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成长之路
帝王成长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帝王成长之路 > 第11章 贺兰悲歌:天宝年末的边塞崩裂

第11章 贺兰悲歌:天宝年末的边塞崩裂

加入书架
书名:
帝王成长之路
作者:
梁山好汉123
本章字数:
3268
更新时间:
2025-07-08

天宝二年(743年)腊月,凛冽的北风裹挟着鹅毛大雪,将贺兰山染成一片银白。宥州城(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的城墙上,冻僵的唐军士卒蜷缩在箭楼里,望着城外绵延数里的叛军营帐,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碴。这座扼守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交通要道的城池,此刻正笼罩在末日般的阴云之下——李泰昌的叛军如潮水般涌来,在贺兰山脚下铺开了遮天蔽日的攻势。

自盐州失陷后,李泰昌叛军士气大振,其麾下铁骑踏着积雪,沿着黄河故道疾驰北上。宥州刺史陈玄礼接到战报时,正对着空荡荡的粮仓长吁短叹。城中守军不过三千老弱,粮草仅够维持十日,而探马来报,李泰昌亲率五万大军,己在百里外扎营。

“诸位!宥州乃朔方门户,贺兰山是关中最后的屏障!”陈玄礼在议事厅中来回踱步,目光扫过帐中神色凝重的将领,“我们虽兵力悬殊,但只要据城死守,待朝廷援军一到,必能将叛军击溃!”

偏将王忠抱拳说道:“大人,贺兰山易守难攻,末将愿领八百精锐,在山谷设伏,定能挫其锋芒!”

陈玄礼却摇头否决:“不可。李泰昌狡诈多端,必有所防备。传令下去,将城中百姓尽数迁入内城,拆毁城外民房,木料砖石用于加固城墙;再派人将贺兰山各隘口的滚木礌石准备妥当。”

军令如山,宥州城内顿时陷入紧张的备战氛围。百姓们在官兵的催促下,顶着风雪搬运物资,孩童的啼哭与老人的叹息声交织在一起。工匠们日夜敲打,将滚烫的铁水浇在城墙上,结成一层坚不可摧的铁甲;民夫们推着独轮车,将巨大的石块运上贺兰山隘口。

腊月十五,李泰昌叛军抵达宥州城郊。他身披玄色大氅,骑着高头大马,望着城头飘扬的大唐军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陈玄礼,识相的就开城投降,否则,我让这宥州城鸡犬不留!”

陈玄礼立于城头,怒喝道:“李泰昌!你身为大唐臣子,却叛国作乱,天理难容!我陈玄礼誓与宥州城共存亡!”

话音刚落,李泰昌大手一挥,叛军顿时发起了第一轮攻势。骑兵如潮水般冲向城墙,弓箭手在后掩护,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城头。守城将士们沉着应对,凭借城墙之利,用弓箭、滚木礌石还击。一时间,箭雨纷飞,喊杀声震天,宥州城下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白雪。

然而,李泰昌很快改变战术。他深知宥州城防坚固,强攻难以奏效,遂派人绕道贺兰山后,企图从背后包抄。陈玄礼得到密报,急调王忠率部前往贺兰山隘口阻击。贺兰山的山谷中,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唐军将士们埋伏在巨石之后,等待着叛军的到来。

当李泰昌的先锋部队进入山谷时,王忠一声令下,滚木礌石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叛军顿时大乱,惨叫声此起彼伏。但李泰昌早有防备,他亲率主力部队从正面强攻,吸引唐军注意力,又派精锐骑兵绕道突袭贺兰山隘口。

腊月二十,贺兰山防线告破。李泰昌的叛军如猛虎下山,冲入宥州城。陈玄礼亲自披挂上阵,手持长剑,斩杀了数名叛军。然而,叛军人数众多,一波又一波地涌来。宥州城的防线逐渐崩溃,多处城门被攻破。

李泰昌骑着马,率领叛军主力冲入城中。巷战随即展开,唐军与叛军在街道上展开了激烈的拼杀。百姓们西处奔逃,哭喊声响彻全城。陈玄礼且战且退,最终被叛军包围。他挥舞长剑,力战数名叛军,身上伤痕累累。

“陈玄礼,你己无路可逃,投降吧!”李泰昌冷笑道。

陈玄礼怒目圆睁,高呼:“大唐万岁!”随后,挥剑自刎。至此,坚守了数日的宥州城,在天宝二年腊月落入李泰昌之手。

贺兰山的失守,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大唐西北防线的丧钟。消息传至长安,朝野震惊。唐玄宗李隆基勃然大怒,立即调兵遣将,准备对李泰昌叛军展开大规模围剿。然而,贺兰山作为关中的天然屏障,其陷落使得李泰昌叛军得以长驱首入,关中平原己无险可守。曾经固若金汤的大唐边疆,在这个寒冷的腊月,彻底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而宥州城破后的百姓,却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李泰昌的叛军在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曾经繁华的宥州城,一时间成为了人间炼狱。这场发生在天宝二年腊月的战事,不仅改变了宥州与贺兰山的命运,也在大唐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血色篇章,预示着一个盛世王朝即将走向更加动荡与衰落的深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