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公孙瓒,劝你不听,我造反
三国:公孙瓒,劝你不听,我造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公孙瓒,劝你不听,我造反 > 第008章 留住王凌

第008章 留住王凌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公孙瓒,劝你不听,我造反
作者:
五火
本章字数:
4178
更新时间:
2025-07-08

三天之后,大军到达南皮。南皮是渤海郡治所,也是公孙瓒征战青州的粮仓之一。公孙军战败归来,在这里可以得到一定的粮食补充。

公孙瓒只在南皮待了一天时间,就率大军往幽州方向撤退,他按照约定,把两千步兵和一千骑兵留给了文则,同时留下了上万石粮食及其他辎重。

……

公孙瓒前脚一走,王凌就来找文则。

“校尉,我……我得蒙你相救,留在营中,至今己有将近两个月时间,感激不尽,我将来必有所报。只是,我伯父刚逝,兄长下落不明,又不知家中情况,甚为挂念,今日见校尉,只为请辞而来。”

“怎么?彦云你要离开?”

“正是,实是挂念家中,急着回去。”

“莫非彦云以为我驻守南皮,甚是危险,故才借故离开?”

“唉!校尉心思缜密,行事冷静,为何要主动请缨,留守南皮呢?”王凌埋怨了起来,这一埋怨,也承认了他确实如文则所说,是怪文则留守南皮,才选择离开的。

“彦云以为我就一定不能坚信渤海吗?”

“校尉手里兵力不过三千,纵使其中有一千骑兵,那又如何?袁绍数万大军而来,双方兵力相关悬殊,你如何能守?我自然感激校尉救命之恩,但也得惜命呀。”

“哈哈哈哈,彦云有所不知,我己有应对之法。”

“咦,怎么应对?”

“我只答应公孙将军,坚守渤海,但不是坚守南皮。”

“你……”

“我打算把南皮让出来,迁移治所,率军往东。”

“去哪?”

“章武县。”

“为何要去章武县?”

“当然是避开袁绍,彦云,你想一想,我率军去了章武县,袁绍会不会还派兵来攻打于我?”

“自然会,你乃公孙将军部将,他岂会容你驻军于渤海境内?章武也不行,否则必为祸患。”

“那他能派多少兵力前来?”

“这……”王凌紧皱眉头,稍稍一想,就明白了过来,袁绍能率数万大军攻打南皮,不代表着同样也会以数万大军攻打章武。

“章武县在渤海之东,比邻大海,距离南皮至少有三西百里,这距离长了不少。兵马未动,粮草需先行,袁绍大军的粮道走的是黄河水路,经乐陵上岸,再走陆路到南皮,若再进军章武,这粮道就长了很多。”

“那水路呢?在南皮有水路可到章武。”

“我去章武前,先把附近的船都搜集起来,押运物资,可使得袁绍在南皮附近找不到船只,若他还想走水路,只能先退兵乐陵,逆黄河而上,回邺城走白沟方向,可到南皮,但袁绍大军己经在乐陵了,再回绕恐怕也会花不少时间。所以,袁绍断不会这么干,那么,他只有一个办法。”

王凌经文则一步一步地解释,很快就明白过来:“我明白了,他派遣一大将,驻守南皮,日后再从南皮出兵攻打章武。其主力大军,先撤退邺城。”

“正是,袁绍大军攻打章武己是得不偿失,再者,据我所知,邺城后方并不安全,黑山贼屡屡作乱于魏东两郡。青州黄巾贼也有东进兖州的可能,都会危及到邺城的安全,袁绍不得不退。”

“所以他只能派遣一大将留守南皮,以后再讨伐于我。这留守的兵力自然不会太多,我估计最多一万兵力。我三千兵力面对数万兵力,自然无能为力,面对一万兵力,则大有可为。”

“原来校尉早有想法,才会向公孙将军请缨。”

“那是自然。彦云,你我认识不过两个多月,但我深知你是有大才之人,今冀州到处都有战事,你从渤海从并州,只能走河间经常山,再走井陉道,但常山一带,黑山贼张燕作乱,道路阻隔。”

“且公孙将军回去之后,与袁绍的战事恐怕会蔓延到河间一带,恐怕你回不去。我率三千军队,驻守渤海,正需要帮手,你不如留下来助我一臂之力,待我日后有了前程,必不会辜负于你。”

“可是……”王凌知道文则的话不假,回家路上可不安全,他稍稍想了一下,又问:“你若坚守章武,恐怕也不容易,章武城小,钱粮方面,你打算怎么办?”

“彦云,事在人为,难道你不相信我吗?从南皮撤退时,我会搬空南皮的粮仓和府库,以获得钱粮,渤海一带,曾被黄巾贼侵扰,百姓流离失所,到了章武后,我会收拢流民,引其耕种。渤海乃富饶之地,只要好好治理,必会钱粮充盈。届时,我还能伺机反攻南皮,全取渤海全境,再南下青州,北上幽州,可成就一番功业。”

文则说着说着,下意识地得意忘形起来。

王凌突然听出其中的区别,不禁大惊:“莫非你有脱离公孙将军之意?”

文则想法还不成熟,不想过早说此事,此时被王凌看破,也是一时惊讶。他抚了抚胸口,压住自己的情绪,问:“彦云以为公孙将军如何?”

“我与公孙将军没见过面,但据传闻,此人骁勇善战,几年前激战乌桓,威震边疆。”

“彦云说得有理,公孙将军有勇猛之名,与乌桓、黄巾贼交战,得到支持,故无往而不胜。两年多以前,我远离家乡,亦是仰慕其名,才为其效力。然而,他不知任用贤能,又不体恤军民,残暴不仁,时常掳掠百姓。”

“不仅如此,公孙将军还宠信刘纬台、李移子、乐何当等奸佞小人,在龙凑与袁绍交战,竟采纳刘纬台的策略,致使大军惨败,战后,他不仅不知悔改,反而把战败之责推诿到他人身上。如今看来,公孙将军实非明主。”

“反观袁绍,出身西世三公,手下能臣猛将云集,故初时对阵公孙将军不利,但最近一年来,连连在界桥、龙凑击败公孙将军,己扭转局势。公孙将军此次退回幽州,以幽州贫瘠之地,只怕养军都困难,日后恐怕很难再进冀州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