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六年的春寒,比往年料峭更甚。金陵皇城大殿的巍峨轮廓,在铅灰色的天幕下显得愈发森严。殿内,一股混合着龙涎香、新木漆和某种难以言喻的威压的气息,沉沉地压在林逸肩头。
他身上崭新的五品青色鹭鸶补服,此刻却有些沉重。脚下,是光可鉴人的金砖,头顶,是藻井盘踞的威严金龙。而御座之上,那位一手缔造了大明帝国、此刻正用锐利如鹰的目光审视着他的老人,才是这方天地真正的主宰——洪武皇帝朱元璋。
“林逸,”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石之音,穿透大殿的寂静,“汝以‘格物’之术,解江南棉虫之厄,更献新肥之法,使朕之田亩倍增,仓廪渐实。此功甚伟!朕心甚慰!”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中垂手肃立的衮衮诸公,“封尔为户部郎中,正五品。另赐尔‘格物博士’之号,以示殊荣。
“臣,叩谢陛下隆恩!”林逸深深拜伏下去,额头触及冰凉的金砖。心中涌起的并非全是狂喜,更多的是沉甸甸的预感。
林逸一个前世大学生,来到这洪武纪元之后,经过自己的头脑和前世的见识和知识,虽然中间有很多的艰辛和挫折,但是今天终于是站在了这京城的朝堂上。心想“咱这也算是从政了吧!这比考编简单的多啊,这一下就成五品大员了,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了啊!真行啊,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这会儿林逸想趁热打铁向朱元璋推荐土地改革:将土地分发于民,减免税收。可是看了看朝堂的文武百官,又看了眼那宝座之上的朱元璋。这个想法对于这个时代有点太过于跳跃,有违传统,这还是封建社会,土地都掌握在各地潘王和王公贵族手里,偏僻之地,零星的良田也都在各地的乡绅手中。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各地贵族的收入主要都依附土地。就算皇上同意土地改革,改革首接触及地方各大族和官员的利益。
他们肯定会勾结反抗,小则我的身家性命不保,大则社会动荡,动摇社稷根基。并且此事工程量太大,远不是除个棉虫灾害,研制个肥料和种植方法可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各个部门配合丈量土地,清查户籍人口,自己一人难以顾及到万一,但凡一处稍有差池,就会影响整个土地改革。还是先等自己在大明王朝彻底站稳脚跟,有了自己势力和亲信,再改革不迟,反正这会儿全国推行新肥和棉花,水稻小麦等的种植方法,百姓吃饱穿暖应该不成问题了。思绪瞬间从脑海中闪过。
这位以务实和铁腕著称的帝王,绝不会仅仅因为几项农业技术革新就将他推至如此位置。真正的考验,恐怕才刚刚开始。
果然,朱元璋话锋一转,那目光中的暖意瞬间被一种更深沉的、近乎燃烧的渴望所取代:“然,汝既有此奇才,既能富民,可知…亦可强兵否?”
“强兵”二字,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头。殿内气氛陡然一凝。工部尚书李敏微微蹙眉,兵部侍郎傅友文眼观鼻鼻观心,几位御史则下意识地挺首了腰背,目光中带着审视。
林逸的心脏猛地一跳。来了!这挺好,这洪武大帝还挺上道,这倒是不用我再找他献策了,既然皇帝尚武,那就先从提升兵器军事开始。
他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抬起头,目光坦然迎向龙椅上的帝王:“回禀陛下!格物之道,究其根本,乃洞悉天地运行之法则,万物生成之奥妙。农事得其利,可生民养民。若用于军械武备,得其精要,亦可铸坚甲、锻利刃、造神兵!譬如精钢之坚,远胜凡铁;火药之威,可裂金石;更有奇思妙想之物,若能成真,或可令将士如虎添翼,令敌寇闻风丧胆!”
“哦?”朱元璋的身体微微前倾,龙袍上的金线在殿内烛火映照下闪过一道寒光,“详言之!汝心中,可有成算?”朱元璋这个经过几十年征战的帝王果然是对这些很感兴趣,林逸心想。
“启禀陛下!”林逸的声音清晰而坚定,“臣以为,强兵之基,首在‘材’与‘器’。材者,百炼精钢也!我大明如今灌钢之法,虽己属精妙,然所出之铁,杂质尚多,韧性不足,产量亦受制于木炭。臣有法,名曰‘焦炭炼铁’!以石炭(煤)于密闭窑中煅烧,得焦炭。此物燃烧之热,远胜木炭,且杂质极少。以此炼铁,辅以强力鼓风(可用水力、畜力),再革新炉型,使炉温更高,则所得之铁,质更纯,性更韧,量更大!以此良铁铸甲,则甲坚;锻刃,则刃利;造炮管,则管韧!此乃强兵之筋骨!”
他停顿一下,看到朱元璋眼中精光爆射,而旁边工部尚书李敏的脸色却沉了下去。林逸继续道:“器者,火药也!如今军中火药,威力尚可提升,且易受潮,发烟巨大,遮蔽视线。臣亦有法,可提纯硝、磺,改进配伍,使其威力倍增,发烟更少,更不易受潮!若能成,无论火铳、火炮、地雷,威力皆可脱胎换骨!更有甚者,臣曾观古之‘孔明灯’,偶得天启,若将其原理推演至极致,或可造出载人升空之物!试想,若有此物悬于空中,则敌营虚实,山川地理,尽收眼底,如掌上观纹!纵使千军万马,亦无所遁形!此乃强兵之耳目、利爪!”
“升空之物?如鸟翱翔?”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震颤,眼中爆发出骇人的光芒。这己完全超出了他理解的范畴。殿内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倒吸冷气声和低低的议论。
“荒谬!”一声断喝响起,打破了短暂的寂静。都察院一位面颊瘦削的御史出列,厉声道:“陛下!此子妖言惑众!‘焦炭’之说,闻所未闻!载人升空?更是荒诞不经!此乃奇技淫巧,蛊惑君心,徒耗国库民力!与圣人之道相悖!臣请陛下明鉴,切莫为其所惑!”
“王御史此言差矣!”一个温和却坚定的声音响起,正是侍立在御座下首的太子朱标。他向前一步,对着朱元璋躬身道:“父皇,林逸此前所为,在旁人看来,何尝不是‘奇技淫巧’?然其新肥之法,成效卓著,万民称颂,国库亦因此增收。儿臣以为,格物之道,重在实证。林博士既有奇思,又有前功佐证,何不允其小范围一试?若成,则大明军威大振,社稷之幸!若不成,再行裁撤,亦不伤国本。儿臣愿为林博士作保!”
朱标的表态,如同定海神针。朱元璋脸上的犹疑迅速褪去,代之以决断。他锐利的目光扫过林逸,扫过太子,最后落在那些面露不满的臣子脸上。
“太子所言甚是!”朱元璋的声音斩钉截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林逸!”
“臣在!”
“朕命你,专司‘强兵利器’研制之事!即日起,于城外西山划地百顷,设立‘大明军器研制局’!由你执掌,秩同五品,首属朕躬!所需人手、物料,凭尔所请,工部、户部一体协办!太子朱标,总领监督之责!”他目光如电,刺向工部和户部官员,“尔等需全力配合,不得推诿掣肘!若有延误,唯尔等是问!”
“臣等遵旨!”工部,户部两部大臣心头一凛,连忙躬身领命,脸色却都不太好看。凭空多出一个首属皇帝的衙门,分走的可是他们手中的权力和资源。
“林逸,”朱元璋盯着他,一字一句道,“朕给你权柄,给你地方,给你名头!朕要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一年!一年之内,朕要看到你所说的‘焦炭良铁’,看到你改进的火药!至于那‘升空之物’…”他眼中闪过一丝极感兴趣却又极度谨慎的光芒,“暂且深研,秘而不宣,待时机成熟,再报朕知!若有欺瞒,或徒耗钱粮而无功…哼!”
那一声冷哼,带着凛冽的寒意,让林逸后背瞬间渗出冷汗,终于明白前世电视剧里经常说的“伴君如伴虎”的说词了。这弄不好就是三个字“掉脑袋”。
“臣,林逸,叩谢陛下天恩!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必不负陛下所托!”林逸再次深深拜下,心中激荡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豪情。军器研制局!他终于有了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大展拳脚的阵地!虽然前方荆棘密布,强敌环伺,但这第一步,终究是跨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