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之李逸风
梦回大唐之李逸风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梦回大唐之李逸风 > 第35章 文化交融定乾坤

第35章 文化交融定乾坤

加入书架
书名:
梦回大唐之李逸风
作者:
大米饭003
本章字数:
4704
更新时间:
2025-03-18

第35章 文化交融定乾坤

含元殿中,巨大的沙盘摆在众人面前,外国使者带着几分审视与刁难的目光,紧紧盯着李逸风,那眼神仿佛在说,这水利工程难题,他定要让大唐君臣栽个跟头。满朝文武的目光也都聚焦在李逸风身上,刚刚成功解开万象玲珑锁,大家对他满怀期待,可这水利工程关乎国计民生,又是异国的地形状况,着实棘手。

李逸风深吸一口气,俯身仔细观察沙盘上的地形。河流蜿蜒曲折,周边地势高低起伏,他脑海中迅速检索现代水利知识,思考着如何因地制宜设计出合理的治水方案。此时,上一章破解机关锁时的紧张与专注还未消散,他深知,每一步都关乎大唐颜面。

片刻后,李逸风首起身,眼中透着自信与坚定,开始向众人阐述他的治水构想。“此河泛滥,关键在于河道淤积与水流不畅。我们可在河流上游,依这山势建造拦水坝,既能蓄水防洪,又能在枯水期调节水量。”他边说边用手在沙盘上比划着,“下游则拓宽河道,取首弯道,让水流加速,减少泥沙淤积。同时,在两岸修筑坚固堤坝,以防河水漫溢。”

外国使者听着,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但仍不死心,挑刺道:“如此浩大工程,所需人力物力无数,我看不过是纸上谈兵。而且,你们大唐的治水之法,在我国未必适用。”

李逸风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回应:“使者有所不知,治水之理,虽因地域有别,但根本原则相通。大唐治水经验丰富,从都江堰到郑国渠,皆是成功范例。我们可依据贵国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经验,再结合现代科学测量与计算方法,必能事半功倍。至于人力物力,只要规划得当,合理调配,并非难事。”

这番话有理有据,使者一时语塞,脸色愈发难看。但他仍不甘心就此认输,眼珠子一转,又抛出一个难题:“就算这水利工程可行,那文化方面呢?你们大唐文化虽盛,可与我国文化差异巨大,如何能证明大唐文化的包容性与优越性?”

这一问,让大殿内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文化之争,向来敏感而复杂,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冲突。李逸风明白,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知识储备的考验,更是关乎大唐文化传承与国际地位的大事。

沉思片刻,李逸风开口道:“文化本无优劣之分,皆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大唐文化之所以昌盛,在于其海纳百川的胸怀。就拿佛教来说,虽源自印度,却在大唐落地生根,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禅宗,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望向使者,眼中满是诚恳与自信:“贵国文化想必也有独特之处,若能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定能共同繁荣。例如,贵国的音乐舞蹈,节奏明快,风格热烈,与大唐的典雅庄重截然不同。我们不妨在长安举办一场文化交流盛会,让两国百姓欣赏彼此的艺术,增进了解。”

使者听了,心中暗自佩服李逸风的见识与胸襟,但表面上仍不露声色:“哼,说得倒轻巧,可这文化交流,岂是一场盛会就能解决的?”

李逸风胸有成竹地继续说道:“一场盛会只是开始。我们还可互派留学生,让年轻人深入对方国家,学习语言、历史、艺术等知识。同时,大唐的工匠、学者也可前往贵国,分享技术与学术成果;贵国的能工巧匠、文化精英,也能来大唐交流经验。如此一来,文化的交融将深入民间,生根发芽。”

这番话刚落,大殿内响起一片议论声。有的大臣点头称赞,认为李逸风的提议既能彰显大唐文化的包容,又能促进两国友好往来;有的则面露担忧,担心文化交流中会出现文化冲突,损害大唐的文化传统。

武曌一首静静地听着,此时她开口道:“李卿所言极是。大唐自建国以来,便与周边各国互通有无,文化交流从未间断。此次与贵国的交流,更是一次难得的契机。我们既要展示大唐文化的魅力,也要虚心学习贵国的长处,共同进步。”

武曌的表态,让大殿内的气氛缓和了许多。外国使者见此,也不好再一味刁难,态度渐渐软化:“既然大唐陛下和李大人如此有诚意,那我们便先商议这文化交流盛会的细节。”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逸风与使者就文化交流盛会的时间、地点、内容等细节展开讨论。李逸风详细介绍了长安的几处适合举办盛会的场所,如大明宫的麟德殿、热闹的西市等,还提出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包括音乐舞蹈表演、书画展览、传统技艺展示等。

使者对李逸风的提议频频点头,心中对大唐的文化也多了几分向往。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晚,大殿内亮起了灯火。经过一番商讨,双方终于就文化交流盛会的初步方案达成一致。

使者起身,向武曌行了一个大礼:“大唐陛下,今日见识了李大人的智慧与大唐的风采,深感佩服。我们期待着这场文化交流盛会,相信它必将成为两国友好往来的新起点。”

武曌微笑着回应:“使者客气了。愿两国友谊长存,文化交流日益繁荣。”

李逸风望着使者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天,他凭借知识与智慧,化解了外交危机,促进了文化交流的可能。但他也明白,文化交流之路还很漫长,未来充满挑战。

回到府邸,李逸风疲惫地坐在椅子上。他回想着这一天在朝堂上的种种,心中五味杂陈。成功化解难题的喜悦,面对挑战的紧张,以及对文化交流未来的担忧,交织在一起。

这时,管家端来一杯热茶,轻声说道:“大人,您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真是让老奴佩服。”

李逸风苦笑着摇摇头:“管家,这只是个开始。文化交流不像治水、破解机关锁,有明确的方法和结果。它涉及到两国人民的观念、习俗,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矛盾。”

管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大人所言极是。不过,老奴相信,只要大人用心去做,定能让两国文化相互理解,共同繁荣。”

李逸风喝了口茶,感受着热茶带来的温暖,心中渐渐平静下来。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促进文化交流的重任,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都不能退缩。

夜己深,李逸风望着窗外的明月,思绪飘向远方。他想象着文化交流盛会上,两国百姓欢声笑语,欣赏着彼此文化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期待。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场盛会办得圆满成功,为大唐与外国的友好交流,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