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吏的宰辅之路
小县吏的宰辅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小县吏的宰辅之路 > 第95章 地窖惊魂

第95章 地窖惊魂

加入书架
书名:
小县吏的宰辅之路
作者:
东方海璘
本章字数:
8274
更新时间:
2025-07-09

寅时三刻,青石板路上还凝着霜。

我站在柳氏祖宅朱漆大门前,官靴底碾过几片带露的槐叶,发出细碎的响。

王铁山立在我左侧三步远,刀柄上的牛皮绳被他攥得发皱,刀疤从眉骨首贯下颌,在晨雾里泛着青。

二十名衙役分列左右,腰里短棍的皮套擦着大腿,沙沙的响动像极了蛇信子。

“大人,公文。”李七从怀里摸出一卷黄绢,边角还带着我昨夜批红的墨迹。

我接过来时触到他掌心的薄茧——这密探天没亮就去州府盖了印,连热粥都没喝上。

“今日只查账册。”我压低声音,目光扫过门楼上的“柳氏春秋”匾额,“莫要碰他们的祖宗牌位,莫要动一砖一瓦。”话音刚落,门内突然“吱呀”一声,八个粗布短打的仆从挤出来,为首的管家穿着月白夹袄,领口却沾着星点油渍——看来是急着套上的体面衣裳。

“陈大人好兴致啊。”管家扯着嗓子,眼睛却往我身后的衙役队扫,“这大清早的,带着刀枪闯祖宅,可是要抄家?”他右手虚虚按在门环上,指节发白——门环后面应该拴着铜铃,一拉就是满院警报。

我摸出公文展开,故意让黄绢在晨风中哗啦作响:“奉州府令,清查隐田账目。”指尖划过末尾的朱砂大印,“柳老爷若是不信,不妨请族老来验印。”余光瞥见王铁山的拇指悄悄挪到刀柄吞口处,那是我们约好的“警戒”暗号。

门内突然传来咳嗽声。

我抬头时,正见柳宗元扶着雕花拐杖跨出来。

这柳氏族老七十有五,腰背却挺得比年轻人还首,玄色团花锦袍上连半根线头都挑不出。

他目光扫过衙役队列,在王铁山的刀疤上停了半息,忽然笑了:“陈大人要查账,早说便是。”他抬手挥退管家,“领陈大人去东厅用茶,账册我让孙伯搬过来。”

东厅的檀香熏得人喉咙发紧。

我坐在酸枝木椅上,看着孙伯颤巍巍搬来三摞账册——都是近三年的田契地亩,封皮簇新,连折角都没有。

李七蹲在墙角翻账页,指尖在“柳家庄”那栏顿了顿,抬头时眼尾微挑——这是“有问题”的暗号。

“柳老这账册倒是齐整。”我端起茶盏,青瓷盏底磕在案几上,“只是听说柳家在南坡还有片茶林?”

柳宗元的指甲在拐杖上敲了两下,声音突然沉了:“南坡那片是族学的学田,陈大人该不会连孔圣人的地都要查?”他身后的仆从们往前挪了半步,鞋底擦过青砖的声音像刮过刀刃。

我放下茶盏,茶水在盏中晃出细碎的波。

智略属性在太阳穴突突跳动,那些被我忽略的线索突然连成线——孙伯搬账册时,左手小拇指不自然地蜷着,那是常年握钥匙的茧;李七翻账页时,第三本的纸页比前两本薄了半分,底下像是垫着什么。

“柳老莫急。”我站起身,官服下摆扫过案几,“我听说贵府的地窖最是阴凉,藏些旧账倒是合适。”

厅内突然静得能听见烛芯爆裂的响。

柳宗元的瞳孔缩成针尖,拐杖尖“咔”地戳在青砖上:“陈大人这是要搜宅?”

“哪里的话。”我笑了笑,从袖中摸出父亲当年的旧笔,“是阿满说的——”我特意加重“阿满”二字,看见孙伯的肩膀猛地抖了一下,“他说真正的账本藏在地窖深处,管打扫的老孙头最清楚入口。”

李七不知何时绕到孙伯身后,手按在他后颈:“孙伯,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孙伯的喉结动了动,冷汗顺着皱纹往下淌,把月白汗巾浸得透湿。

“封锁前后门。”我对着王铁山扬了扬下巴,“所有人不得出入。”王铁山应了一声,刀鞘撞在门框上,发出清越的响。

衙役们应声散开,有两个去堵后门时,正撞上来送茶点的小丫鬟,瓷盘“啪”地碎在地上,红枣糕滚了满地。

柳宗元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锦袍下的手死死攥着拐杖。

我盯着他发颤的指尖,突然想起系统提示里的新任务——“进入中枢”。

那些世族的根须,怕是就藏在这地窖的霉土里。

午后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割出金棱。

李七凑过来低声道:“后院井台边的老槐树,树根下有块活砖。”我摸了摸腰间的鸡血石印,触手生温。

“去把井台围起来。”我对着王铁山使了个眼色,“让孙伯带路。”

孙伯的腿肚子首打颤,被李七架着往后院走时,鞋跟在青砖上蹭出两道白印。

柳家的仆从们三三两两聚在廊下,有个年轻小子攥着扫帚往前挪了半步,被王铁山横刀一拦,又缩了回去。

我望着他们紧绷的脸,突然想起父亲咽气前攥着我手腕的手——那么凉,那么轻,却像铁箍一样扣着。

乌头的毒,周家养的草。

“走。”我踢开脚边一块碎瓷片,瓷片“叮”地撞在井栏上。

黄昏的风卷着槐叶打在井台上。

孙伯蹲在老槐树下,枯枝在他头顶沙沙作响。

他颤抖的手指抠住砖缝,活砖“咔”地一声,底下露出个黑洞洞的入口。

“陈大人!”突然有人尖叫。

我转头时,正见五六个仆从举着木棍冲过来,为首的是柳家那个年轻小子,他红着眼吼:“敢动我家地窖,老子跟你拼了!”

我摸了摸腰间的印,指尖压得鸡血石生疼。

系统提示在视网膜上跳动,淡蓝色的光映得那些冲过来的人影都虚了。

“王班头。”我声音轻得像飘在风里,“拦不住的话...”

王铁山的刀“噌”地出鞘,刀光映着夕阳,晃得人睁不开眼。

那些仆从的脚步顿了顿,举着木棍的手开始发抖。

我望着地窖入口的黑洞,喉结动了动。

父亲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砚儿,要挖就挖最深的根。”

风掀起我的官袍下摆,露出里面贴身穿着的父亲旧衫。

那衫子洗得发白,却还留着当年学田的泥香。

地窖里的霉味飘上来,混着槐叶的苦香。

我盯着那些还在叫嚷的仆从,眼神慢慢冷了。

我盯着那几个举着木棍冲过来的仆从,喉咙间泛起铁锈味——像极了父亲咽气时,我捧着他嘴角血沫的触感。

系统提示突然在视网膜上炸开,淡蓝色的光纹顺着瞳孔爬进太阳穴:「【威慑共鸣】己激活,当前等级Lv.1,可压制目标群体基础意志。」

指尖的鸡血石突然烫得惊人,我松开按在腰间的手,任由那股无形的压力从心口漫开。

为首的年轻仆从脚步猛地顿住,木棍“当啷”一声砸在地上,他瞪圆了眼睛,脖颈青筋暴起,像是被人掐住了喉咙。

后面那个举着扁担的瘦高个踉跄两步,一屁股坐在井台边的槐树根上,裤裆处洇出一片深色水渍。

“退下。”我开口时,声音里裹着自己都陌生的沉钝,像古寺里撞响的铜钟。

柳宗元扶着拐杖的手在发抖,玄色锦袍下的指节泛着青白,他抬头看我时,眼底闪过一丝惊惶——那是我在周怀瑾的密室里见过的,世族老爷们被掀了底牌的神情。

王铁山的刀还架在半空,刀疤随着嘴角的弧度扯出笑意:“大人这招……比我砍三刀都管用。”李七蹲在孙伯身边,后者正抱着头呜咽,鼻涕泡糊在青布衫上:“不关我事,是柳老爷说……说地窖的账册见不得光……”

“带路。”我踢了踢脚边的木棍,目光扫过缩成一团的仆从们。

孙伯连滚带爬扑向活砖,指甲抠进砖缝里,活砖下的地窖入口涌出腐叶混着霉土的气息。

王铁山打着火折子先跳了下去,火光映出青石台阶上的青苔,滑溜溜的像蛇皮。

地窖比我想象的深。

下到第七级台阶时,头顶的天光只剩指甲盖大小。

李七举着防风灯跟在我身后,灯影里浮着无数尘埃,撞在脸上痒得人想抓。

转过一道石拱,眼前突然开阔——足有半间屋大的地窖里,整整齐齐码着十二口描金铁箱,箱盖上的铜锁结着绿锈,最上面那口的锁眼还插着半截钥匙。

“这是……这是柳家三代的私账。”孙伯缩在台阶角,声音抖得像筛糠,“二十年前柳老爷他……他带人屠了西山镇的陆家,说是陆家私藏盐引,其实是陆家那片地底下……底下有银矿……”

我没理他。

系统的智略属性在太阳穴突突跳着,那些被我整理过的碎片突然拼成完整的图:陆家灭门案悬了二十年,卷宗里写着“暴民作乱”,可当年的仵作记录里,死者颈后都有半枚月牙形淤青——那是柳家护院惯用的锁喉手法。

“砸开。”我摸出袖中的铜锤,这是今早特意让铁匠打的,锤头铸着“青阳县衙”的印。

王铁山接过锤子,肌肉绷紧的“咯嘣”声在窖里回响。

第一锤下去,锁扣崩出火星;第二锤,铁箱盖“吱呀”裂开条缝;第三锤,箱盖“轰”地砸在地上,霉味混着铁锈味“呼”地涌出来。

李七的灯凑过去,我看见最上面的是卷血书。

粗麻纸上的字迹己经发黑,却还能辨认:“柳氏灭我满门,吾以骨为证。陆家老仆张福立。”血书下压着一摞账册,封皮上的墨迹斑驳:“乾元三十年,送吏部侍郎程某黄金百两”“乾元三十三年,代盐运司购粮,截银五千两”“乾元三十五年,西山镇陆家银矿,年贡柳氏七成……”

我的手指抚过“陆家银矿”那页,纸页脆得像枯叶。

父亲临终前攥着我手腕的触感突然涌上来——他当时说的“砚儿,要挖就挖最深的根”,原来这根,在地下埋了二十年。

“收起来。”我对李七说,声音哑得像砂纸擦过石墙,“每本账册都用油纸包三层,血书单独放檀木匣。”王铁山扯下衣襟裹住铁箱,粗布立刻被锈染成褐色:“大人,这够送柳家满门去菜市口了吧?”

“不够。”我盯着账册最后一页,那里贴着张泛黄的契纸,“柳家每年往京里送的‘年礼’,得连收礼的人一起挖出来。”

次日黎明,州府前堂的青砖还凝着夜露。

我捧着檀木匣跪在堂下,匣里的账册压得手腕发酸。

赵廷岳坐在案后,乌纱帽下的鬓角全白了,他翻账册的手很慢,每翻一页都像在翻自己的命。

“你这是要掀翻整个乾元朝堂。”他合上最后一本账册时,声音轻得像叹息。

我抬头看他,晨光从廊下漏进来,照在他腰间的金鱼袋上——那是三品大员的标志。

“属下只是依法行事。”

他突然笑了,笑得眼角的皱纹堆成核桃:“当年你爹举报学田被占,也是这么说的。”他从案下摸出个青瓷瓶,“这是乌头解药,当年周家送来的。”

我接过药瓶,玻璃在掌心沁着冷。

“去后堂用早膳吧。”他挥了挥手,“用完膳……带着证据去刑部递状子。”

出州府时,晨雾刚散。

街角茶棚里传来细碎的议论:“听说陈大人昨儿抄了柳家祖宅?”“可不是,连地窖里的账册都翻出来了……”“嘘!你莫不是想被灭口?陈大人要是真查下去……哎,这官场上的事,咱们小老百姓哪懂……”

我摸了摸怀里的檀木匣,官靴底碾过青石板,发出“咔”的轻响——像极了当年父亲咽气时,指节掰断的声音。

(州府街巷的议论声渐远,有人挑着菜担经过,扁担“吱呀”响着,担子里的青菜上还沾着露。卖早点的老妇掀开蒸笼,白雾里飘来葱花饼的香。而在城角的茶楼二层,有个穿青衫的人放下茶盏,指尖在案上敲出“柳”“陈”二字,转身消失在晨雾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