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成长之路
帝王成长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帝王成长之路 > 第43章 红河呜咽:天宝五年八月的南疆双城沦陷记

第43章 红河呜咽:天宝五年八月的南疆双城沦陷记

加入书架
书名:
帝王成长之路
作者:
梁山好汉123
本章字数:
3146
更新时间:
2025-07-08

天宝五年(746年)八月,红河的浊浪裹挟着枯枝败叶,拍打着爱州(今越南清化)与骥州(今越南河静)的河岸。这两座大唐安南都护府南部的重镇,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商贾云集、庙宇林立,此刻却被战争的阴云笼罩。城墙上,唐军士卒望着对岸如蚁群般集结的叛军营帐,握着锈蚀兵器的手掌渗出冷汗——斥候冒死传回消息:李泰昌亲率二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沿红河南下,誓要踏平这两座阻挡其南进的城池。

爱州刺史吴明远站在残破的城楼上,望着城内萧条的街巷,心如死灰。爱州守军仅剩三千疲惫之师,且半数在先前抵御叛军的战斗中负伤,粮草储备也仅够维持半月。更糟糕的是,自交州、安南都护府沦陷后,爱州与中原的联系彻底断绝,朝廷的援军遥不可及。吴明远握紧腰间的长剑,对麾下将领说道:“爱州乃南疆最后屏障,今日便是战至一兵一卒,也要让叛贼知道,大唐的疆土不容践踏!”随即下令,全城戒严,征集所有青壮男子编入守军,将城内铁器尽数收缴熔铸箭矢,木料用于加固城墙。

与此同时,骥州都督李嗣恭也在紧急部署城防。骥州地处红河与蓝江交汇处,地势险要,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防御力量依然薄弱。李嗣恭望着地图上不断逼近的叛军标记,神色凝重:“骥州若失,南疆再无立足之地。传令下去,在河道中沉船设障,用铁链封锁江面;在城墙西周挖掘壕沟,灌满河水!”

爱州城内,百姓们含泪响应号召。一位老匠人将祖传的打铁铺捐出,日夜不停地锻造兵器;妇人在昏暗的油灯下缝制布甲,孩童们背着竹筐穿梭在街巷,传递消息。吴明远亲自巡查城防,看到一位盲眼老妪摸索着将家中仅存的粮食磨成粉,为士兵们制作干粮,眼眶不禁

八月初十,李泰昌叛军兵分两路,同时抵达爱州与骥州。爱州城外,叛军的楼船率先发动攻击,床弩射出的巨型箭矢穿透城楼,火球坠入城内引发大火。“开炮!放火箭!”吴明远站在城楼上嘶吼,唐军将自制的火药抛石机对准江面,燃烧的陶罐落入水中,炸得叛军木筏西分五裂。然而叛军凭借数量优势,用铁链连接战船组成浮桥,源源不断的士兵踏着同伴的尸体强行登岸。

骥州战场上,李嗣恭利用河道狭窄的地形,将装满桐油的木筏顺流而下,点燃后冲向叛军船队。顿时江面烈焰滔天,叛军的惨叫声与江水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但叛军很快调来冲车,沿着河岸撞击城墙,城砖在震动中纷纷脱落。

爱州的城墙下,战斗愈发惨烈。叛军的云梯搭上城墙,唐军士卒用滚烫的热油、尖锐的檑木拼命抵抗。吴明远手持长剑,亲自斩杀登城的叛军,他的战袍被鲜血浸透,手臂上布满伤口,却仍在城墙上来回奔走,鼓舞士气。然而叛军如潮水般涌来,爱州的防线逐渐出现缺口。

骥州的守军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叛军动用投石机,将巨石不断砸向城墙,城墙多处坍塌。李嗣恭组织百姓用沙袋、石块填补缺口,同时派出敢死队突袭叛军的投石机阵地,却遭到叛军精锐骑兵的围堵,几乎全军覆没。

战斗持续了整整七日,两座城池的防线在叛军的猛烈攻击下摇摇欲坠。爱州城内,粮草断绝,士兵们只能靠啃食树皮和草根充饥;伤员挤满了医馆,草药早己用尽,许多伤兵因得不到救治而死去。骥州的城墙千疮百孔,守军疲惫不堪,百姓们也在战火中流离失所。

八月十七日,李泰昌发动总攻。爱州的城门在叛军冲车的撞击下轰然倒塌,吴明远率残部与涌入的叛军展开巷战,他的长剑砍得卷刃,身上多处负伤,最终被叛军包围。吴明远望着燃烧的城池,高呼:“大唐万岁!”随后挥剑自刎。

骥州城破时,李嗣恭退至城楼,望着红河的滔滔江水,心中满是悲愤。他点燃了囤积的火药,随着一声巨响,与数百叛军同归于尽。爱州与骥州的陷落,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大唐在南疆最后的希望。曾经繁华的城池,如今沦为废墟,街道上尸骸枕藉,幸存者们蜷缩在断壁残垣中瑟瑟发抖。红河的江水依旧奔涌,却裹挟着无数冤魂,诉说着这场惨烈战争的伤痛,也见证着大唐帝国在叛军的肆虐下,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深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