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您醒了?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苏灵秀赶紧扶着林氏,柔声问道。
林氏摇了摇头,声音还有些沙哑:
“娘没事儿……就是……就是听到外面吵吵嚷嚷的……是不是你大伯他们……又来逼咱们了?”
苏灵秀不想让娘再操心,便笑着说道:
“娘您放心,就是大伯母过来问了问您的情况,没什么大事儿,我己经把她打发走了。您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好好养身子,别的事儿,都有女儿呢。”
林氏看着女儿那张虽然稚嫩却异常坚定的脸,心里头又是心疼又是欣慰。
这个家,从丈夫去世的那天起,就全靠这个才十岁的女儿在硬撑着了。
她这个做娘的,不仅帮不上什么忙,反而成了女儿的拖累。
“灵秀啊……苦了你了……”
林氏的眼圈一红,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
“娘,您说什么呢!您是女儿的亲娘,女儿孝顺您是应该的!只要您能好好的,女儿吃再多苦都愿意!”
苏灵秀赶紧帮娘擦了擦眼泪,笑着说道,
“您快别哭了,大夫说了,您这病啊,最忌讳的就是伤心劳神。您得高高兴兴的,病才能好得快!”
她又给娘喂了些温热的灵泉水,看着娘重新闭上眼睛睡着了,这才悄悄地退了出来。
坐在灶膛前的小板凳上,苏灵秀的心,又开始沉甸甸地盘算起来。
今天虽然暂时把苏大强一家给逼退了,可这治标不治本啊。
他们就像是闻到腥味的蚂蟥,只要苏家还有一点让他们惦记的东西,他们就绝不会罢休。
光靠她一个人的力量,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麻烦,太难了。
她必须得想个釜底抽薪的法子才行!
苏灵秀的脑子里,飞快地闪过一个个念头。
报官?不行。
这种乡里乡亲的田产纠纷,官府一般是不会管的,顶多也就是派个衙役来调解一下,不疼不痒的,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那……找村里人帮忙?
苏灵秀想起刚才院子外面那些看热闹的村民。
他们虽然大多都是同情她们孤儿寡母的,可真要让他们为了苏家去得罪苏大强那个村霸,怕是也没几个人肯出头。
人心啊,终究是自私的。
苏灵秀正琢磨着,院门突然又被敲响了。
她心里头一紧,以为是苏大强他们又杀回来了,赶紧抄起灶膛边的一根烧火棍,沉着脸去开门。
没想到,门外站着的,竟然是隔壁的张婶。
张婶是个西十来岁的妇人,长得粗手大脚的,但为人却很淳朴善良。
苏灵秀记得,前世她家最困难的时候,张婶还偷偷给她们送过几次窝窝头和红薯。
“张婶?您怎么来了?”
苏灵秀有些意外地问道。
张婶探头往院子里瞅了瞅,见苏大强他们果然己经走了,这才松了一口气,压低了声音说道:
“灵秀啊,婶子刚才都听见了。那苏大强家也太不是东西了!简首是欺负人欺负到家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还热乎乎的布包,塞到苏灵秀手里:
“这是婶子刚烙的几个玉米饼子,你和你弟弟妹妹先垫垫肚子。唉,婶子家也没啥好东西,只能帮你们这点儿了。”
苏灵秀看着手里那几个黄澄澄的玉米饼子,心里头一暖,眼圈也有些发红。
“张婶,这……这怎么好意思……”
“嗨!有啥不好意思的!”
张婶摆了摆手,快人快语地说道,
“咱们都是街坊邻居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再说了,你爹以前也没少帮我们家呢!这人啊,得知恩图报!”
她顿了顿,又凑近了一些,小声说道:
“灵秀啊,婶子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那苏大强一家子,就是属狗皮膏药的,黏上了就甩不掉!你今天虽然把他们给顶回去了,可他们肯定还会再来的!你得早做打算啊!”
苏灵秀点了点头,感激地说道:
“张婶,您的好意我记下了。只是……我一个丫头片子,能有什么打算呢?”
张婶想了想,说道:
“我瞅着啊,这事儿,你光靠自个儿硬顶是不成的。你得去找村长,或者去找族里那几位有头有脸的老爷子说说理!”
“苏大强再横,他也得顾忌着村规族法不是?特别是三爷爷,他老人家最是公道,以前村里有啥难断的官司,都是他老人家一句话给平息的。”
“你要是能请动他老人家出面,苏大强他们,怕是就不敢再这么嚣张了!”
张婶这话,倒是给苏灵秀提了个醒!
对啊!她怎么把村长和族老给忘了!
苏家村虽然偏僻,但也是有规矩的地方!苏大强再怎么横,也不敢公然跟村规族法对着干!
只要她能找到一个德高望重、又能说得上话的人出来主持公道,那苏大强一家的阴谋,就不攻自破了!
“张婶!谢谢您!您可真是提醒我了!”
苏灵秀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像是找到了救星一般。
张婶又悄声告诉她,苏大强早年间就不是个东西,还偷伐过苏家的祖坟树,只是没抓到证据。
这事儿三爷爷心里头跟明镜似的。
苏灵秀听了,心里更有底了。
她送走了张婶,心里头那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下了一半。
张婶说得对。她不能再像前世那样,只知道逆来顺受,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这一世,她要主动出击!她要为自己和家人,争取一个公道!
只是,这三爷爷,也不是那么好请的。
她一个小丫头片子,冒冒失失地跑上门去哭诉,老人家也未必肯信她的话。
苏灵秀的眉头,又微微蹙了起来。
看来,这事儿,还得好好合计合计,不能鲁莽行事。
她得想个万全之策,既能让苏大强一家彻底断了念想,又能保全她们孤儿寡母的名声,最好啊,还能让那两个黑心肝的,狠狠地栽个大跟头,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多行不义必自毙!
苏灵秀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深沉而锐利的光芒。
送走了张婶,苏灵秀那颗原本还有些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是彻底定了下来。
她把那二两多的银子,小心地取出来,用布包好,然后悄悄进了空间,把它和那本看不懂的“天书”一起,藏在了茅草屋的干草堆底下。
这才是她真正的底牌,绝不能让外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