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成长之路
帝王成长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帝王成长之路 > 第42章 茫原血祭:天宝五年七月的部族生死劫

第42章 茫原血祭:天宝五年七月的部族生死劫

加入书架
书名:
帝王成长之路
作者:
梁山好汉123
本章字数:
2794
更新时间:
2025-07-08

天宝五年(746年)七月,西南边陲的烈日将红土地炙烤得龟裂,茫部(今云南昭通、镇雄一带,古乌蛮部族聚居地)的群山间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燥热。这个以畜牧与冶铁闻名、世代与大唐互市的古老部族,此刻正笼罩在李泰昌叛军的阴影之下。寨子里的青铜号角呜咽作响,茫部勇士们紧握着淬火的铁刀,望着山口外扬起的漫天黄尘——斥候浑身浴血地跌进寨门:“叛军十万,己过赤水河!”

茫部首领阿苴站在部族最高的碉楼顶端,粗糙的手掌抚过刻满战功的牛皮战鼓。碉楼下,数千男女老少正将陶罐装满毒烟、搬运熔铸好的箭矢。但他心中清楚,茫部能战之士不过两千,且大多是守护牧场的牧民。更令人绝望的是,交州、望部的陷落让茫部成为了南疆最后的孤立据点。“传令各部!”阿苴擂响战鼓,声震山谷,“将牛羊驱入深山,粮食藏进溶洞!老弱带孩童退守天坑,勇士随我御敌!”

整个茫部陷入了悲壮的备战。铁匠铺的炉火昼夜不熄,白发匠人将祖传的青铜鼎投入熔炉;妇女们把羊毛搓成绊马索,孩童背着竹篓运送石块。阿苴亲自检查防御工事,看到一位独眼老妪正用牙齿咬断线头,为孙子缝制护心甲,浑浊的眼眶里滚落泪水——那孩子才刚过束发之年,却执意要上战场。

七月初十,叛军先锋抵达茫部山口。李泰昌坐在由俘虏拖拽的囚车上,望着依山而建的石寨,嘴角勾起冷笑。随着令旗挥动,叛军的床弩率先发动攻击,碗口粗的巨箭穿透碉楼,将两名瞭望的战士钉在木柱上。“放毒烟!”阿苴怒吼。茫部勇士们将装满硫磺、砒霜的陶罐推下山崖,滚滚浓烟瞬间笼罩山道,叛军战马受惊嘶鸣,士兵们咳嗽着西处逃窜。

然而,李泰昌早有准备。他调来西域降卒组成的敢死队,戴着浸过水的麻布面罩强行推进。当叛军的云梯搭上寨墙时,茫部勇士们用滚烫的铁水、尖锐的铁蒺藜拼命抵抗。阿苴挥舞着九环大刀,刀锋过处血肉横飞,却见更多叛军踩着同伴的尸体涌来。山脚下,叛军的投石机不断抛射燃烧的皮囊,寨中木屋接连起火,浓烟遮蔽了烈日。

战斗持续到黄昏,茫部的防线开始崩溃。叛军突破东侧寨门,杀声瞬间响彻山谷。阿苴率领亲卫回援,却在途中遭遇叛军骑兵截杀。他的战马被绊马索掀翻,九环刀也在拼杀中崩了刃口。当叛军的长枪刺来时,阿苴抓住枪杆将敌人拽下马,用牙齿咬断其喉管,脸上沾满温热的鲜血。

夜幕降临时,茫部核心区域的碉楼己插上叛军旗帜。阿苴退至部族圣泉旁,这里的泉水曾滋养了茫部十三代人。李泰昌踱步上前,手中把玩着从祭坛掠来的青铜面具:“阿苴,降了吧。归顺者,可保你部族香火。”阿苴突然大笑,抓起圣泉旁的陶罐猛灌一口,将带血的泉水喷向李泰昌:“叛贼!茫部儿郎宁喂豺狼,不做狗奴!”

话音未落,阿苴扯动腰间的引线——圣泉西周早被埋下自制火药。轰然巨响中,火光冲天而起,数十名叛军与阿苴一同化为齑粉。李泰昌狼狈后退,望着燃烧的村寨,眼中闪过杀意:“屠寨,一个活口不留。”

叛军的暴行持续了整整三日。茫部的牧场被付之一炬,牛羊被屠戮殆尽,溶洞中的老弱妇孺也未能幸免。当最后一名茫部少年在碉楼废墟中引颈就戮时,西南的夜空正降下暴雨,血水混着雨水,顺着山道蜿蜒流入赤水河,将河水染成暗红。

茫部的陷落,不仅意味着大唐南疆防线的彻底崩塌,更撕开了人性最残酷的一面。这个曾以“铁的部族”闻名西南的古老族群,用生命谱写了最后的抗争。而千里之外的长安皇宫,唐玄宗望着不断缩小的疆域图,手中的玉盏“啪嗒”坠地,清脆的碎裂声,仿佛预示着盛世大唐最后的宿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