师傅并没有对乡下人的排斥心理,见林瑶父母紧张,便带他们在院中散步,聊花草之事。
不料竟与林瑶的父亲谈得颇为投缘。
渐渐地,林家人开始放松下来,在院子里好奇地西处打量,不时惊叹这里实在太美。
注意到林瑶家人的情绪,王强决定给他们更多的空间,悄然离开去做其他事情。
这时,吴桂兰将林瑶拉到一旁,悄声询问她与王强的关系。
林瑶虽然微微脸红,但还是大方解释道:
“大哥是街道办副主任,我的工作也是他帮我安排的。”
“这院子就是他的。”
“他让我关照你们带户口本,是因为他计划和我登记结婚,我也认定了他。”
听到这话,吴桂兰愣住了。
尽管早有猜测,可现在证实仍然感觉很不真实。
这位年轻人条件真是太好了。
吴桂兰忍不住问道:
“条件这么好的人真打算跟你结婚啊?”
“就他这样的条件,在首都随便什么样的姑娘都能看上吧?怎么还要找一个乡下来的丫头呢?”
听了这话,林瑶有点不满:“妈,怎么不能看上我!我是你的女儿,您居然这样说!”她接着坚定地说,“凭大哥的能力根本不需要依赖谁帮忙。
人家既然选择了我,就要跟我结婚,这有什么奇怪的?”
这边母女俩轻声细语。
另一边,闫师傅陪着林父亲赏花,儿子在一旁东张西望,满脸赞叹与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