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 第二十二章:葛粉飘香,生机渐浓

第二十二章:葛粉飘香,生机渐浓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作者:
来点榴莲
本章字数:
5012
更新时间:
2025-07-07

靠山村的溪边,从未如此热闹过。

往日沉寂的河滩上,如今人头攒动。男女老少,背着背篓,扛着锄头,脸上带着久违的、充满干劲的光彩。赵老憨挥舞着烟袋杆,声音洪亮地指挥着:“这边!这片葛藤厚实!李家的,你们几个手脚麻利的负责这片!张家的,去上游那块石坡!挖的时候仔细点,别伤着根!小的块根留着让它再长!” 经历过王金花事件的阴霾,葛根的发现如同一道温暖的阳光,重新凝聚了全村的力量。

岁岁成了最忙碌的小小“技术指导”。她穿梭在人群里,像只轻盈的蝴蝶。

“李婶婶,这块根表皮颜色深、摸着沉甸甸的,淀粉多!”

“张爷爷,挖的时候往旁边刨一刨,下面还有大的呢!”

“三哥!捶打的时候力气要匀,把里面的汁水都打出来!”

她清脆的童音和精准的指点,赢得了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喜爱和信服。再也没有人把她当成懵懂的小丫头,她是靠山村的“小福星”,是带来生机的希望火种。

姜家的小院,俨然成了临时的“葛粉加工中心”。几口大缸盛满了清水,堆满了刚挖回来的、带着泥土芬芳的葛根块茎。赵秀兰带着几个手脚利落的妇人,负责清洗和削去粗糙的外皮。雪白的葛根肉在阳光下泛着润泽的光。姜石姜林和几个半大小子,则负责最耗力气的环节——捶打。结实的手臂挥舞着裹了布的木槌,咚咚咚地砸在石臼里切碎的葛根块上,汗水顺着年轻的脸庞滑落,却没人喊累,反而充满了干劲儿。白色的纤维在反复捶打下渐渐变得细腻。

沉淀的大木桶边,张寡妇仔细地观察着水层的分离,小心地将上层浑浊的淀粉水舀进旁边烧着开水的大锅里。灶膛里柴火噼啪作响,锅里的水随着加热,渐渐变得浓稠、透明,最后凝结成晶莹剔透的胶冻——葛冻。晾晒架上,铺开的葛冻在春日暖阳下,慢慢失去水分,凝结成一块块半透明的、带着漂亮纹路的葛粉饼。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甜的草木香气,沁人心脾。

“成了!又成了!” 姜林兴奋地举起一块晾得半干的葛粉饼,阳光透过薄薄的饼身,折射出温润的光泽。

“真好看!闻着也香!”李婶子笑着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放在晾晒架上。

“秀兰嫂子,你家岁岁可真是菩萨心肠送来的宝贝!”帮忙的妇人由衷地赞叹。赵秀兰疲惫的脸上也露出了这些天来最舒心的笑容,看着在人群中穿梭、小脸晒得红扑扑的女儿,眼中充满了骄傲和怜惜。

收获的喜悦是实实在在的。几天下来,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多了一小罐珍贵的、雪白的葛粉。岁岁也没闲着,她拉着娘亲,开始试验葛粉的各种吃法。

最简单的就是葛粉糊:舀一勺葛粉,用少量凉水调开,再冲入滚烫的开水,快速搅拌,透明的糊糊瞬间变得晶莹粘稠,散发着纯粹的清香。撒上一小撮从后山采来的野薄荷碎,或是滴两滴华大夫提供的野蜂蜜(极其珍贵),一碗清甜滋润、暖胃又饱腹的葛粉糊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岁岁还尝试着做葛粉野菜饼:将葛粉和磨碎的少量糙米粉混合,加入切碎的鲜嫩荠菜、蒲公英叶,用溪水和成糊,在烧热的石板上薄薄摊开。煎熟的饼子边缘微焦,内里软糯透明,带着野菜的清香和葛粉特有的清甜,口感独特又顶饿,成了下地干活男人们最受欢迎的干粮。

最让人惊喜的是葛粉凉拌:将煮好冷凝的葛冻切成细条,拌上焯过水的山野菜、一点点盐和野葱末,再淋上几滴用野花椒和山葵根捣成的、带着独特辛香的简易“酱汁”。入口滑嫩冰凉,清爽开胃,在渐渐回暖的春日里,成了难得的佳肴。

“好吃!岁岁,这个凉拌的太好吃了!”姜石狼吞虎咽地吃完一大碗,意犹未尽。

“比野菜汤好吃多了!”姜林也猛点头。

连姜大柱都难得地多吃了小半块葛粉野菜饼,咳嗽似乎都轻了些。赵秀兰看着家人脸上满足的笑容,再看看角落里那一小罐一小罐的葛粉,心中那份沉甸甸的绝望,终于被这实实在在的食物带来的暖意驱散了大半。这些葛粉,就是活命的底气!

华大夫也时常过来,看着晾晒架上越来越多的葛粉饼,看着村民们脸上重新焕发的生气,捋着胡须,眼中满是欣慰。他特意观察了岁岁制作的各种葛粉吃食,对那葛粉凉拌的“药食同源”搭配更是赞赏有加。

“葛根性凉,味甘辛,本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之功。如此加工成粉,易食易化,更添饱腹之效。岁岁以野菜、辛香之物佐之,调和性味,暗合养生之道,甚好!”他毫不吝啬地夸奖,又私下对岁岁道:“日后若有闲暇,老夫可教你辨识些常用药草,或可添入这葛粉之中,增益其效。” 这无疑是对岁岁天赋的极大认可,也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知识的大门。

更令人振奋的消息从赵老憨那里传来。他带着几块精心制作的葛粉饼和一小包雪白的葛粉,去了一趟邻近情况稍好的李家屯,找到那里的里正。

“老哥,看看这个,咱们村新琢磨出来的吃食,叫葛粉!顶饱!味道也不赖!”赵老憨拍着胸脯。

李家屯的里正起初不信,但亲自尝了用开水冲调的葛粉糊和煎得香喷喷的葛粉野菜饼后,眼睛顿时亮了。这灾年,能多一样顶饿又易得的吃食,比什么都强!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李家屯里正连连赞叹,“赵老哥,你们靠山村……这是找到活路了!”

“活路是有了,可春耕……”赵老憨适时地叹了口气,露出愁容。

李家屯里正沉吟片刻,拍板道:“这样!我们屯子今年收成也紧巴,但匀出两袋最次的荞麦种给你们应应急,再给你们一把豁了口但还能用的旧铁锄头!换你们教我们认葛藤、制葛粉的法子,如何?” 这简首是雪中送炭!虽然荞麦种不算好,铁锄头也旧,但却是姜家和其他几户种子粮早己吃光的村民,眼下最急需的东西!

当赵老憨带着换来的荞麦种和旧锄头回到靠山村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葛粉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换来实实在在的生产资料!这无疑给靠山村的复苏之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希望的种子,终于在靠山村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伴随着葛粉的清香,顽强地生根发芽。而这一切的核心,那个小小的身影——岁岁,正站在自家院中,看着晾晒架上洁白的葛粉饼在阳光下折射出温润的光泽,小手轻轻抚摸着胸前的平安石。石头传来的不再是冰冷的悸动,而是一种温润的、充满生机的暖意。她知道,最艰难的日子正在过去,靠山村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的“精神领袖”和技术核心,带领村子走向更稳定的未来。

6. **温馨日常与美食主线:** 持续穿插岁岁利用山野食材开发新美食的情节,展现靠山村虽清贫但充满希望与烟火气的生活画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