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货车庞大的身躯碾过最后一段崎岖的国道,引擎的低吼在进入蜀地连绵的群山后,仿佛被浓得化不开的湿气与绿意层层包裹,变得沉闷起来。车窗外的景象,与盘龙岭的冷峻截然不同。盘龙岭是嶙峋的骨,而这里,是丰腴的肉。触目所及,皆是泼墨般的浓绿。山势陡峭,却披着厚厚的植被外衣,巨大的蕨类植物舒展着史前般的叶片,藤蔓虬结缠绕,将的岩石也包裹成绿茸茸的模样。空气湿漉漉的,带着泥土、腐殖质和不知名野花混合的复杂气息,每一次呼吸都像吸入了饱含水分的海绵。薄雾如同顽皮的精灵,在山腰、谷底随意游荡,时而聚拢遮蔽视线,时而又倏然散开,露出一角险峻的崖壁或深不见底的沟壑。
车厢内,气氛却与窗外的生机勃勃形成反差。林风闭目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击着某种复杂的节奏,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拓海望着窗外飞掠而过的、被苔藓染成深绿色的湿滑石壁,眉头微蹙。盘龙岭的碎石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而这里,目之所及,每一块在植被外的石头,都覆盖着一层滑腻的青苔或水膜。柯南则专注地盯着面前的移动工作站屏幕,上面正播放着一些极其模糊、晃动剧烈的民间视频片段——视角是固定在摩托车头盔上,记录着在湿滑狭窄的山道上亡命飞驰的画面。背景音是引擎的嘶吼、轮胎打滑的尖叫以及拍摄者粗重的喘息和偶尔的咒骂。
“目标区域:‘九十九道拐’、‘云梯崖’。”林风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眼睛并未睁开,“‘九十九道拐’,并非真有九十九道弯,而是形容其连续急弯之多、之密,如同天梯盘旋而下。路面以天然石阶和人工开凿的石板为主,经年累月,苔藓湿滑,雨后更是如同泼油。落差巨大,视野极易被山体和植被遮挡。”
屏幕上,柯南适时调出通过卫星地图和航拍素材初步构建的“九十九道拐”三维模型。那是一条如同巨蟒蜕下的皮,紧紧缠绕着陡峭山体的灰白色带子。模型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弯道角度、坡度、以及柯南根据视频分析出的几处“高危点”——被山洪冲垮半边的路基、巨石突兀探出的“鬼探头”、以及狭窄到仅容一车(或一板)通过的咽喉要道。
“对手,‘山魈帮’。”林风继续道,屏幕上切换出几张抓拍的照片。照片中的青年们大多皮肤黝黑,眼神桀骜不驯,穿着印有抽象山魈图腾的黑色背心或干脆赤膊,露出精悍的肌肉和刺青。他们的装备也透着狂野——重型速降滑板被改装得如同钢铁怪兽,巨大的越野轮子,夸张的防撞护杠,甚至有人在板尾绑着备用的撬棍或砍刀。几张抓拍是他们从近乎垂首的陡坡上冲下,泥浆飞溅,表情狰狞,带着一种亡命徒般的凶悍。“蜀地的地头蛇,盘踞在‘九十九道拐’多年。风格:极端激进,擅长利用地形制造碰撞和压迫,习惯在湿滑路面进行危险的高飘移动作,心理素质极强,或者说…疯狂。领头的外号‘穿山甲’,是个狠角色。”
一段模糊的视频播放:一辆喷涂着火焰图案的重型滑板在一个湿滑的右急弯处,毫不减速地内线强切,巨大的板身几乎横着撞向外侧一辆试图正常过弯的滑板。外侧滑板手惊恐地猛转向,失控冲出路面,翻滚着坠下山坡,而“山魈帮”的板手则发出野兽般的狂笑扬长而去。
拓海的拳头无声地攥紧。盘龙岭的“地火”与之相比,简首像是玩过家家的孩子。这种纯粹的、以摧毁对手为乐的恶意,让他胃里一阵翻涌。左肩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似乎也隐隐作痛,提醒着他即将面临的凶险。
“我们的策略,”林风终于睁开眼,目光锐利如电,“技术压制与战术克制。‘疾风’的优势在于精准、稳定、高效的能量输出和重心控制。在‘九十九道拐’这种湿滑、狭窄、视野受限的赛道上,他们的蛮力反而是负担。拓海,你的核心是‘稳’和‘准’,用最经济的路线和最小的动作幅度通过每一个死亡弯角,让他们狂暴的节奏打在自己身上。柯南,你的任务是摸透每一个弯角的最佳切入点和刹车点,精确到厘米,同时监控‘山魈帮’的通讯频道(如果他们使用公共频道或低加密频道),预判他们的‘脏动作’。”
他转向工作台,调出“疾风”1.5的设计图:“针对蜀地环境,‘疾风’需要一次‘雨林化’升级。重点:一,轮子。更换为超软质、深纹、自排泥沟槽的雨林专用轮子,最大化提升湿滑石面和苔藓路面的抓地力。二,悬挂。增强抗泥泞和抗冲击能力,优化在颠簸石阶上的稳定性,减少弹跳导致的失控风险。三,底盘防护。加装轻量化合金护板,防止碎石和尖锐藤蔓对电机、电池舱的损伤。西,散热系统微调,适应高温高湿环境。”
“明白!”柯南立刻开始记录参数,并接入材料数据库寻找最优的轮胎配方和防护材料供应商(通过林风的渠道)。
拓海看着屏幕上那狰狞的赛道模型和“山魈帮”狂野的身影,深吸了一口蜀地湿重的空气。恐惧依然存在,但盘龙岭的经历,尤其是矿洞中那完全依赖柯南指引穿越黑暗的体验,在他心中沉淀下一种奇异的笃定。他需要做的,就是信任脚下的“疾风”,信任背后那双洞悉一切的眼睛,然后将自己的本能发挥到极致。他走到角落里静静停放的深蓝色滑板旁,手指拂过冰冷的碳纤维表面,感受着那沉寂的力量。这一次,不是在城市的霓虹下逃亡,也不是在盘龙岭的悬崖边挣扎求生,而是在这蜀道天险之上,用速度与技艺,正面击溃那些阴影中的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